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通铁路施工组织优化研究

2022-03-29 05:30:46青,程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2年2期
关键词:工期铁路优化

常 青,程 飞

(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49)

引 言

盐通铁路是沿海铁路大通道的最后一段,随着盐通铁路的建成通车,东部沿海高铁通道、京沪分流通道随之贯通,对完善全国和区域路网作用重大,对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极大方便了沿线群众的出行。因此,优化施工组织,提高建设效率,确保尽早建成开通,是沿线群众、地方政府的共识。在建设过程中,省铁路集团组织参建单位根据盐通铁路的特点,践行“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建设要求,探索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新模式,重点研究优化关键节点施工组织方案,大力推进创新应用,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实现了“十三五”末建成通车的目标要求。

1 概 述

盐通铁路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通道,是苏北地区首条全线时速350 km的高速铁路。盐通铁路北起徐盐铁路盐城站,南至沪苏通铁路南通西站,正线全长156.6 km,设计时速350 km。

2020年12月30日,盐通铁路建成开通运营,与青盐、徐盐、沪苏通等铁路形成“无缝”连接,完善了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布局。

2 盐通铁路“十三五”建成目标的提出

盐通铁路初步设计批复建设工期为四年,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原计划2022年4月建成开通。与盐通铁路衔接的区域铁路网中,青盐铁路2018年12月开通、徐盐高铁2019年12月开通、沪苏通铁路2020年7月开通,均早于盐通铁路,盐通铁路与青盐、徐盐、沪苏通铁路的贯通,不仅可以盘活苏北地区路网、充分发挥路网效益,而且可以改善苏北沿海城市的交通条件及投资环境,缩小江苏沿海城市间时空距离,增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人力资本、信息、技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极大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因此,盐通铁路的尽早建成开通,意义重大,需要迫切。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铁集团的领导下,路地双方组织相关参建单位进行现场调研,对施工组织专题研究,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盐通铁路建设,确保实现“十三五”末即2020年底建成开通的目标。

3 研究优化技术措施,形成系统的施工组织方案

盐通铁路项目委托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建设管理,采用EPC总承包模式,设计、采购、施工等由总承包单位总体协调负责,有利于提高建设效率和保证建设质量。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省铁路集团没有一委托了之,而是积极主动介入,发扬“先行、笃行、我行”精神,对工程进度、安全质量、投资控制等进行监督指导,积极与中国铁路上海局和总承包单位进行沟通对接,组织研究,达成共识,共同促进项目良性推进。

围绕盐通铁路“十三五”末建成通车的目标,省铁路集团协调中国铁路上海局组织总承包等相关参建单位对关键控制工程进行研究论证,系统优化技术措施,确保关键节点满足施工组织要求。系统优化后施组工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前,如表1所示。

表1 调整后施组工期对照表

3.1 桥梁工程创新工艺,提高效率

盐城南特大桥跨通榆河(110 m+228 m+110 m)连续梁-拱为关键控制工程(如图1所示),为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结合现场实际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主梁施工采用大节段现浇与悬臂灌注法结合方案,主梁施工完成后,拱肋采用浮吊吊装大节段拼装合龙的施工方案,优化节约工期4.5个月;为解决高压线迁改滞后影响架梁空间不足问题,采用国内首创的“低位纵移法”架梁(如图2所示),完成了盐通铁路正线最后7榀箱梁架设,挽回高压线迁改滞后工期1.5个月;海安特大桥以(40 m+56 m+40 m)连续梁跨越S353省道,主墩位于省道排水泵站位置,初步设计考虑迁改泵房,经与地方管理部门对接,迁改泵站施工周期需1年时间,影响架梁,将连续梁调跨为(48 m+80 m+48 m)跨越S353省道及排水泵站,满足了运梁车通过架梁的时间要求;盐城南特大桥0#台~21#墩位于既有新长铁路路基上,需徐盐铁路新建盐城站启用,既有新长铁路改线后方可施工,新建盐城站于2019年12月16日启用,不满足该段2019年10月31日架梁节点工期,将原21孔简支箱梁由预制架设调整为支架法现浇施工,满足了施工节点要求。

