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柯善北
均衡的人口结构是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石。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规模不断增大的“银发族”能够享有灿烂的“夕阳红”,是保障社会稳定运行、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必答题”。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从提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出发,以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基本需求、兼顾多层次和多样化需求为目的,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推进老龄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持续发展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内在能力,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按照国际通行的划分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表示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表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3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1%,表示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60岁以上人口达12998万人,占总人口的10.2%,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表明本世纪初我国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而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二十年余间,我国60及65岁以上人口数量增长均超过1倍,远超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我国也开始向中度老龄化社会靠拢。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预期寿命提高叠加生育率下滑,人口老龄化趋势几乎不可逆转。不少国家采取增加补贴、完善配套服务等措施刺激生育,均未取得明显成效。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不仅仅对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养老保障、劳动力市场等产生冲击,同时对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都会带来深刻改变。
人口老龄化最直接的影响,是养老负担加重。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9.9%,大约10个年轻人抚养一位老人;2020年这一数据为19.7%,约5个年轻人养一位老人;而到了2050年预计将突破50%,这表示每2个年轻人需要抚养一位老人。
抚养比越来越高,年轻人负担越来越重,意味着养老金缺口将越来越大。2021年,我国全国养老保险收支缺口接约7000亿,21个省(区、市)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0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预测,未来5~10年时间,中国预计会有8~10万亿的养老金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扩大。
除了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还将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劳动效率。同时,随着老龄化的加深,人们更倾向于增加储蓄用于养老防老,这进一步抑制了消费的扩大。可以说,老龄化从供需两端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
面对逐年上涨且不可阻挡的“银发潮”,中央高度重视,近年来各项政策措施频密出台,弥合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与相关产业及服务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缺口。
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年化。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在规划、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养老服务床位总量、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等9个主要指标,推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另外,日前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残联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与组织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有机结合,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特别是在老年健康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个环节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稳步发展。《规划》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设有1个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642个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有老年医学科,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院510个,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扩大到91个市(区),两证齐全(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5857家,床位数达158万张。202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7.9岁。
在发展进步的同时,老年健康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老年健康促进专业机构缺乏,老年期重点疾病防控力量薄弱。老年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充分,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数量严重不足,存在较大的城乡、区域差距;医疗卫生机构的老年友善程度不高,老年人就医体验有待改善,等等。
为此,《规划》提出深入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持续发展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内在能力,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更加友善,老年人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另外,《规划》还明确了相关指标,其中两个约束性指标分别是:到2025年,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占比,以及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均要大于85%。
促进老年健康事业发展,首先要从老年人自身做起,提升他们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知识体系。《规划》明确要强化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主动健康能力,包括拓展老年健康教育内容、形成多元化的老年健康教育服务供给格局、创新老年健康教育服务提供方式。
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了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以连续性服务为重点提升老年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等工作任务。
老龄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而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福祉的重点和难点。从多方面着手推动,全面实现健康老龄化,让“夕阳红”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