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钱德兰(Rama Chandran)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增强了公众对经济快速复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强劲增长的信心。
会议指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动荡环境,给2022年中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需求收缩说明居民购买力下降,中小企业需要财政支持渡过疫情危机。供给冲击则是由于工厂暂时关闭,全球供应链重组,国际订单外流等。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仍然超过120万亿元。过去三年,中国GDP年均增长4.5%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GDP超过市场预期的3.4%,同比增长3.9%。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国内需求有所下降,建立具有韧性的国内市场至关重要。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此背景下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下经济形势和定调下一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会议指出,2023年中国将扩大国内需求,通过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增加出口,提振发展信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除了扩大国内需求,2023年的五项主要任务还包括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两个毫不动摇”,是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会议还强调,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会议强调要提升产业链韧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也有利于中国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技术制裁。2022年10月,美国宣布限制向中国出售半导体的新措施,重演“冷戰”剧本。
近年来,美国陆续出台各种打压措施,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遏制和打压。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严禁美企向华为出口相关技术和产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数字丝绸之路”加速发展时,美国开始加大力度打压中国高科技公司。2021年,美国将中国安防设备厂商海康威视列入“黑名单”。海康威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中兴等中企是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技术公司。“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有利于中国向海外未开发市场出口技术,支持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球科技产业自诞生以来就由西方国家主导,但中国科技公司现在迅速崛起,成功拓展了新市场。
2015年以来,中国发布了一系列发展政策,强调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此外,中国的“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做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部署,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互联网+”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先前的政策。
美国对中国日益发展的科技实力感到不安,2021年6月,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59家中企列入所谓的“中国军工联合体清单”,禁止美国人与这些中国科技公司进行投资交易。但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中国制造的笔记本电脑、视频游戏等家居电子产品需求猛增,美国对华芯片销售反而激增。根据目前的数据,2022年美国对华芯片销售开始直线下降,芯片销售额下降25%,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下降15%。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完全禁止向中国出售半导体产品,那么美国半导体公司将损失18%的全球份额和37%的收入。
美国的战略目的是遏制中国研发或购买14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目前最先进的是5纳米及以下芯片,工艺制程越小,芯片就越先进。2022年 8月,中国最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宣布,7纳米芯片已开始出货,这仅比当下最先进芯片落后一代。中芯国际受到美国制裁,无法购买最先进的光刻机设备,所以芯片生产技术无法达到最高标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一剂“定心丸”,提升了企业和民众的信心。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和世界经济,西方制裁将是徒劳。中国一直不懈努力,积极寻找“卡脖子”技术的国产替代方案。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技术走向世界,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科技合作,美国的制裁并不能在技术上孤立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科技产业要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加快引进高端人才。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链不可能与全球经济脱钩。
会议提及,2023年政策将惠及多个行业,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同时,与强调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相一致,将大力支持企业研发技术产品和服务。两项政策一起发力,2023年平台公司有望迎来大发展。
平台经济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无数小微企业无需进行供应链投资,通过阿里巴巴等全球平台即可参与全球贸易。平台公司是联通顾客和企业的桥梁,平台经济已经席卷全球。国家需要具有平台经济思维,才能将自己打造成全球贸易中心。
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平安过去是一家传统保险公司,现在已经成功实现商业模式转型。公司打造平台化保险产业生态圈,在医疗保健领域帮助患者与医生建立联系,在汽车零售领域促进汽车交易,甚至还涉足娱乐圈。中国平安现在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保险品牌之一。中国平台科技的飞速发展说明,美国对华制裁是荒谬的,中国必将实现更好发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 2022年中国GDP增速将放缓至3.3%。
环亚经济数据有限公司(CEIC)的報告显示,中国家庭非必需品消费明显减少,餐饮、住宿和航空等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迄今为止,工业生产势头强于零售业,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工业生产普遍复苏。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1%。
为了对抗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对冲力度,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支出,落实减税降费退税政策,多次实行降息,放宽楼市限购政策。CEIC关于中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数据表明,政府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中国进出口贸易经过3个月的缓慢增长,在2022年11月终于有所改善。航运数据公司亿海蓝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前20大港口船舶进出港数量稳步增长,月累计进港147054艘次、出港163182艘次,均达到历史最高点。当月,进港和出港船舶艘次同比增长分别跃升至29%和44%,创一年半以来新高。此外,进出港船舶载重吨位也明显上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振了社会信心,明确2023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预计消费市场和其他遭受重创的行业会获得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后,前期压抑的经济活动将不断释放活力。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加速复苏。
本文作者拉玛·钱德兰(Rama Chandran)是亚洲科技和商业媒体KrASIA供稿人和印度日报《Janmabhumi》前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