3.2 路基工程优化方案,节约工期

东台站、南通动车所路基段高压线迁改滞后,受高压线的影响,大型机械施工安全距离不足,将管桩、螺杆桩地基处理方式调整为钻孔桩,施工机械变矮,确保地基处理能够按节点完成;路基填筑期间适逢雨季,土方最佳含水率难以控制,将盐城大丰站、东台站路基改良土变更为B组填料,优化路基填筑工期2个月;东台站部分路基段堆载预压期间需要通过运轨车,采取加强地基处理措施,取消了堆载预压,为运轨提供了条件;为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要求,通过路基填土超载预压加速盐城大丰站、东台站、如皋南站铺轨前路基沉降,节约了沉降观测期约1.5个月。

3.3 轨道工程加强措施,确保进度

全线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时间集中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部分施工时段处于冬期,对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优化低温环境作业的混凝土配合比、设置自动保温棚等有效措施,解决了冬期施工对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影响的问题,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保证了施工进度。

3.4 接口工程超前预想,源头控制

接口管理是铁路建设管理的重点内容,为了做好事前控制工作,首先推进站前站后一体化设计,超前开展四电和房建施工图接口设计,积极应用BIM+GIS和RIM等技术手段,强化接口和末端衔接工程设计;超前确定四电房屋、所亭、生产生活房屋布局,最大限度减少二次征地对工期的影响;深化细化车站综合管线、构筑物综合排布、四电过轨预留等接口工程设计,从设计源头细化接口工程技术方案,保证了现场顺利实施;南通西站是沪苏通铁路在建车站,为避免沪苏通铁路运营后盐通铁路引入南通西站工程施工对运营线路的影响,协调组织与沪苏通铁路工程同步实施,避免了专业、项目间的干扰,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4 强化施工资源能力匹配

临时工程的合理设置是主体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研究优化临时工程设置规模、数量、位置等,以满足施工组织需求。

4.1 制存梁场

组织对制存梁场设置方案进行优化,原设计制存梁场制梁台座59个、存梁台座349个,调整为制梁台座 114个、存梁台座683个,增加制梁台座55个、存梁台座334个,满足了制梁、存梁、架梁的时间节点要求。

4.2 混凝土拌合站及填料拌合站

混凝土拌合站数量由14处变更为15处,增加1处,且规模较原设计扩大,填料拌合站由原设计的4处变更为6处,增加2处,且规模较原设计扩大,满足了路基及桥梁工程的施工要求。

4.3 施工便道

为满足现场施工机械、车辆对施工便道的需求,结合现场实际优化便道设置,其中新建便道增加46.2 km,新增工点引入便道18.5 km,新增上桥通道10处,增加运梁便道2.5 km,满足了现场施工需求。

4.4 小型构件预制场

原设计小型构件在制梁基本结束后的梁场内预制,施工组织调整后,箱梁预制与路基栅栏、桥面系等工程小型构件需同步进行,全线增加了小型构件预制场5处。

4.5 长钢轨焊接、存储

在盐通铁路存轨期内,原定的芜湖北焊轨基地长钢轨焊接任务已经饱和,无富余产能为盐通铁路提前建成提供焊轨服务。为实现盐通铁路建设目标,及时调整方案,主动协调,长轨焊接任务调整至武昌南焊轨基地,保证了东台铺轨基地铺轨前全线325.7 km长钢轨的存储,为全线轨道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5 以智能建造提高建设效率

盐通铁路开工以来,积极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始终围绕“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全面提升建设质量、提高建设效率。

5.1 智能化预配简统化接触网技术

盐通铁路在全国高速铁路中第一个全线正线采用简统化接触网(如图3所示),初步形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先进科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接触网,通过接触网简统化腕臂智能预配平台,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预配生产,提高了接触网预配生产及施工安装效率。

