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 李颖 张剑
摘 要:档案工作与小西湖保护与再生实践深度融合,提前介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程跟进专题档案完整记录、活化利用推广小西湖更新改造经验,发挥了档案在恢复城市历史原貌、推动项目进展、传播改造经验方面的作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市更新工作档案管理体系,为档案工作与企业发展相融并促提供了示范案例。
关键词:档案;城市建设;价值
一、 项目背景
小西湖片区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是南京市22处 历史风貌区之一。现存历史街巷7条、文保单位2处、 历史建筑7处、传统院落30余处,是南京为数不多比较完整保留明清风貌特征的居住型街区之一。历经时代更迭,小西湖地段的历史价值逐渐淹没于激增的人口、复杂的产权关系和杂乱无序的改扩建之中,成为一个老龄人口多、人均居住面积小、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棚户区。小西湖片区保护与再生工作面临着“风貌区保护”与“棚户区改造”的双重任务。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以下简称“南京历保集团”)在小西湖片区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实践中,重视发挥档案作用,探索老城保护路径方法,保留住历史风貌、街巷肌理、烟火气息,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老城有机再生模式。
二、 档案工作与小西湖城市更新深度融合的创新做法
1. 提前介入,档案为项目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小西湖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项目中,南京历保集团一改项目结束后搜集整理档案的惯例,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紧密联合项目团队、规划设计团队,搜集大量老城南小西湖片区历史人文资料作为原始数据和改造依据。通过居民走访、现场调研、查找资料、召开专家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搜集整理并建立了“小西湖片区文史资料档案”。其内容包括古井街巷、河流桥梁、历史名人、成语故事、戏曲茶艺、文人轶事、名人宅邸、非遗文化等,形式以文字资料、老旧图片为主。
“小西湖片区文史资料档案”的整理对片区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小西湖片区三官堂遗址发现就是文史资料档案发挥作用的体现。在小西湖片区的其他文化遗存如傅尧成故居、翔鸾庙、万氏故居等建筑的改造和展陈工作上,“小西湖片区文史资料档案”也发挥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2. 全程紧跟,深化专题档案完整保存历史
(1)全程参与,建立“小西湖保护与再生专题档案库”
档案工作与小西湖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实践密切结合,通过多类型、多角度、全方位对档案进行搜集整理归档,确保小西湖作为全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其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015年,项目启动照片档案记录;2016—2017年,对小西湖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市政设施和示范性院落设计政策研讨进行文书档案、照片档案记录整理;2018—2019年,对小西湖搬迁文书档案、征收档案、照片档案和影像资料记录进行整理;2019—2021年,小西湖完成一期改造建设,随即对建设内容进行了工程档案、照片档案、影像资料整理归档。同时,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手段,对集团档案管理软件中“文保修缮专题档案库”的内容进行深化,以街巷和院落为单位建立“小西湖保护与再生专题档案库”。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人文资料、保护规划方案、修缮方式、图片记录、影像记录。
(2)影像跟踪,用光影留下记忆传递价值
南京历保集团高度注重小西湖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实践的图片、影像资料采集,在小西湖项目上首次采用全程影像记录的方式,用光影讲述小西湖故事、传递小西湖价值。一是与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小西湖影像团队,对小西湖的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实践进行全程记录。二是成立项目采集小组,并聘请专业人员协同配合,对项目开始前的老照片、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照片、完成之后的成果照片详细记录,尤其对房屋重要部分的施工过程、同一地点不同阶段的施工状况都做了影像记录。对采集到的相关影像资料进行梳理,加以文字说明,进行分类归档。
3. 展现特色,量身打造归档新模式
小西湖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项目改造周期长,改造类型多样,按照以往项目结束进行归档的工作方式容易造成文件资料损坏及遗失。因此,遵循项目档案归档相关规定,在市、区档案局指导下,配合小西湖项目特色,南京历保集团在《南京歷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订《小西湖保护与再生更新实践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小西湖文史资料档案、影像档案、搬迁档案、建设档案等各类型档案移交时间及归档方式,创新项目档案整理模式,优化档案归档制度。其中在小西湖建设档案中结合小西湖“一院一策、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改造特点,以每一处院落和每一条街巷为单位,采取“改造一处、整理一处”的归档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归档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4. 活化档案利用,面向国内外推广经验
一是通过“南京新闻”“直播南京”等栏目新闻专题报道、短视频、官方微博等形式,对小西湖项目重要节点、民生事件进行宣传。二是与秦淮区委宣传部紧密对接,定期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小西湖保护与再生实践进程、创新特色。三是通过集团微信公众号“历保讯息”等平台,结合片区保护再生创新理念、实施进度、改造特点等档案内容,制作以“走进小西湖”为主题的系列稿件并分期发布。档案信息资源的活化利用,将小西湖宣传工作推向高峰。2019年以来,小西湖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实践的各级宣传报道达300余次,累计接待团体100余次,5000余人到现场参观调研学习。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国国际电视台、“学习强国”首页、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小西湖项目也频频亮相于国际国内各大论坛。
三、 档案工作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作用
南京历保集团将新时代档案工作与小西湖保护与再生城市更新紧密结合、高度融合的创新举措,不仅在项目建设不同时段内提供不同服务,展现出档案的巨大利用价值,还为项目整体建设运营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之以往而言,档案搜集整理更完整高效,档案利用更深更广。一方面展现出小西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体系,为档案与企业相融并促提供了示范案例,推进企业档案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1. 档案为城市更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城市更新需要保护历史文化街巷体系和肌理,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档案是对城市发展的原始记载,通过照片档案、影像档案、实物档案等多种形式,真实反映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城市历史风貌,为城市更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对保留城市根脉、留住城市记忆起到重要作用。
2. 档案为城市更新工作创新开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城市更新档案能够生动地描述一座城市的变迁。它直观记录了城市建设及发展过程,特别是声像档案,不仅形象逼真地展示已有的成果和经验,更能将人和事件,以及当时的场景、氛围再现出来,供城市设计者、建设者们进行参考借鉴,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
3. 档案为城市更新工作经验推广拓宽渠道
档案工作深入城市更新全过程,可以全面拓宽历史文化传播、城市更新经验推广的渠道。档案部门通过制作编研材料、宣传手册,组织学习研讨会、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能够有效助力城市建设发展。如苏州工业园区城建档案馆通过城建档案尤其是声像档案,再现当地更新发展的过程。宜兴编纂《当代中国小城镇建筑遗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丁蜀实践》画册,介绍了古镇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果经验,为城市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