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媚
摘 要:根据云浮市云城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结果,比对1956年、1981年、2014年3个时间节点云城区土地资源、经济状况、农业生产和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情况,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消长的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云城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3-001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324 文献标志码:B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1]。我国虽在1956年和1981年分别进行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但由于时代变迁,目前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仍存在摸底不清、丧失严重等问题。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查清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情况,保护携带重要基因的资源,是十分紧要的工作。
在省、市、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安排部署下,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成立收集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云城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由区农业局牵头,区种子管理站、区农技推广中心、各镇(街)农技站相互配合,有力开展云城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子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1 地域概况
云城区地处广东省中西部,西江河段中游的南岸,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多、平原少,城区四周是典型的岭南岩溶地貌,石山林立,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城区是云浮市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11°56′~112°20′、北纬22°43′~23°08′,海拔高度30~800 m,东与高要县接壤,东南与新兴县交界,西北、西南与云安县相邻,北临西江与德庆县隔江相望。云城区辖8个镇(街)、92个行政村、18个社区,总人口34.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44万人。云城区土壤肥沃,主要种植农作物有稻谷、玉米、木薯、番薯、马铃薯、大豆、蔬菜等,还盛产花卉、南药、花生等经济作物。
2 普查内容和方法
2.1 普查內容
根据1956年、1981年和2014年3个时间节点了解云城区行政区划、气候、人口、民族分布、土地资源、国民受教育、农林生产等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
2.2 普查方法
第一,召开区、镇(街)、村培训及普查动员会。培训区级调查人员5人、镇(街)农技站人员8人。前后参加这次调查、提供线索的人员达100余人。在思劳镇、腰古镇、南盛镇、安塘街道等镇(街)召开镇、村动员会,充分动员更多相关工作人员参与普查工作。第二,查阅相关档案材料。全面掌握云城区概况及相关历史,到档案、国土、统计、林业、教育等部门查阅《云浮县志》《云城年鉴》等资料。第三,走乡入户访谈。采用访问和座谈方式,访问富有务农经验的农民,利用引导性的方式获得信息,同时结合田间实地调查收集样品。第四,重点调查。选择思劳镇、南盛镇作为重点调查对象,每个镇调查两个村以上。其中,思劳镇调查旧村、城村,南盛镇调查料东村、北村、新围洞村。调查这些村各类作物种植历史、栽培模式、品种更换、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等信息。
3 普查结果
3.1 土地资源变化情况
1956年云城区(原云浮县)国土面积2 210 km2,耕地面积2.2万hm2(水田1.87万hm2、旱地0.33万hm2),林地面积16.71万hm2,水域面积0.4万hm2。1981年云城区(原云浮县)国土面积1 801.4 km2,耕地面积2万hm2(水田1.6万hm2、旱地0.4万hm2),林地面积15万hm2,水域面积0.4万hm2。2014年云城区国土面积757.6 km2,耕地面积0.86万hm2(水田0.65万hm2、旱地0.21万hm2),林地面积4.8万hm2,水域面积0.08万hm2。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云城区耕地总面积逐年减少,土地资源可利用形势严峻。
3.2 经济状况变化情况
1956年云城区(原云浮县)生产总值4 497.67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3 779.7万元,人均年收入78.58元;1981年云城区(原云浮县)生产总值16 571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2 210万元,人均年收入304元;2014年云城区生产总值891 57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6 072.92万元,人均年收入17 840.7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科技迅速发展,云城区农业生产总值逐年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
3.3 农业生产变化情况
