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华 刘梅秋 周静 张玲 肖姣娣
摘 要 2010年,婁底职业技术学院从广西引进台湾长果桑试种,通过幼树3次摘心,培养开心形树形,迅速扩大结果面积,第2年初步结果,第3年进入盛产期,亩产量达到600 kg以上。第一季果采摘完毕后养树45~60天,再对结果枝进行短截,并采用200倍液50%单氰胺破眠,10月上旬第二季果成熟,亩产量175~225 kg。配合采用果桑园生态养鸡防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关键词 台湾长果桑;一年两季;生态栽培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实训基地于2010年引进台湾长果桑进行露天栽培试验,2011年初步挂果,表现糖度高、香味浓、品质好。2017年进行二次果栽培取得成功。现将台湾长果桑在湘中地区“一年两季”生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引种地概况
娄底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水量1 300~1 600 mm,春季到初夏阴雨天气多,尤以4—7月降水多,盛夏至秋季多旱。全年无霜期265~280天。土壤为沙壤土,pH值6.7~7.2,有机质含量2%。配备水肥一体化设施。
2 台湾长果桑生物学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台湾长果桑是台湾林果专家培育的鲜食果桑良种。喜光照充足环境,在 -2~40 ℃温度范围内均可生长结果,但萌芽开花期不耐寒,如果在此期遭受0 ℃以下低温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所以3月上旬要严防霜冻危害。果实以鲜食为主,口感甜美,带有蜜香,富含糖类、有机酸、花青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2.2 果实经济性状 在引种地,一季果(春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成熟果实呈紫红色,长8~15 cm,最长可达18 cm,单果质量7~1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6.5%,按每亩定植75株计算,盛产期每株春果可产8~10 kg,亩产量600 kg以上;采用破眠技术可生产二季果(秋果),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单果质量5~7 g,最大11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7%,根据肥水条件不同,每亩可产秋果175~225 kg。见图1。
2.3 经济价值分析 台湾长果桑果实较长,采摘更为方便,但果实不耐长途运输,适宜作为观光采摘园果树种植,就地销售,价格可达60~80元/kg。当天未能销售的果实可在冰箱冷藏室贮藏1~2天,也可以加工成果桑发酵酒等加工品。
湘中地区种植台湾长果桑第一季果产量高,但幼果发育期正值枝叶旺盛生长期,容易与幼果争夺养分,导致严重落果,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防止落果;二季果发育期正是湘中地区少雨季节,光照条件好,病害较少,应注意防虫,及时灌溉,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成熟的二季果单果质量略小于一季果,品质较好,可作为特色果品满足国庆节休闲观光采摘需要。
3 台湾长果桑“一年两季”高效栽培
3.1 园地规划与土地整理 选择靠近城镇、排灌方便的坡地建园,避免占用基本农田,避免在工业区附近等污染物排放区域建园。园地选择好后,清除园内杂树、杂草及其他杂物,地势较为平整的地块可全园深翻25~30 cm,再用旋耕机将土壤整平。
栽植前按3~3.5 m一行打石灰线,在石灰线两边各50 cm范围内均匀撒施基肥,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2~3 t、磷肥100 kg,15-15-15的复合肥25 kg,撒肥后用旋耕机将肥土混匀,并在行间开沟(深35~40 cm,宽40~50 cm),将开沟挖出的土均匀摊在厢面上,厢面中间稍高于两边以便于排水。
