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平
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守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交出了一份生态优先的高分“绿色答卷”。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通市五山滨江时指出,这里沧桑巨变,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奋斗出来的。2021年10月,崇川区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江苏省仅两家)。
一、坚持系统思维,压实生态建设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崇川区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理念引领。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视察时提出:“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近年来,“环境美”成为崇川区推进绿色发展的总纲,“生态立区”成为全区上下的普遍共识。区委、区政府把打造“水韵生态城”作为重要内容,统筹生态保护、城市布局和产业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动长江大保护,努力建设长三角最美主城区。
强化组织领导。为全面落实中央、江苏省委、南通市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要求,崇川区建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长、组长均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针对“三河三行业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等具体任务,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分管副区长牵头负责并逐个明确职责分工,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属地街道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成了高位统筹、上下联动、高效推进的工作体系。
强化部署落实。江苏省委要求南通建设美丽样板。作为中心城区,崇川区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率先垂范,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汇报,先后研究制定了《生态红线区域整治实施方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每年排出一批生态治理工程,坚持项目化、节点化推进,确保环境保护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崇川区始终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环保工作纳入季度大比武考核并持续加大督查力度。2021年以来,全区共下发专报160余期,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绿色底线,守牢生态安全边界
绿水青山是人类赖以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崇川区始终把守好生态本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内在发展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努力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
加强生态空间刚性管控。把从严规划、全域规划摆在突出位置,以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前提,推动全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后的红线范围较原有范围增加了7.71平方公里,充分彰显了崇川区生态优先的发展决心。在全省率先启动通吕运河生态管控区调整工作,2021年5月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成为全省第一家清水通道维护区调整获批的县区。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对三个开发园区制定了主要污染物指标总量排放限值清单,确保生态资源可持续。
筑牢长江大保护生态屏障。把推进长江大保护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机结合,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强化岸线综合治理,长江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2016年以来先后投入120亿元,整体搬迁狼山集装箱码头,全面取缔硫黄等散货码头,整治渔船杂船1236条,累计腾退修复岸线12公里,全面完成长江禁捕退捕任务。临江而立的五山地区,如今被称为江海平原上唯一的都市“野生生物基因库”,也是全人类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目前,崇川区正着眼沿江生态安全缓冲区,加紧建设沿江生态景观特色示范段,未来将打造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加强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以长江、濠河为重点,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工作,建立崇川区本土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推动土著鱼类、水生植物群落逐步恢复。强化预防和治理措施,制定《崇川区有害生物灾害防治预案》,持续开展对“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物种和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攻坚战、持久战,建立健全长江禁渔联席会议和联合长江巡查制度,不断加大巡查和打击违法犯罪力度,确保江面、陆上、市场、餐馆的全过程管控。
三、坚持标本兼治,打好污染防治硬仗
习近平总书记把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任务,要求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崇川区坚持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从严抓起从实做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美好。
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广泛推广“以电代煤”,在三大园区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加快推进3座燃煤电厂和重点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着力建设“无散煤城市”。坚决扛起“三级点位长”职责,狠抓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对国控点周边污染源实行“一图一清单”动态管理,大力开展工业VOCs整治、“654”扬尘治理等专项行动。2020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较“十二五”末下降36%,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9.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提前达到二级优水平。
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同步发力,统筹推进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河畅水美”目标基本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10亿元实施136条(段)河道整治工程,建成区范围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自然活水”经验获国家两部委主要领导肯定。加快建设长江沿线污染防控和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地工程,建立“一河一档”,实行“一口一策”,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为II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穩定达到或好于III类。扎实开展“六小行业”控源截污整治,经营户规范化截污预处理设施的设置率、污水纳管率达100%。
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土十条”,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危废全周期、全流程管理,土壤环境持续改善。在全市率先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试点地块采样调查,累计完成122个地块基础信息采集、32个地块采样调查、6个地块土壤修复,受污染耕地和受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居民小区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三分类”管理实现全覆盖。聚焦农村环境全域提升,关停养殖场(户)189户,圆满完成畜禽污染源整治任务,建成南通市首个畜禽禁养区。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宜居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强调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这一要求指引下,崇川区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江海、城乡发展,注重“三生融合”,着力打造人城和谐的宜居城市。
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加快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加速推进,五龙汇任港湾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唐闸片区成为文商旅融合新地标。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初期雨水处理处置系统,累计实施城区36处积水点整治工程,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扎实开展城镇污水提质增效“333”行动,消除10个污水空白区,获评省污水提质增效示范区。聚焦城区停车难问题,创新开展停车秩序警城联治,全面推广“智泊南通”智慧停车系统,2019—2021年年均新增停车泊位超6000个。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试点探索城市破旧片区更新,采取“原址拆建、居民回迁”的方式开展9个破旧片区更新试点项目,其中任港路新村已正式开工建设,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按照“整体規划、分片实施,明确标准、因地制宜,多元筹资、区域平衡,居民自愿、各方参与”的原则,大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20年12个老旧小区实现美丽嬗变,2021年50个改造项目正稳步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区将累计完成全部251个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真正让老城旧貌焕发新颜。
精心雕琢城市景观。高标准实施沿江、沿河生态绿廊建设,加快推进“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增荫添彩”工程,通过“见缝插绿、透景增绿”,持续织密城市绿网,打造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景观体系。稳步推进“美丽街道、美丽社区、美丽阳台”建设,虹桥路、平安路、文峰路成为“美丽街道”样板。累计建成小游园73个,五山公园获评全市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通吕运河绿廊特色风貌区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城市绿化率、林木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5%、25.6%,为南通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坚持低碳发展,打造绿色经济地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一直以来,崇川区坚持项目为王、突出科技引领,把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努力让“绿”的底色更靓、“金”的成色更足。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2.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达0.1∶32.2∶67.7,综合实力稳居长三角地级市中心城区前列。
加快低端产能退出。聚焦水泥、钢铁、发电、化工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退二优二”战略,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退出低效产能。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减少水泥产能90万吨,淘汰普钢产能216.5万吨,燃煤压力锅炉全部清零,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452家。大力开展三行类业整治,关停化工企业12家,升级1家;关停印染企业36家,清洁能源改造10家;2家钢丝绳企业全部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严格实行能耗双控,制定全区能耗规划方案,探索企业用能预算管理,全区单位GDP平均能耗持续降低。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组建全省首家县区级科创委,以更大格局、更高站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55%,专利申请量超1万件,相关指标均全市领先。紧盯“2345”主导产业方向,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形成了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年产值均超百亿元;在现代服务业领域,高端商贸、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等五大功能性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前三季度预计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2682.3亿元,增幅20.2%,总量保持全市第一。
写好全域旅游文章。把旅游业作为最能发挥崇川区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以长江、濠河、狼山等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唐闸古镇、都市农业公园、森林野生动物园等重要景点为支撑,积极发展“古色游、生态游、田园游、水韵游”,全力建设长三角地区富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近三年来,全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2021年国庆期间,主要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约4636.15万元。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2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代区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