第一,农业生产方式多样,农业技术提高。1956年我国农村从初级进入高级合作社阶段,农业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按工分配,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当时,农业科技水平落后,生产条件差,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没有良种和化肥农药,更谈不上农业机械化。1981年云城区刚开始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示,决定在一些“三靠”生产队(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三靠”生产队迅速摆脱贫困。当时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优良品种少,水稻都是常规品种,玉米品种有掖单13新品种,农业机械很少,化肥以氨水为主,有钙、镁、磷肥及少量尿素,没有复合肥、钾肥,农药种类很少。2014年是改革开放第37个年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农作物新品种层出不穷,农业新技术不断创新和推广,农资企业和农资市场发育比较完善,农资品种繁多,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大、中、小、微型农业机械种类繁多,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第二,地方种植品种产量低,逐年消退,引进品种增加。1956年云城区(原云浮县)农村普遍种植籼稻类和少量糯稻类品种,单产143~155 kg/667 m2,早造有广场13、中农4号、印竹2号、狗虱谷、二趟早、沙占等水稻品种,晚造有打铁占、一粒种、大黄占、安南占、三朝齐、广西白、冷水赤、华南15号、石脚矮、溪南矮、澄秋5号等水稻品种;玉米普遍种植本地玉米;木薯普遍种植青皮木薯;小麦种植白依小麦、红依小麦,单产40~45 kg/667 m2。1981年云城区(原云浮县)普遍种植广二104、红梅早、红410、双竹粘、桂朝二号、汕伏2号、新青矮等籼稻类品种,水稻产量263 kg/667 m2。2014年云城区早稻产量为430 kg/667 m2,晚稻产量为433 kg/667 m2,推广品种有天优998、聚两优751、银丰优9802、丰优998、广8优169、粤香占、台山占等。
3.4 种质资源变化情况
第一,粮食作物本地品种逐年减少。1956年普查资料显示,云城区(原云浮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黄豆、饭豆、绿豆、番薯、芋头、木薯、马铃薯、小麦、高粱共11种、27个品种,基本是本地品种。早稻品种有广场13号、中农4号、印竹2号,晚稻品种有华南15号、石脚矮、溪南矮、澄秋5号。玉米品种以本地白、黄玉米为主。黄豆品种有二造青、大山黄、四季黄豆、八月黄、中青豆、白鼻黄豆。其他豆类有饭豆、绿豆。薯芋类有本地罗卜薯、秤砣薯、本地芋头、本地芭蕉芋、青皮木薯、黄皮白肉和紫皮白肉马铃薯。其他粮食作物有小麦、荞麦(三角麦)、高粱。1981年云城区(原云浮县)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黄豆、小麦、番薯、马铃薯、芋头、木薯、高粱共9种、24个品种,其中本地品种5种。早稻品种有红梅早、红410、珍竹矮、桂朝2号、双竹占,晚稻品种有包胎白、包胎红、包选2号。玉米品种有本地黄早、本地白玉米。豆类品种有二造青、大金黄、四季豆,以及本地黄豆、饭豆、绿豆。小麦品种有方穗、何婆六角麦、白沙。薯芋类有六十日、秤砣薯、罗卜薯。芋头有本地芋。马铃薯种植品种有本地马铃薯。木薯有白皮木薯、红蕊木薯。2014年云城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黄豆、绿豆、番薯、马铃薯共6种、60个品种,其中本地品种有3种。常规水稻品种有新锦占、五山莉占、金农丝苗、台山占等,杂交稻品种有聚两优751、Y两优101、天优998、银丰优9802、双优2088、永丰优9802、广8优165、广8优169等。玉米品种有本地白、本地黄、本地糯,引进杂交玉米品种有粤甜13、粤甜15、粤甜19、新美夏珍、华美甜8号、仲糯1号等。黄豆品种主要有青豆仔、大粒黄及华春2号。番薯品种有普薯6号、普薯28、普薯30、广紫薯等高产优质品种。芋类有本地芋头、香芋、水芋及芭蕉芋等。木薯品种有白蕊木薯、红蕊木薯,引进华古7号、南丰3号等。马铃薯有本地马铃薯、贵州红腰马铃薯、荷兰7号、金冠等品种。
第二,经济作物、蔬菜和水果引进种植品种逐年增多,本地品种减少。1956年云城区(原云浮县)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蔬菜、水果、烟叶、芝麻等,本地品种居多。花生以蔓生型迟熟品种与丛生型品种为主,蔓生型迟熟品种有鸡嘴豆和大豆,丛生型品种有珠豆。蔬菜主要有芥菜、茼蒿、菠菜、苦脉菜、通心菜、韭菜、蔥、蒜、萝卜、蕃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毛瓜、苦瓜、黄牙白、苕菜、大头菜、豆角(三月豆、四月豆、四季豆、八月豆、扁豆、豌豆、蚕豆)等。水果品种主要有柑橘橙、荔枝、元眼、大蕉、柿子、梨、黄榄、乌榄、甘蔗(果蔗、糖蔗)等。其他作物主要有鸭脚粟、芝麻(白油麻、乌油麻)、枸杞、竹笋、烟叶(本地烟、烤烟)、麻类(红麻、黄麻)。1981年云城区(原云浮县)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茶叶、烟叶、蔬菜、水果等,种植少量本地品种。花生种植品种有蔓生型迟熟品种鸡嘴豆和丛生型品种珠豆,引进粤油187等品种。甘蔗有黑皮果蔗、本地糖蔗。茶叶有红蕊青茶、青蕊青茶及云南大茶等。烟叶有本地烟、烤烟。麻类有本地红麻、黄麻。蔬菜品种有叶菜类(芥菜、大白菜、小白菜、芥兰、萝卜、通心菜、苋菜、生菜、茼蒿、菠菜、苦脉菜、韭菜)、根茎类(姜、葱、蒜、莲藕、竹笋)、茄果类(蕃茄、茄子、辣椒)、瓜类(南瓜、黄瓜、冬瓜、丝瓜、苦瓜、茄瓜)、豆角(三月豆、四季豆、八月豆)。水果品种有潮州柑、本地柑、年橘、四季橘、八月橘、暗柳橙、将军荔、新兴香荔、桂味、黑叶、石硖龙眼、花壳龙眼、三华李、黄李、青梅、芒果、梨、黄皮、杨桃等。2014年云城区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茶叶、甘蔗、蔬菜、水果等,种植品种几乎为引育品种。花生有丛生型珠豆,引进种植粤油7号、粤油13、汕油52、仲恺花1号等品种。茶叶有红蕊青茶、青蕊青茶(乌龙、翠玉、金萱)、云南大茶,引进种植白茶。甘蔗有黄皮果蔗、黑皮果蔗。八角有广西八角。蔬菜品种有叶菜类(芥菜、大白菜、小白菜、甘兰、通心菜、腰古麦菜、河口菜心、生菜、茼蒿、菠菜、苦麦菜、韭菜、姜、葱、蒜)、茄果类(蕃茄、樱桃蕃茄、茄子、辣椒、莲藕)、瓜类(南瓜、南瓜苗、黄瓜、冬瓜、杨柳大冬瓜、丝瓜、苦瓜、茄瓜、白瓜)、根菜类(萝卜、胡萝卜)、豆角(三月豆、四月豆、四季豆、八月豆)。水果品种主要有柑橘橙(城村贡柑、沙糖橘、马水橘、八月橘、年橘、暗柳橙、甜橙、沙田柚、本地柚)、蕉(本地大蕉、香蕉、粉蕉)、荔枝(将军荔、桂味、三月红、黑叶)、龙眼(石硖、大乌园、花壳、储良、本地龙眼)、金皇芒、紫花芒、青皮梨、大暑梨、糖梨、生柿、京柿、三华李、黄李、毛桃、大核青梅、黄皮(无核黄皮、本地甘皮、苦皮)、番石榴(泰国番石榴、台湾珍珠番石榴、本地番石榴)等。
