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 莹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在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阅读教学在各个方面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其隐性作用与显性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以期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为学生后续语文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结合丰富的课外读物,从低年级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促使学生通过有计划、长久性的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一些儿童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打好基础。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而应将目光放在课外读物上,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阅读课外读物。
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学生的朋友,还能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与学生讨论书中的故事、人物、插画等,以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学生共读《三毛流浪记》,并给学生讲一讲三毛流浪过程中的辛酸与无奈,引导学生发现三毛每次是如何机智地解决困难、闯过难关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经常教导学生要懂得与别人分享快乐、分享好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分享好书,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本书通过演说稿、PPT等方式推荐给其他学生。为了让更多学生主动阅读推荐的书目,教师应提醒学生在推荐好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推荐作者或者展示封面,让其他学生通过封面设计初步了解这本书;二是在简单介绍书本内容时,有重点地介绍书中的某一关键点,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三是总结自己阅读后的感悟和收获,或者用书中的关键句或中心句收尾,调动其他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根据笔者班上学生家长的反馈情况,学生大多热爱阅读,也读了很多课外书,但写出的作文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且素材老旧、内容空洞,缺少情感。实际上,对学生来说,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在阅读中积累语言素材、体会其中的情感、懂得文中的道理、学习文本中的用词、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想等才是目的。学生在读了很多课外书后依然写不出一篇好的作文,究其原因是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他们不懂得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使得阅读只有过程而没有结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增强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进而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字词是学生语言表达不可缺少的主要元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要想让阅读有效率,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就要学会积累阅读内容中的好词、好句,将它整理到自己的摘抄本,并经常翻出来阅读,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而运用在写作中,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阅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学生可以把“融化、汇成、严严实实、又香又脆、哗哗地”等词语,还有“草地上盛开着……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等句子积累起来,为作文写作做准备。又如,在阅读课外读物《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学生可以把“有气无力、一文不值、无动于衷、不失时机、晃晃悠悠”等词语,“凡是一个人非做不可的事……‘娱乐’”“仲夏夜……留下的余热”等句子都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中,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和语言素材,并运用在作文写作中。
阅读既是为了陶冶情操,让闲暇的时光变得丰富多彩,也是为了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写作需要通过阅读这个途径来积累素材。有的学生写的作文不是素材太旧,就是没有素材,究其原因是学生生活经验少,缺乏优质、有用的素材,也不知道如何运用素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教会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素材。例如,当学生在阅读中看到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记录下来,在写作时适当引用,为作文增光添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能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他们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或者让学生结合课文后面的问题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以提高其阅读效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阅读《落花生》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后的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文中的父亲想借花生说明什么道理。又如,在学生阅读《白鹭》一文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的问题,为学生设计更丰富的问题,如“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到或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能说说理由吗”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更有目的性地阅读,也会提高阅读速度,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
学生年龄小,归纳问题的能力不足,理解能力也较弱。如果没有问题的引导,学生就无法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成就感,还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要结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阅读教学的 有效性。
任何学习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运用一些技巧。学生的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除了他们的阅读缺少目的性和针对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掌握阅读技巧。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经常运用的阅读方法就是从到头尾一字不落地通读,这对于一些阅读内容来说是切合的、适切的,如课文阅读、重要文章阅读等,但对某些文章来说就是浪费 时间。所以,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
1.查读。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阅读又是他们获取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结合查读这种技巧进行高效阅读。例如,教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手边备上工具书,随时借助工具书查阅阅读过程中不会的字词,并将其记录下来。
2.画读。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解答阅读题的速度非常慢,不是他们没有结合问题,也不是他们本身的阅读速度慢,而是学生没有掌握画读的方法,他们往往是先读一遍文本,在解题的过程中为了找到答案又反复阅读,进而影响了速度。时间是不等人的,尤其是在一些重要事件中,时间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画读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例如,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后的阅读问题,边读边画,也可以让学生把文本中的重点句子、关键词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借助一些工具书或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理解文本内容,这样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保证阅读效果。
3.摘读。要想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保证他们的阅读效率,教师就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摘读这一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更多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门别类地摘抄好词、好句,积累富有哲理的故事,从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能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获得丰富的知识,有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引导,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让学生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升华语文教学的意义,为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