在坡度较大的地块或梯田建园,可以开定植沟施基肥,按3 m一行打石灰线,沿线开定植沟(深60~80 cm,宽80 cm),沟底铺20~30 cm厚的农作物秸秆,适当填入表土,再按上述基肥配比与表土混匀施入,最后用底土回填,在行间开沟沥水。
3.2 苗木培育与选择 台湾长果桑繁殖以嫁接为主,一般以湖桑作为砧木进行袋接。为保证苗木长势强旺,一般选择苗径超过1 cm且根系强健的壮苗种植。
3.3 苗木栽植
1)栽植时间。在果桑落叶后至萌芽前的休眠期栽植,即12月至翌年2月栽植。如果选择营养钵假植苗,则在5月1日前栽植较理想。
2)栽植密度。台湾长果桑树形开张,树势较强,适当稀植培养低干开心大树形结果有利于缓和树势,保证产量与品质的稳定。肥沃地株行距3 m×4 m,亩栽55株;瘠薄地、山坡地株行距3 m×3 m,亩栽75株。
3)栽植方法。栽植时先将苗木保留30~40 cm主干剪断,根系保留15 cm剪短,并将粗根伤口剪平;然后在定植点开穴栽苗,注意将根系附近用细碎土壤填充压实,栽培深度合理,不可露出根系,也不可过深。栽后浇足定根水。
3.4 整形修剪
1)幼树整形。培养低干开心形。苗木发芽后,选留定干口下25 cm整形带内3~4个新梢培养成主枝。待新梢长至30~40 cm时掐顶促发二次新梢,再采用同样的方法培养三次新梢,单株能发出结果母枝20条以上,利于第2年结果。
2)1年生树冬季修剪。当年果桑落叶后,剪除枝条顶部的不充实部分,以及位置不当的枝条、徒长枝等。
3)第2年及多年生树夏季修剪。第2年春台湾长果桑开始结果,对长度达到20 cm以上的当年生带果枝(结果枝)留5~6叶摘心,有利于防止落果和促进果实发育。
5月下旬采收果实后,对全树喷施500倍液缩节胺抑梢促花芽分化,养树2个月左右,其间疏除过旺枝与位置不恰当的枝条,对生长过旺的枝条摘心或扭枝,抑制营养生长,促进二季果花芽分化,并保证树体结构匀称。7月中旬对全株结果枝保留3~4个芽短截,然后立即全树喷施50%单氰胺(如荣芽等)200倍液,1周后老叶脱落,腋芽整齐萌发,抽生带花序的结果枝,进一步发育成二次果。
4)第2年及以上结果树冬季修剪。在冬季落叶后,即可对全树轻剪,一般对着生二季果的枝条保留基部2~3个饱满芽短截,剪除过密、细弱枝条。
3.5 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速效性化肥为主,氮、磷、钾适当搭配。
3.5.1 基肥 桑树落叶后于种植厢面一边离树干40 cm开深、宽20 cm左右的沟,按每亩1 t生物有机肥、50~100 kg磷肥、适量中微量元素肥料(按说明书)混合均匀铺洒于沟里,与沟土混匀后平沟复原。
3.5.2 当年种植的幼树追肥 在第1次摘心后开始施肥。没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采用土壤施肥,每隔10~15天追肥1次。方法是:在小苗树干20 cm以外开穴施肥后盖土,每株苗施2~4个点,可以采用背负式铲式施肥器施肥提高工作效率。前期以尿素等氮肥为主,20 g/株,每亩每次施尿素等速效性肥料5~10 kg;中后期施用15-15-15的复合肥,每亩每次施用8~10 kg。最后一次追肥不要超过9月底。下雨前施肥或施肥后浇水有利于肥料溶解并利于根系吸收。
如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前期采用氮、磷、钾元素等比例的平衡型水溶肥,中后期采用磷、钾元素为主的水溶肥,施肥液浓度不超过500倍液,每次亩施肥量2~5 kg。
3.5.3 栽后第2年及以后结果树施肥
1)催芽肥。对于结果树,2月下旬至3月初萌芽前,亩施15-15-15的三元复合肥15 kg,行间开条沟施入。对于生长势强的植株,施肥量可适当减少。如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可使用平衡型水溶肥3~4 kg/次·亩,间隔5天施用1次,根据树势强弱施用1~2次。
2)膨果上糖肥。4月上旬幼果迅速发育期,亩施10-5-39的硫酸钾复合肥25 kg,并配施硫酸钾5~8 kg。如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则使用高钾型水溶肥5~8 kg/次·亩,间隔5天施用1次,根据树势强弱施用2~3次。
3)破萌肥。夏剪后(7月上中旬),为促进枝芽萌发抽生结果枝,每亩追施15-15-15的三元复合肥10~15 kg,沿行向距植株60~80 cm处开条沟施入,覆土并浇水。如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则施用氮磷钾比例一致的平衡型水溶肥3~4 kg/次·亩,间隔5天施用1次,根据树势强弱施用2~3次。
