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庆|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浙江卷)英语自2016年10月首次采用“读后续写”作为考查学生读写能力的题型之一以来,迄今为止已考查九次。读后续写提供一段350词以内的语言材料,要求考生依据该材料内容、所给段落开头语和所标示关键词进行续写(150词左右),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1]。该题型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英语书面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然而,学生的读后续写存在因主题不明晰导致行文意义不聚焦、因叙述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使用失当导致故事力不够等问题。
读后续写的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创造与模仿要紧密结合。王初明认为,“外语学习者的长处是思想相对成熟,短板是外语表达能力较弱。外语教学应当扬长避短,唤起学生的内生表达动力,激发其创造内容的兴趣,同时提供优质语言输入以供模仿。与外语高水平者对话(轮番‘听后续说’)和‘读后续写’正好能够满足这种教学要求,符合语言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2]。从促学角度来看,两轮续写显然优于单轮续写,理应成为读后续写的基本形式。若时间安排得当,采用三轮以上的多轮续写,互动力度更强,促学效果更佳。读后续写的阅读材料可选小说或名著简易读本[3]。
王初明提出的“两轮续写”理论有助于强化学生与原作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原作的理解,修正学生的续写内容。该理论涉及以下步骤[4]:首先,学生在完成第一部分的续写后阅读原作第二部分的内容,以验证预测内容,找出语言表达的差距;然后,学生以第二部分为依托,进行第二轮续写,并在完成续写后阅读原作第三部分的内容,以评判两轮续作中协同的达成度。本文基于“两轮续写”理论,以名著简易读本《失落的世界》为阅读文本,尝试探究整书多轮续写策略,以期为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助力。
《失落的世界》是阿瑟·柯南·道尔的名作,讲述了这样一个科幻探险故事: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伦敦某大学Challenger教授带领学术劲敌Summerlee、勇敢机智的冒险家Lord John、一心想成名的年轻记者Malone组成的考察团远赴亚马孙丛林寻找一片被时间遗忘的高原及其中的生物群落,考察团在高原“失落的世界”里历经种种冒险,最后安全回到文明之地伦敦。《失落的世界》故事性强、人物关系简单、语言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读后续写。该书共十个章节,教师选取“Chapter 2 The Expedition Begins”“Chapter 4 A Bridge to the Lost World”“Chapter 7 A Midnight Adventure”“Chapter 9 Leave the Plateau”,建构教、学、评一体的读后续写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从章节标题可以看出,上述四轮写作恰好构成一个完整的探险过程,即“启程远征—走进失落世界—深夜冒险—离开高原(结束远征)”。同时,四轮续写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可以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鱼头”表示“Chapter 1 The Scoop of the Century”,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情节等,是第一轮续写的原文,也是故事的开端。“鱼身”两翼分别为四轮续写任务及其嵌入式评价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布置续写任务,并给出章节题目作为提示词、呈现问题链引导学生追踪故事发展的方向;然后,教师对学生的续作进行评价或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在图1的读后续写运作模式中,教、学、评齐头并进,教师是续写任务的设计者和监督者、过程性评价的引导者,学生是续写任务的执行者、评价的参与者。
图1 读后续写运作模式
读后续写的主要体裁是叙事性文本,它属于讲故事这一文学形式,包括背景、人物、情节、主题和写作视角等文学要素[5]。因而,学生从文学要素入手解构原文,可以把握故事脉络。教师将“Chapter 1 The Scoop of the Century”作为第一次续写的原文,该章节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人物、情节等,即四位主人公远赴亚马孙丛林寻找一片被时间遗忘的高原及其中的生物群落。
【首轮续写任务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
Students are able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Chapter 1 by selfreading.
●catch literary elements,such as setting,characters,plot and so on.
●develop the story based on the title and self-ask questions.
■活动内容
Read“Chapter 1 The Scoop of the Century”,and finish your sequel story with the title of“The Expedition Begins”.
Self-ask:
Q1:What will happen next?
Q2:Who do you think is the protagonist in the story?
Q3:Who am“I”in the story?
首轮续写根植于Chapter 1。学生按照Self-ask的问题链,厘清故事的文学要素,并续写故事。Q1~Q3和标题“The Expedition Begins”旨在提示学生续写的大致内容。Q1指明续写的方向,Q2和Q3提示学生要对人物进行塑造。
文学要素作为“文体支架”,有助于学生明晰阅读与每一轮续写的目标,明确阅读思维模式的指向性,确保故事的发展方向不会偏离、情节不至于跳脱[6]。在文学要素指引下,故事从行文逻辑的推进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一个情节相互依存的整体。试看一名学生的最后一轮续写(标题为“Leave the Plateau”)的习作片段:
...We gathered,with difficulty,and pushed that rock.We had no idea of what we were doing but that was all we could do.Then came a crash.And then another,and another...My entire body was in pain but I could not feel it at once.There was a gloom of light.It was a tunnel to freedom.