5.2 推广BIM技术应用

应用BIM技术提高设计、施工效率。南通动车所利用BIM设计进行了室外管线、设备设施及附属构筑物碰撞检查,发现碰撞364处,形成26种成果,及时优化调整方案,避免了返工浪费;东台轨道板场采用BIM技术进行场建规划,生产设备、工装、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建立数字化模型,统筹考虑水、电、土地等资源有效利用,建设集约型轨道板场,提高了效率。

5.3 轨道板智能制造系统

轨道板智能制造以数字化为基础,采用智能化自动安装预埋套管机器人、智能张拉、蒸汽养护、放张等系统,融合协同平台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蓝牙技术、RFID电子标签识别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高清视频监控设施、二维码、VRAR等新技术,对轨道板流水机组法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控制管理,实现轨道板生产的工艺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5.4 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三维立体智能控制喷淋养护系统

开发了连续梁挂篮法施工三维立体智能控制喷淋养护工装,引入智能控制手段,立体化设置喷淋系统,保证了悬臂浇筑连续梁的养护质量及效率。

6 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期到必成

6.1 明确任务目标,树立期到必成的决心和信心

为确保盐通铁路“十三五”末顺利建成开通,组织各参建单位认真学习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铁集团的相关要求,确保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激发各参建单位在盐通铁路建设中建功立业、勇于进取的工作热情;教育引导各参建单位认清盐通铁路的开通运营对完善沿海铁路通道、长三角城际网和铁路增收节支的重要作用;认清盐通铁路的先行先试对“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担当,变压力为动力,树立挑战自我、期到必成的决心和信心。

6.2 动态优化调整施组,确保实现各阶段节点目标

抓住控制工程重点及难点,每月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动态调整施工组织,进行日追踪、周分析、月推进,确保任务按月完成,实现各阶段节点目标。

6.3 建立工作对接机制,确保各项制度有效运行

省铁路集团协调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及EPC总承包单位、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工作对接机制,发挥EPC总承包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统筹优势,提高管理效率。

6.4 落实开工措施,迅速形成建设高潮

提前配置资源,力争多开工作面,迅速形成建设高潮。

6.5 以铺轨进度为主线,动态管控工期风险

以铺轨进度为主线,充分考虑各专业边界条件、接口工程、交叉施工等因素,倒排工期,任务细化到天,资源配置落实到点,组织研判施工不利要素,动态优化技术方案和资源配置,确保节点目标的实现。

6.6 提前介入管理,提高验收效率

提前谋划验收开通,与国铁集团各部门对接,邀请提前介入检查指导,优化验收及联调联试方案,优化后节约3个月。

6.7 外部环境整治、地方配套工程同步推进

根据开通节点要求,省铁路办统筹指导,沿线地方政府强力推进,按施组节点要求完成了影响铁路安全的彩钢瓦棚拆除、水井封闭、树木砍伐等外部环境整治,开通前完成了站前广场配套等工程。

面对2020年初严重的新冠疫情,工程进度没有丝毫放松,坚决做到严防死守、狠抓疫情防控,同时做到应复尽复、早复快复确保全面复工,作为华东地区率先复工的铁路项目,2020年3月中旬均已全面复工,上场人员达到了10835人,实现满负荷施工,工期影响降到最低。

7 结束语

盐通铁路能够在“十三五”内顺利开通运营,是各参建单位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国铁集团决策部署的重要成果体现,是江苏省铁路办及沿线地方政府等共同努力的结果,盐通铁路的开通,提前贯通了东部沿海高铁通道、京沪分流通道,提高了中国沿海铁路通道的整体运输能力,助力了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保证开通采取的有效优化方案及措施,可为类似铁路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工期铁路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房地产导刊(2022年5期)2022-06-01 06:20:14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云南画报(2021年12期)2021-03-08 00:50:54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工期优化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工期
小说月刊(2015年5期)2015-04-19 07: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