4)秋果肥。8月上中旬,亩施高钾型复合肥10~15 kg,距离植株60~80 cm处开条沟施入。如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则施用氮磷钾比例一致的平衡型水溶肥3~4 kg/次·亩,间隔5天施用1次,根据树势强弱施用2~3次。
3.5.4 根外追肥 无论幼树还是结果树,均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根外追肥,喷洒枝叶与幼果。在幼果发育期喷施氮磷钾平衡型叶面肥500倍液+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在果实膨大期叶面喷施0.01% 芸薹素内酯2 000 倍液+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或氨基酸500倍液+高钾型叶面肥500倍液,以显著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
3.6 土壤管理 对果园土壤进行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以利于根系健康。
1)清耕法。对地勢平缓的园地,在劳动力充足的情况下,可经常性对果桑园地松土除草,改善根区环境。
2)生草法。采用自然或人工种草覆盖树盘,对于生长过高的草可以采用机械割掉过高的部分,作为青绿饲料为果桑园养鸡补充饲料。
3)覆盖法。一是采用银黑反光膜覆盖,二是采用黑色无纺布或防草布覆盖,二者均可防止杂草滋生,大大减少除草用工,保水保肥。覆盖反光膜还可以增加下部光照,促进果树着色成熟,但覆盖法不适合采用生态养殖的果桑园。
4)药剂除草法。针对大面积园区,如果人力不够,也可以在杂草旺盛生长期到来前,采用草铵膦等A 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除草剂,分别于4月上旬、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进行药剂除草,基本能控制草害。如果一季果采收后在桑树下养鸡、鹅等禽类除草,则可不使用除草剂。
5)土壤排灌。湘中地区3—5月份阴雨天气较多,地面容易积水,要经常性清空种植畦间排水沟,保障排水通畅;6—9月份高温干旱天气多,久旱缺水要注意灌溉抗旱,最好设置滴灌等水肥一体化设施满足灌溉需要,同时可以通过滴灌施肥提高施肥效率。
6)深翻改土。在秋冬开沟施肥后,用尖齿耙深翻土壤,不打碎土块,增加土壤通透性,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3.7 病虫害防治
3.7.1 病害防治 台湾长果桑果实抗病性强,可以大大减少农药施用量。但多雨年份应注意桑椹菌核病、灰霉病的防治。
具体防治方法:每年冬季彻底清园;萌芽后到果实成熟前半个月(湘中地区一般是2月底至4月上旬)根据天气情况每7~10天交替喷施30%吡唑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430 g/L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50%腐霉利或40%嘧霉胺1 000倍液对果桑枝叶与幼果和地面仔细喷洒。疏除过密的枝条,合理确定结果枝条数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可大大减轻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3.7.2 虫害防治
1)药剂防治。湘中地区主要虫害有蛀干害虫桑天牛,食叶害虫桑尺蠖、桑螟、斜纹夜蛾、野蚕等,危害成熟果实的害虫桑瘿蚊等。
桑天牛成虫可在6—7月晴天中午人工扑杀。对已经蛀入主干的天牛幼虫,可用钢丝插入有新鲜排泄物的虫孔内旋转钩杀,也可向蛀孔注入适量80%敌敌畏或20%氰戊菊酯乳油500倍液,再用黄泥封口熏杀。
