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霞
“深度学习”,即学生凭借学习材料或活动,就学习内容采取相应学习行为、不断产生相应效果的学习过程。儿童的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凭借一定的方法、活动、工具不断成长的思维动态。具体来说,是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等,通过学习来认知、理解、运用、内化,并能有效果地“输出”的学习过程。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要逐步深入,首先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度设计,教会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并养成习惯。结合阅读导学课例,“笔记式阅读”是学生掌握方法、步骤,形成深度阅读能力的有效桥梁。
所谓“笔记式阅读”,笔者浅见,是“不动笔墨不读书”原则的步骤化、工具化、可操作的方法。即学生针对阅读材料,在阅读中通过摘要、批注、写心得体会、列图表提纲、画思维导图等阅读方法或工具,培养阅读思辨能力、阅读习惯,学习知识,理解内容,情感态度受到教育的学习形态。笔记式阅读,能确保阅读教学有章可循,能实现能力训练有抓手、阅读教学有参照、深度学习有效果之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取得深度学习效果?笔者浅见,笔记式阅读是连通深度学习的桥梁、纽带。
一、符号圈画字词句,走进文本
笔记式阅读最常见的就是阅读时用相关符号,圈画生字、勾画有新鲜感的词句,做出相关标记。这是走进文本学习的第一步。对于学习者的初次阅读,教师都会要求朗读或是默读文本材料,再用圆圈、横线、波浪线等画出生字、有新鲜感的词语或某些关键句等。这样的阅读留痕是阅读学习的起点,是读者走进文本、提取所需第一手信息的关键,也是深度阅读绕不开的环节。当然,这种“符号勾画”是笔记式阅读的一种形式。从阅读教学层面看,符号勾画生字词、有新鲜感的词句或是阅读目的指向的关键信息,贯穿各个学段的阅读学习。例如,统编版教材(因文章为语文教学相关内容,所以文中出现的各位教师及各册教材如无特别说明,均为语文学科)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学校》一文,学生首次阅读时,教师会给出“请默读或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用圆圈圈出不认识的生字,用波浪线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的阅读要求。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文,课后就有“请先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本课生字,借助注音多读两遍。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带问号的句子”的阅读要求。再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忆读书》一文,可以要求学生初次阅读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用方框标出作者回忆读书时间的词语或短语”,教学生用符号边勾画边阅读,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初步捕获文本材料信息,为进一步理解作铺垫,也能使学生初步养成“动笔墨”的习惯。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小学生,教师要求圈画的表述指向一定要明确、简单。比如,用什么线画出中心句,用什么符号画出生字,用什么符号标出哪一类关键信息,等等。如果能够在教学中以相对稳定的符号坚持实践,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勾画笔记式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这是通向深度学习的基础。
二、图表提纲列条目,梳理文本
在引导学生初步勾画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表格或按文本某一线索列条目、提纲等,梳理文本内容、篇章顺序结构等。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中,我在“探索好书标准”环节,为学生学习提供涉及“读书阶段、时间、所读书目、读书感受和我的感受”的表格支架,放手让学生自学梳理。用表格引导阅读,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内容,训练其梳理信息的能力。再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中,我以雨来为中心,采用“山型图”引导学生摘取文中词句提炼小标题,以“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引导学生摘取阅读,实现“简要复述课文内容”这一语文要素,达到“化长为短,长文短教”的阅读教学目标;再以主人公雨来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形象。采用表格,从文中摘录,完成“雨来信息卡”,不仅帮助学生阅读理解,还使学生掌握做阅读笔记的方法和工具。《小英雄雨来》笔记式阅读导学片段如下。
第一步,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
第二步,交流人物与雨来的关系。
第三步,填写雨来信息卡。
第四步,同桌交流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用“ ______________ ”画出体现雨来“小”的句子, 用“ ______________”画出体现雨来“英雄”的句子。
第五步,聚焦第四部分,关注细节,感悟主人公雨来的形象。
以上片段表明,勾画留痕阅读常会与表格式、摘录式等多种方法相互配合、共同使用。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比较有趣的形式,如图表补充、条目列举或符号勾画等,也可以是“推荐书签”“问题(感受)记录卡”等,帮助笔记阅读取得实效,引领学生的阅读逐步走向纵深。不难看出,笔记式阅读是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理解内容、提升学习能力、领会课文的有力助手,是增强阅读趣味性,使学生阅读有目的、阅读笔记有抓手、深度学习逐步推进的助力。
三、提问批注写体悟,理解文本
能在阅读中思考提问、写批注体会是学生升华理解、培养语感、习得方法、受到教育熏陶的关键。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专门编排了阅读策略单元,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指导学生尝试预测内容,培养思考习惯;四年级第二单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四年级第六单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写“批注”。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乐于提问、善写批注的习惯,教给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体悟的角度、方法和工具。阅读时敢于思考提问、发表见解并及时记录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是一种能力素养。学生这一素养能力的习得,需要凭借一定的方法、工具坚持实践训练,笔记式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训练这一素养的“方法和工具”。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门编写了“提问策略”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要求学生尝试自由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要求学生通过旁批、文末批注的形式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呼风唤雨的时代》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梳理问题,《蝴蝶的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分类并带着问题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第六单元虽未明确为“策略单元”,但是和策略单元编排基本相同,《牛和鹅》是学习“批注阅读的角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分别是在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的地方作批注。“交流平臺”单元也是围绕“批注阅读”展开。在教学中,师生依据教材编排“扶手”,在提问、思考、批注书写中一步步深入学习、理解文本。这种形式将笔记式阅读落到了实处。
圈画词句是最基本的批注形式。例如,有教师在教学《牛和鹅》时,在引导学生参照旁批明确批注的角度后,又让学生圈出“拍牛背、摸牛肚、扳牛角”,并就“孩子们这样对待牛,牛的表现如何”交流感受;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怕鹅和被鹅追的句子,按照画句子、圈词语、写感受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完成问题“这鹅真是______________”。这样的步骤和支架,是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阅读理解、培养语感、启迪思维、发展提升的桥梁。
四、学以致用能迁移,“文道”提升
阅读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充实其语言库存,使其将知识、精神等阅读文本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内化吸收,并转化为积极的言语素养和生命营养,从而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实现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精神品质的同步发展,营造“文道兼修”的语文教学生态。“以读促写”是阅读教学中的老话题,阅读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吸收课文中的高尚情操、价值观,更能使学生学习拓展思维、表达情感的语言组合规律和技巧。为此,补白、续写、仿写、读后感(评议)等“一课一得”应运而生,这种“学以致用”的“写”也是笔记式阅读的一种形态。故而,教师在深度设计过程中,要依据教材编写意图、文本语言、情境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合适的情境、搭建顺手的支架,使学生有序、有趣、有效地在读中思考、读中记录、读中思维。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红头”的身份想象被卷到嘴里,进入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又到嘴里时的感觉和心里所想,通过在情境中补充情节深入理解课文、启迪想象思维;也可以在结尾续编“红头”怎样委屈、“青头”如何安慰等细节。
“笔记式阅读”就是在摘要积累、勾画梳理、比较品味、批注书写、仿写中领会精神、发现表达、训练表达的学习过程,这样的“动笔实践”架起了“文道兼修”的语文学习桥梁。笔记式阅读也是在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使其丰富语言库存,习得阅读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