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破圈”传播实践路径

2022-03-29 23:03陈鑫杨韫谢静谈隽
档案与建设 2022年2期
关键词:破圈科普教育密室

陈鑫 杨韫 谢静 谈隽

摘 要:中国丝绸档案馆以“中央文库”真实历史为背景,推出档案教育文化创意项目“第七档案室”。文章围绕该项目及其现有成果,就核心理念、研发思路、阶段性成效等内容分析论述,探讨新时代档案文化“破圈”传播创新实践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挖掘多领域、多角度的档案开发利用创新点,为档案文化科普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档案开发;第七档案室;密室+解谜;科普教育;中央文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丝绸档案馆(以下简称“中丝馆”)以囊括中国共产党早期几乎所有重要文件的“中央文库”真实历史为背景,推出档案教育文化创意项目“第七档案室”(以下简称“项目”)。以解谜书、实景解谜活动等为承载形式,借助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结合游戏互动体验,将档案知识、解谜游戏、文艺创作等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当之无愧的档案“爆款”。本文以该项目的“破圈”传播为例探讨档案资源开发创新实践路径。

一、 铸魂:核心理念故事化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开发带动保护,更好发挥档案在服务国家治理、传承红色基因、建构民族记忆、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独特作用”,[1]这对新时代档案资源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下国内档案资源开发以现代文书档案为主,且公文数量多于人文资料,形式内容相对单一,[2] 在此基础上所开发的产品内容多专注于宏大叙事理念下的大型经典史料研究,[3]艺术符号较少、趣味性较低,[4]且产品种类形式单一,主要仍局限于文献编纂物、展览等传统形式,[5]忽视了对社会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这是档案文化传播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开启该项目时,项目组决定先为其塑造一个“有趣的灵魂”,并以“故事化”的方式予以活化,项目IP由此诞生。无论是叙事主题、叙事角度,还是叙事情节、叙事语言,“第七档案室”都力求拉近档案文献与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年人的距离,而IP核心则重点传递档案价值和档案人精神两大理念。

1. 档案价值

李克强总理2021年10月15日在广州调研时说:“档案很重要,档案记录着历史,承载着文明。”这与项目所提炼的档案价值不谋而合:记录历史,守护记忆。项目成果之一的解谜书首页寄语:“档案是一枚硬币,一面是证据,一面是记忆”。大型实景解谜活动最醒目位置镌刻着六个大字“档案守护记忆”,这既是对档案价值的强调,也呼应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的旨在保护文献遗产、留存人类记忆的“世界记忆项目”。

2. 档案人精神

对档案人精神的探索、提炼和传承贯穿于项目始终,让更多“圈外人”通过参与其中形成身份认同,通过阅读剧情或解谜游戏加深情感认同,通过感受档案人的牺牲和付出构建价值认同,最终实现参与者对档案人为守护党的记忆、国家记忆、人民记忆一脉相承努力的理解与认可。

二、 塑形:研发思路创意化

1. 打造整体IP

(1)风格统一

该项目所含解谜书、文创产品、线下沉浸式空间等,都基于同一IP主题,形成了统一风格。这既可以确保整个项目在不同时间点推出的产品都具备强大的辨识度,也便于后期宣传推广,随着产品的陆续推出,这一IP也会在受众的脑海中不断强化,从而使“第七档案室”的形象立体丰满起来。基于印章设计的“第七档案室”LOGO、代表项目中心人物形象的侧脸剪影、由档案标签衍生出的项目标志性符号等元素将不断出现在项目成果中,成为记忆点,通过与大众更直观、高频次的接触,使该IP主题在传播中不断得到强化及延伸。

(2)剧情联动

无论是解谜书、情景表演,还是实景解谜活动、互动空间,都有着相关联的人物、剧情和谜题等。剧情以“中央文库”为大背景,解谜书《第七档案室》发生在前,发挥书籍所容纳和传递信息最为充分详尽的特质,清楚交代了背景、人物、事件等内容。实景解谜活动“追踪者的倒计时”作为解谜书的宣传和互动解谜空间的预热,将剧情拉至现代,虚构正在发生的事件,营造出紧迫感。而前两项解谜所得出的答案线索,均会指向沉浸式档案解谜互动空间。情景表演“你好,档案人!”则从表演形式展示剧情,让书中人物形象“跳出纸面”,通过四代档案人穿越时空的对话,更为生动立体地呈现出档案人的精神传承,从而进一步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

(3)架构可拓展

解谜互动空间和解谜书的打造,剧情、角色等设定,后续均可根据需要予以拓展,从而达到“一次设计、反复使用”的效果,这点对于互动空间的空间布局和机关设计尤为重要。例如,剧情中为“第七档案室”预设了七处办公点,涵盖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这为“第七档案室”IP今后走出苏州、走向全国埋下伏笔。这样的延展性,既能最大程度地随机应变保障后续,也是对项目成本充分考量的结果。

