从怀化新晃县城出发,绕过贵州玉屏,便可到达凉伞镇。凉伞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当地的特殊地貌。山崖上有一块状如乘凉用伞的石头,因此被称作凉伞镇。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通往贵州镇远的一条重要道路和军事隘口。因此也产生了诸多和军事有关的地名。在镇边犀溪河的一座桥上,当地人指着不远处一座小丘下的农舍,告诉我们那里叫“便幸”组,属于子成村。而“便幸”本来叫“边汛”。边的侗语意思是“对面”,汛则是指“军队驻防之地”。“边汛”的意思就是军队驻防地的对面。凉伞汛设立于清乾隆时期,按照“营、汛、塘”的编制依次排列下来。
边汛组属于子成村。这个村的得名也源于一次军事行动。
1950年,夏秋之交,五千多名残匪汇聚在这里,在姚大榜,就是《乌龙山剿匪记》里那个榜爷的指挥下,构筑工事,修建碉堡,在此成立了“湘黔边区反共游击司令部”,匪首杨永清任司令,姚大榜担任副司令。11月20日,会同军分区第419团和贵州镇远军分区的4个营,分别由东、西两面推进,将杨、姚匪部压缩在中寨、淮噩、北罗、新岩、忙丹、凉伞一线。经一个多月的连续合击和搜剿,歼匪2800余人。战役中,镇远军分区150团解放军战士鲍子成在此牺牲,1966年,為了纪念他,便把村名改成了“子成村”。(摘自《潇湘晨报》常立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