该习作讲述了四位主人公历经种种冒险,最终回到伦敦的故事,其与“Chapter 1 The Scoop of the Century”形成首尾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闭环。
语篇中人物或事物所参与或经历的事件或活动随着角色的变换等因素形成序列化的事件链,事件之间的延续无论以怎样的关系出现,都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7]。可见,主题在叙事性文章中起着引领作用。图1的四轮读后续写类似于“四次故事连载”,构成一次完整的探险之旅。从情节内容来看,《失落的世界》的主题是学术探险、合作等。学生应在主题统领下进行叙事和人物刻画。下面以第二、三轮续写为例进行阐述。
读后续写要求承接原文完成主题意义的延续和接力,其语言风格以叙述为主。叙述性语言的特点集中体现了规范书面语的联结、贯通、整合的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体现在原文与续作之间、段落一和段落二之间以及片段和片段的起承转合之间。叙事语篇通常是围绕角色活动展开的。为了增强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学生在续写时有必要对角色的动作、情感变化等进行细节描写。可见,描述性语言在读后续写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其常常用于角色动作、心理、情感,环境的描写,起到烘托角色性格或表达主旨大意的作用。
从第二、三轮续写标题“A Bridge to the Lost World”和“A Midnight Adventure”可以看出,这两轮续写应该是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的关键部分。由第二轮续写标题可知,“Bridge”是本轮续写的关键词,即本轮续写需要学生重点关注四位主人公如何通过这座“桥”到达“the Lost World”,由此将故事的背景引入到探险之地。教师可以从背景、如何找到这座“桥”进入“失落的世界”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写事离不开人,教师可以借助问题“How about the two enemies’relationship by giving evidence in the book?”,提示学生两位性格迥异的科学家有了冰释前嫌的迹象,暗示学生在续写中可以就他们在接下来的险途中如何进一步发展关系进行描写,以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第三轮续写中,学生基于Chapter 5和Chapter 6,对plateau这一蛮荒之地已经形成一定的认识。为此,教师提出问题“What’s their mission?”,激活学生已有的冒险故事图式,确保学生不会偏离学术探险之旅这一中心主题。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体特征、内容情节、语言修辞等方面对读本进行观察与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题创造人物,而人物塑造又服务于主题。《失落的世界》涉及Challenger、Summerlee、Lord John和Malone四个主要人物。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展现人物在险象环生环境中的科学探险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第二轮续写中,教师设置问题“How about the two enemies’relationship by giving supporting evidence in these two chapters?”和“What’s your impression on Lord John in the chapter?(Find relevant descriptions)”。前者旨在促使学生寻读原文中两位性格迥异学术劲敌的“掐架”细节,为两人关系在探险中的发展作铺垫;后者旨在引导学生关注Lord John的探险精神。
在第三轮续写中,教师设置问题“Who is the most possible person that took the midnight adventure?Why?”,引导学生回溯原文中一心想成名的年轻记者Malone,追踪Malone形象的发展,关注Malone这一矛盾性人物在团队中的成长。文学作品具有故事多维性的特点,通常会涉及多个人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文学作品的读后续写中引导学生树立主题意识,如开展主题意义下的单个或多个角色的行为、情感变化、心理活动等描写。因此,多轮续写不仅应关注每个人物的刻画,以确保故事情节、人物的完整性,更应关注人物形象在主题语境动态演变中的逻辑性。
教师应树立评价意识,将教学评价“镶嵌”于教学过程中,即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即时评价。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前提出活动要求,设置评价标准,以使学生的活动有目标,评价有依据[8]。教师以问题为驱动制订教学评价目标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内驱力以及对学生的续写微技能进行指导和训练。四轮写作后的评价目标分别为“How to describe an event”“How to shape a character in an event”“How to appreciate a good paragraph in contents and language”和“Significance of coherence in a story”。每一轮的评价都是对学生本轮习作语言和思维的一种肯定或纠偏,也是对学生下一轮续写的有益引导。
在第一、二轮续写后,教师从学生续作的事件、人物情感发展是否符合原文逻辑,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等方面进行示范性评价。在第三轮续写过程中,教师通过任务“鉴赏原著语言与内容”,让学生选出最佳的段落,并从语言和内容角度进行赏析,以此提升学生品读与鉴赏的能力。基于上述反复读、写、评的训练,教师在第四轮续写中与学生一起制订读后续写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并以此引导学生互评习作。
表1 读后续写评价标准
读后续写的主要促学优势在于释放创造力和想象力、融入读物提供的语境学习语言以及语言理解与产出结合紧密,有助于显著提高外语学习效率[9]。基于文学作品阅读的整书多轮续写,正是一种基于理解的表达,指向表达的理解。在多轮读后续写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文本不断发生“多重对话”,进而理解所读、回应所读,提升理解力与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