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明艳
到了唐代,有一类诗人被称为“边塞诗人”,他们或到边塞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或因向往边塞风光和塞外生活而到边地漫游,或对朝廷的穷兵黩武表示不满,从而写出了一首首以边塞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在众多边塞诗人中,岑参的地位和影响比较大,他曾两次出塞,在边塞创作了许多有名的诗歌,《戏问花门酒家翁》便是一首诙谐轻松、别具一格的小诗。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 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说是戏问,其实是友好地开个玩笑。诗人说,您这位老人家已经七十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花门楼口。道路旁的榆荚就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愿意卖给我呀?榆荚也叫榆钱儿,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它长得特别像串起来的铜钱,所以叫榆钱儿。我想,看在岑参写得好诗的份儿上,这位老翁大概真的会愿意让他用榆荚来沽酒吧?
据历史记载,岑参的家族曾经相当显赫,他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过宰相。但是武则天执政时期,其伯祖父因不同意立武承嗣(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而被诛杀,家道日益衰落。大约公元715年,正是國力空前强大的盛唐时期,岑参出生了。虽然他的父亲曾经出任过刺史,但不幸的是,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岑参的幼年因此过得非常孤贫。
岑参从小就聪慧过人,5岁能读书,9岁能写文章,是人们眼中的神童。公元737年,岑参怀着远大抱负来到长安,想要为朝廷效力,但并没有如愿。后来,他遇到了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在诗人王昌龄的影响下,年轻的岑参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去边塞建功立业!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表现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思乡之情的诗歌,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碛中作》)
岑参与高适、王昌龄、王之涣被誉为“四大边塞诗人”。人们对边塞的印象,往往是黄沙漫天,岁月苦寒。站在玉门关外无边无际的沙漠中时,会令人想到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从军行七首·其四》),想到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二首·其一》),想到高适的“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而岑参的这首《戏问花门酒家翁》,却用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春暖花开的凉州城中,与卖酒老人打趣的画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边塞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也展现了盛唐时期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