3.5 农作物种质资源消长原因分析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资源保护意识弱。各级部门和农民群众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薄弱,没有从思想上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对管理办法研究不透彻,种质资源保护宣传和指导工作不到位,导致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不到位、开发利用不足。
第二,化肥、农药施用增多,影响种质资源生存环境。在农业产业升级转型中,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过量使用化肥,单一化种植高产品种,放大了传统农家品种产量低的缺点[2]。云城区农村中家养牲畜量明显减少,有机肥严重不足。很多农田多年没有施用有机肥,秋冬绿肥种植面积少,农田施肥以化肥为主,土壤肥力下降。加上农药和植物激素过量使用,使得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减少进而影响种质资源生存环境。
第三,农业生产的自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导致一些本地老品种在农业生产中逐渐被淘汰。特别是引进與推广一些高产、优质新品种后,农民必然选择优质高产品种,一些产量低、品质一般的传统老品种自然会被淘汰。
4 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4.1 建立保护利用体系
加强规划布局,统一组织管理,突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公益性,尽快出台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围绕资源调查、保种规划、区域划定、资金投入和开发利用等方面,运用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对农业遗传资源进行持续有效保护[3]。建议农业部门开展农作物资源全面调研,摸清家底;政府相关部门制订相关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明确资源保护利用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
4.2 整合资金技术力量
设立地方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专项资金,利用政策奖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种质资源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议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省级种质资源保存库、种质基因库、特色资源圃,充分发挥农业种质资源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4.3 加强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云城区一些特色农业作物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如南药、贡柑等。应推广地方优良品种,打造特色品牌。推广应用杂交组合品种,培育优势产业品牌,利用外来品种选育提高并塑造本土化品牌。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种业企业,打造一批企业品牌。制定奖补政策,激励企业加快地方农业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4.4 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企业和种植大户对地方保护品种认识不足。需要完善有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种质资源品种推广力度。结合下乡调研、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对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形成认知保护[4]。
参考文献:
[1]赵璐辉,武志远,龙亚玲,等.甘肃省成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进展[J].中国种业,2021(4):41-43.
[2]莫从古.五河县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现状分析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2):32-33.
[3]王琤,詹满良.渭南市华州区全国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初报[J].中国种业,2019(10):48-50.
[4]黄咏明,田瑞,蒋迎春,等.湖北省当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现状与分析[J].中国种业,2019(7):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