2. 虚实跨界双创新

(1)创新内容,虚实结合

项目重点围绕档案的沿革、功能、意义等进行了主题创作,并融入包括丝绸档案在内的世界文献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遗产相关内容。“第七档案室”是虚构的,但解谜书中提到的档案机构是真实的;解谜道具是虚构的,但所介绍的档案知识和展示的档案图片是真实的;解谜人物是虚构的,但一代代档案工作者为守护记忆而奮斗的精神是真实的。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将“中央文库”这段历史以艺术化的形式加以具象化,并将想要传达的理念和知识贯穿于剧情之中,使受众在解谜的过程中感悟档案的内涵。

(2)创新形式,多维立体

该项目以时下流行的解谜元素为核心,从实体出版物、舞台情景表演、实景解谜活动、互动空间、文化创意产品等多维度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形式上可以说是国内档案界首创。尤其是多角色、多路线、多结局的实景解谜活动,使不同形式、载体之间优势互补,让专业性较强的档案知识以立体化的形式传递出来。以公开出版的《第七档案室》解谜书为例,该书的外包装、书籍内页、正文书写字体与内容相统一,整套书籍构筑了一个形象而生动的阅读场景,大大提升了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这是该书之所以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

3. 营造交互沉浸感

(1)构建实景空间

实景解谜活动“追踪者的倒计时”将展会2万平方米的会场化为一间特殊的密室,现场体验者通过手机扫码、领取解谜地图来参与一场大型实景“密室逃脱”。活动现场搭建的中国丝绸档案馆展厅,沿对角线分割为“第七档案室”和“东风绸缎庄”两个对等镜像空间。前者代表“现在”,陈列真实的丝绸档案等,而后者则是“穿越”回“过去”,陈列虚拟的商品、招牌、海报等,暗含时间上的继承性。这样融合了历史与记忆的实景空间设计,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感,更让受众体验到了档案文化的魅力。

(2)塑造NPC角色

NPC(非玩家角色)的塑造让项目“活”了起来。每位NPC角色都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既凸显出档案的用途,也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立体。此外,纸质书籍、移动终端里的NPC,可由真人扮演出现在实景活动中,与体验者互动,增添沉浸体验与娱乐感。

(3)打造互动平台

在项目中,无论是解谜书、实景解谜活动,还是密室,都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依托,将扁平化的档案知识以具有声光效果的创新互动形式呈现。扫描二维码进入移动终端系统后,读者可以第一人称视角走进故事中去,作为“我”体验“第七档案室”,增强即时互动体验感,文字内容和数字技术融合带来的人机互动体验,让沉浸式立体阅读得以实现。此外系统也能便捷地获取受众反馈,及时调整更新。

三、 亮相:“破圈”初见成效

项目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实现了档案文化的“破圈”传播。“破圈”既是指现有档案文化资源在内容、形式、结构上的创新突破,也代表着与更多群体产生连接、建立关系而丰富起来的档案文化新受众。解谜书《第七档案室》获“学习强国”平台“好书荐读”栏目首页推荐,新华社以“第七档案室”实景解谜活动为内容的自制短视频浏览量高达104.5万,新华网、腾讯网、《苏州日报》、《扬子晚报》、“中国大运河”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等官方媒体和自媒体也对项目进行了多角度的关注和报道,阅读点击总量过10万。

1. 圈内高度认可

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亲临解谜活动现场,称赞中丝馆展厅设计有想法、解谜活动有创意、档案工作有亮点,并强调丝绸档案是世界级文献遗产,中丝馆作为国家级档案馆,今后更要加大宣传力度,与各界加强联动合作,活化档案资源,共同守护好我们的丝绸记忆、城市记忆、文化记忆。一批档案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对中丝馆在档案工作上的突破表示赞赏。

2. 圈外广受好评

根据实景解谜活动玩家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看,项目受众以90后人群为主,其次是80后和00后人群。这侧面证明了实景解谜活动的主要受众群体为年轻人,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相对更高,对于陌生知识也拥有更大的包容度,愿意尝试并且了解(见表1)。就评分而言,67.12%的玩家给了满分,平均评分达到了9分。由此可见,参与者对活动的认可度非常高,这也与现场火爆效果相一致。

四、 感悟:反思与建议

项目在为档案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的同时,也出现档案资源开发上的部分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以期助推档案文化开发成果的有效传播。

1. 冲破传统思维局限,促进档案政治文化“破圈”