对桑尺蠖、桑螟、斜纹夜蛾、野蚕等食叶害虫,可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虫螨腈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交替喷雾。萌芽开花期结合杀菌剂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8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 1 5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可以有效防止桑瘿蚊危害。
2)物理防治。每5~15亩安装1台太阳能辐射杀虫灯,可以有效诱杀野蚕、天牛等害虫成虫;在果实成熟期悬挂黄色粘虫板,可以诱杀苍蝇、果蝇;采用蓝色粘虫板悬挂桑瘿蚊。
3)生物防治。在长果桑第一季果采收完毕后,每亩放养1 kg左右的青年鸡30只,除了在二季果成熟期集中暂养一段时间外,其他时间都可以让鸡在桑园内放养,减少虫害发生,减少或避免使用杀虫剂。
3.8 果实采摘与加工利用处理 湘中地区长果桑第一季果成熟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果时间持续20天左右,此期天气晴好,利于产量与品质提高;如果时晴时雨,则要在雨停果实表面水分干燥后再采摘,一般不会影响果实风味。二季果成熟期在10月上旬至中旬,持续时间略短于一季果。
台湾长果桑成熟不一致,当果实充分膨大,颜色转为紫红色即说明已经成熟,可用食品级BOPS材质小型透明塑料盒采摘包装销售,也可用1~1.5 kg的果篮采摘销售。
参考文献
[1] 曾玉华,陈海含,周静,胡松梅.台果
72C002果桑“一年两季”优质高产栽培与利用技术[J].现代园艺,2017(17):65-67.
[2] 唐坤宁.优良果桑品种——台湾长果桑[J].农村新技术,2016(09):38-39.
[3] 王照红,赵东晓,董亚茹,耿兵,王德波.一种台湾长果桑多次结果的大棚栽培方法[P]. 山东省:CN110637629A,2020-01-03.
[4] 曾玉华,周静,周永胜,肖姣娣.2010年湖南娄底果桑霜害调查[J].中国果树,2010(06):61-63.
[5] 本刊综合.台湾长果桑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2016(03):53-54.
[6] 李秀岐.冬暖式大棚长果桑高效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21,53(03):60-61.
[7] 薛忠民,苏超,陈旗,焦锋.果桑支架式栽培试验初报[J].北方蚕业,2017,38(02):24-26.
[8] 张正炜,沈慧梅,陈艳芬,黄蘭淇,陈秀.2020版《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的变化解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1(05):17-22.
[9] 任杰群,陈力,张明海,乔兴华,王青,刘格格,吕志远,马冠华,陈国康.一株桑椹核盘菌的鉴定及拮抗放线菌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J].蚕业科学,2020,46(06):700-705.
[10] 陈怀玉.优质果桑品种引进与栽培[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2):63+65.
[11] 潘换来,潘小刚,范婷.桑天牛的危害与防治[J].果农之友,2018(06):42.
[12] 周真,訾婷,李丽春,孟琳,薛建萍,王士龙,刘文兵.不同种类杀虫剂防治斜纹夜蛾药效试验初报[J].农药,2010,49(04):293-294.
[13] 林蔚红,陈伟国,杨一平,戴建忠,孙海燕,钱秋杰,张芬.虫螨腈防治桑树害虫及对家蚕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蚕桑通报,2019,50(03):8-12.
[14] 乔兴华,任杰群,陈力,张明海,向苹苇,李丽.五种药剂对果桑椹瘿蚊的田间防效初报[J].南方农业,2020,14(28):43-44+52.
[15] 邓永进,丁天龙,印玉萍,刘和洋.南疆皮山县优质果桑的生态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19(02):48-49.
[16] 李智念,陈力,向苹苇,任杰群,张明海,杨义,郭铭建,郑章云.粘虫板不同颜色和悬挂高度对桑椹瘿蚊诱集效果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