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剑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乡村和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等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农村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马路修到了家门口,无害化厕所已经普及,村里农业迎来了热潮……如今的乡村,正行驶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但与此同时,有效巩固脱贫成果、产业绿色发展仍需提质、农村环境和人居环境亟须改善。爬坡过坎,需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巩固脱贫成果是衔接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准确把握“衔接”的内涵。只有脱贫成果巩固了,才能考虑接下来如何在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拓展脱贫成果是衔接乡村振兴的手段,通过动态调整帮扶对象,提出更高的帮扶标准,调整完善帮扶政策,脱贫攻坚期形成的体制成果、政策成果才能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十四五”时期实现了有效衔接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将逐步转化过渡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一方面,作为驻村工作队还要对抽查、普查和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查缺补漏、动态清零。另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存在返贫风险的人群,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已经实现稳定如今我们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
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从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凝心聚力促发展的精神力量,从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中感悟矢志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从党的经典理论和伟大建设中传承与时俱进敢攀登的创新精神,用党的光辉历史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以党建工作涵养乡村民风。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继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为文化自信打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载体。关山村缺少必要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而乡村文明是百姓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保障。在关注经济生产的同时,还特别关心文明建设。党支部要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根据农村党支部特色,加强村党支部党建建设,利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各部门党建建设优势和村党支部建立共建,帮助农村党支部优化组织架构、规范组织活动、增强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才能让乡村振兴动力更足、根基更稳、堡垒更强。驻村队进驻关山村以后,通过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关爱以脱贫户、边缘户为重点的困难村民;组织发动基层党工团为小学生或村民服务中心送学具、送文具、送书刊等。同时为了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增强在外的党员归属感,也是提醒外出党员时刻记住自己党员身份,每当外出务工党员政治生日的日子由村党支部寄出政治生日贺卡。
无论是航空报国精神,还是脱贫攻坚精神,在优秀的精神力量中始终蕴含与传承着“红色基因”。工作队进驻以来,从关山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全面筑牢基层战斗堡垒,锻造乡村振兴思想新引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接下来全村将开展红色精神传承引领行动,建设红色阵地,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旨在从优秀精神中汲取强大力量,助推关山村发展,决胜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发展农业产业,真正的动力来源在市场。关山村自2017年以来大力发展“四个一”扶贫产业,分别在关山花果山产业基地陆续发展种植产业,但是目前种植的马家柚、橘王、红油香椿和西瓜等农产品还未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地鲜果市场无法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迫在眉睫,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在科技引领下,发展一批带动性、引领性较强的重点加工企业,研发生产出马家柚、橘王、红油香椿和西瓜原汁、饮料、发酵酒、果酒、茶、果脯等不同种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将有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再到特色乡村的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资金互助组,这些农民自己创造的新事物,朝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以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为重点,充分发挥大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积极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为发展农村产业注入更多人才活水。同时,鼓励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乡村经济发展活力。
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一方面国家给了好政策,另一方面亦需要脱贫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增强依靠顽强意志和自身努力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决心和能力,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进一步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如此,就能够为对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带来事半功倍的功效。
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们将积极争取区、镇乡村振兴细目资金投入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帮扶资金支持,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关山小学体育设施、改善教室环境。一方面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儿童就是未来。直升机所驻村队队员坚持常态化入户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生活情况,结合航空特色组织直升机所科普志愿者团队前往当地学校开展航空科普活动,通过知识传播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点亮乡村学童航空梦。另一方面把人力资本开发摆在重要位置,为当地培养更多不离土不离乡的各种人才,塑造“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使之成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骨干力量。
面对新时代,驻村工作队应该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工作需求,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助力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的节奏。直升机所驻村工作队将继续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力”,奋力书写助力乡村振兴的“振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