首先,要始终坚定政治信仰。档案工作的第一属性是政治性,档案文化传播属于政治文化传播,因而在档案资源开发上要牢记“档案姓党、档案为党、档案护党”[6],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强化政治把关,注重政治效果。但讲政治并不意味着档案资源开发意识的僵化、形式的套路化。档案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档案部门既要注重前端开发工作,又要重视后续传播的效果。一方面要摒弃传统落后的开发思想,积极转变观念,积极树立新的开发思维;另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主动关注现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把握时代特点和流行文化,与受众建立情感连接,让档案文化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传播。档案工作者应该加强跨界学习,改善知识结构与知识储备,培养创新能力,通过档案文化成果的“破圈”来寻求自身職业发展新突破。[7]

2. 建立完善政策法规,探索产业化运作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索产业化路径”。[8]然而,在我国相关政策中,档案部门往往被排除在外。由于相关政策的缺乏,一方面,目前已尝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省级档案馆均未设立专门部门,缺乏稳定的开发机制;[9]另一方面,档案部门作为国家文化事业机构,按财政相关规定只能依靠财政全额拨款,开发利用成果均以纯公益形式向公众赠送。这既是一种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严重制约了受众面。就本项目的解谜书来说,虽在研发阶段就已吸引到出版社运营、众筹平台等主动提出合作推广,但因缺乏政策支持,无法对外授权,仍只能由档案部门独立承担其开发费用,不能通过商业平台扩大传播。因此,档案部门亟需系统谋划推进档案文化产业化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从档案的文化底蕴、文化属性、文化载体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和研究;二是加强产学研旅合作,推动档案部门与文旅部门、高校、企业的融合发展,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市场化运作推广;三是探索“文化+产业”发展路径,直面新时代新思想,用好新媒体和新展会,为档案文化产业注入新动力;四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档案部门要与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更为具体的指导性实施意见,开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新路,推动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3. 谋求多部门协同合作,实现多元协同共建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档案学界也开始有学者关注并从理论层面提出“档案馆跨界合作是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实现的必然路径”。[10]而项目的推出,为该理论提供了最新的实践例证。

在内容方面,寻求馆际合作资源共享。项目不仅有絲绸档案,还有由国家图书馆等文化机构提供的甲骨文档案、样式雷图档等世界文献遗产,并融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和苏州园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丝绸织造技艺等内容。在资源上,档案馆与其他文化机构有着相通和互补性,博物馆、图书馆等同样留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和记忆,是文献遗产的重要保管机构。从实践来看,这些机构大多也有着较强的合作意愿。档案部门与之合作,不仅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文化创意项目提供丰厚的资源储备,还能借助其已有经验和人力、物力进行协同开发,助力档案文化传播。

在技术方面,甄选优质外包各展所长。以本项目为例,自2020年开始酝酿,先后对接近十家不同类型的设计公司,规划方案数十份,最终选中一家进行项目外包。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所有研发都依赖外包机构。档案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对档案文化和馆藏资源深层次的理解优势,在研发思路、项目内容、意识形态等方面加以主导和把控,同时尊重外包机构在设计、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从而激发出更多不同领域间灵感碰撞的火花。

在宣传方面,借助平台力量优势互补。项目开展初期,工作人员主动与苏州市委宣传部沟通,并对接广电平台邀请专业演员来演绎情景表演,在江苏书展上打响宣传第一炮。基于此,该项目作为第十届苏州创博会重点推荐项目参会,借助对方2万平方米的场地和与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合作的新闻中心平台成功“破圈”。由此可见,档案部门在自身宣传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更应主动出击,积极对接各类宣传平台,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丰富宣传形式,将档案文化拓展到更多不同领域。

注释与参考文献

[1][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全国档案 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8].https://www.saac.gov. cn/daj/yaow/202106/899650c1b1ec4c0e9ad3c2ca7310eca4.shtml.

[2]宋香蕾,洵异.档案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缺位与对策[J].档案学通讯,2017(03):90.

[3]陈佳雨,汤玲玲,王小云.自媒体时代档案故事众开发模式研究[J].浙江档案,2021(01):29.

[4]方华,陈淑华,汤玲玲,等.从“缺味”到“有味”: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档案味”初探[J].档案与建设,2020(07):13.

[5]贾聪聪.我国综合档案馆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8:29-30.

[6]陈向阳.让红色血脉永远赓续——江苏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传播[J].档案与建设,2021(11):8-9.

[7]朱莉.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阻碍因素及策略分析[J].档案与建设,2016(09):33.

[9]郭若涵,王玉珏.我国档案馆文化创意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兰台世界,2020(05):39.

[10]王玉珏.我国档案文化创意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06):98.

猜你喜欢
破圈科普教育密室
敢于奔跑,勇于破圈
广播创新“破圈”中打造“爆款”
长城“破圈”,直播卖车可否打破净利下滑魔咒
广播电视台新闻编辑的“破圈”进步
密室脱身之计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并非死于密室
怪盗基德的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