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娟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强调了理论创新对于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活力源泉,也是党的制胜之道和重大使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一、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
理论创新就是在对原有理论批判性发展的基础上,依据新的实践探索新的规律,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论断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思想史上迄今为止最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理论品质。
理論创新本质上是对原有理论进行合乎逻辑的延伸,是对原有理论作出的批判性继承和革命性扬弃,创新形式和途径可以有多样化选择,但内容不能与原有理论相割裂,更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的全盘否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的辩证统一,坚持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是坚持的目的和体现。不讲坚持的发展是凭空杜撰,可能“新异”但会走样甚至背离;不讲发展的坚持是刻舟求剑,既阻滞了事业发展,又扼杀了理论活力。
“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要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运用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价值工具,没有“发展”就会犯本本主义错误,把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那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曾要求全党既要学习马克思又要超过马克思,意即既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发展”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针对新实践课题提出新观念和新论断,并以此来指导实践活动,获取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总结升华为科学理论。
自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上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每一次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原有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分别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丰富的创新理论,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又在各个历史时期成功地指导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践。
二、理论创新是百年大党的制胜之道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善于进行理论创新,所以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奋进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理论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制胜之道。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因“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问题而引发对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时,不仅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观党百年来苦难辉煌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肩负不同的历史任务,面临不同的矛盾问题,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指导,这些任务和问题才得以很好地解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品格。
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作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措施,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延续着理论创新的进程。一方面,理论创新为党进行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理论创新又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党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揭示发展规律,并注重将实践经验进一步升华为理论内容,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和真理性的科学价值。
三、理论创新是百年大党的重大使命
实践发展无止境,理论创新就无止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已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历史课题,这就要求当代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秉承理论创新重大使命,结合历史经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把准时代脉搏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理论创新只有把准时代跳动的脉搏,才能及时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紧跟时代跃动、把握时代主题是理论创新的基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诸多重大课题,特别是要科学解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党必须时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自己,引导并推动理论创新步伐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保证并促进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扎根社会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活力之源。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理论创新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离开了实践活动,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论。“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获取真知的唯一途径应当是通过亲身实践直接来确证。理论创新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总规律,扎根社会实践,强化实践思维,增强实践能力,用实践经验为理论创新开辟道路,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胸怀两个大局是理论创新的战略要求。当前,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方兴未艾,作为长期执政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仍然是严峻的。对此,该如何去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者的胸怀和视野,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既要有世界眼光,在世界空间的坐标系中定位自身,又要有战略思维,在现实发展的大格局中透视未来。唯如此,理论创新才能彰显开放性和时代性的价值内蕴。
提升理论修养是理论创新的内生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党员干部理论修养的深度,决定了其政治敏感程度、思维视野广度和思想境界高度,因此提升理论修养是增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的内生保障。一方面,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学习经典,把住正纲,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为指导实际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增强思想上的辨识度和政治上的坚定性。另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一重要思想作为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思想火炬,必须深学笃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推进理论创新提供根本思想保证。同时还要继续发挥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优势和经验,传承和转化好党在理论创新方面形成的科学方法,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互动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责任编辑:刘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