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歌剧色彩

2022-03-27 11:28
轻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德彪西和弦歌剧

那 佳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是法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的钢琴音乐作品深受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诗歌新思想的影响,在古典与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钢琴音乐创作手法,并实现了钢琴音乐美学观念的重大突破,开辟了一种全新的钢琴音乐风格。在本论文中,将从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歌剧元素入手,对其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歌剧色彩进行分析,以此构建更加丰富、立体的德彪西钢琴作品研究体系。

一、德彪西音乐作品概述

德彪西在音乐领域的创作范围很广泛,且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融合了印象主义、象征派、东方音乐、爵士乐、西班牙舞曲等多种艺术元素,富有奇幻的幻想因素以及朦胧神奇的色彩。同时,他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尽力追求“自由”,不受功能性和声传统规则的束缚,而是在传统的三度基础上,设计高叠置和弦、双功能叠置和弦、非三度叠置和弦,以及大量的附加音和弦,并大量使用半音化,增强其和弦色彩[1]。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如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练习曲》等,而让他达到创作最高峰的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在这部作品中,同样运用了大量的钢琴演奏,且体现出鲜明的歌剧色彩,与德彪西的其他钢琴作品存在鲜明的对比。

谱例1 德彪西钢琴作品片段

在本论文中,将主要对《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钢琴演奏中的歌剧色彩进行分析,并由此发现德彪西钢琴作品中歌剧与钢琴作品在音乐中的相同表现手法和内容。并通过分析、学习德彪西歌剧,延伸至学习演奏其钢琴作品,探讨新的钢琴作品演奏观点。希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歌剧色彩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剖析德彪西的钢琴作品特色,为全面、深入研究德彪西音乐作品提供参考和借鉴。

谱例2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谱例片段

二、《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简介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是一部由德彪西改编,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利时剧作家梅特林克创作的同名剧作为蓝本的歌剧音乐作品。这部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是,阿莱蒙德国王阿凯尔的孙子戈洛在山林狩猎时,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梅丽桑德,并深深地爱上了她,希望与她结婚。但梅丽桑德却与戈洛的异父兄弟佩利亚斯两情相悦,两人结婚后还生下了一个孩子。这让戈洛既嫉妒又恼火,冲动之下,他杀死了佩利亚斯,对梅丽桑德进行了猛烈地攻击,让其身遭受重伤后死亡。

在这部歌剧作品中,德彪西充分运用印象主义音乐的表现手法,以一种诗意的叙述方式,体现出一种神秘的创作风格。这部作品是德彪西的实验性创作,其目的是探讨戏剧与音乐之间的关联,凝聚了德彪西在音乐领域内的探索成果,深刻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美学原则[2]。

三、德彪西钢琴作品歌剧色彩分析——以《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为例

(一)声乐旋律中的歌剧色彩

1.核心旋律中的歌剧色彩分析

全剧第一个乐节,即表现出鲜明的歌剧色彩,采用了音高的上行五度跳进与类似下助音的二度进行,即将第二个二分音符分解为两个四分音符,并构成同音反复。紧接着,又延续了与第一个乐节后半部分类似的音高,并采取了紧缩式反复进行的方式。从横向来看,仍然延续二度,并将其与三度结合起来。随后,将这种结合方式分解,采用减小七和弦进行演奏。同时不断重复分解后的三和弦,使色彩不断加深、变弱,为戈洛与梅丽桑德的初次相遇,营造出一种迷雾一样的氛围。

2.旋律伸展中的歌剧色彩

在戈洛的前两句歌唱过程中,先是采用三度的上行与分解的增三和弦,随后又变化为上行纯四度与下行大三度。且在此后的演唱过程中,仍然采用这种旋律。所有的旋律均采用二度或三度,或者采用二度、三度相结合的方式,四度间的出现次数则很少。而梅丽桑德的歌唱过程始终限制在狭窄的音域空间内,控制着演唱者的情绪和情感。当国王阿凯尔登场后,依然在延续这种氛围,以此凸显他轻柔的演唱方式[3]。此外,在他演唱的过程中,也偶尔出现强音,这种强音在整部剧中比较罕见。当佩利亚斯登场时,乐曲旋律同样延续之前的方式,在沉静的轻叙中,自然融入剧中情节,与剧中的节奏保持一致。

3.旋律形态中的歌剧色彩

在这部歌剧中,钢琴演奏与演员演唱的旋律形态,存在相互包容、依靠的关系。随着剧情的变化,钢琴演奏与演唱的旋律形态,一直在相互融合、转化,但始终没有发生对立关系。同时,钢琴演奏与演唱始终保持克制,并对情绪进行合理的控制,因而其形态比较简单,没有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效果。

(1)波浪形旋律

在这部歌剧中,最先出现的是波浪形旋律线条,且这种旋律线条经常会出现。由于跳进宽度受音程限制,波浪形线条的起伏也变得非常微妙。因此,如果不仔细分辨,很难确认。德彪西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其目的是让剧中的新形象缓慢呈现,同时保持一种怀旧的记忆和纪念。

(2)上行、下行旋律

在这部剧中,上行、下行旋律经常出现在钢琴乐谱上,对剧中人物的情绪和情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使得情绪和情感都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无论是旋律线条呈现出明显、直接的上行、下行,还是呈现出迂回绕唱的状态,都有着明晰的方向[4]。此外,上行与下行线条的旋律相结合,拓展了旋律的空间范围,使其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当中形成旋律波浪。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以及由此形成的波浪,基本上都采用了循序渐进形式,即以二度、三度、四度相结合的方式,逐渐上涨、下落,不存在凭空而起或者急转直下的现象。

(3)同音反复型

在这部歌剧作品钢琴演奏中,波浪形旋律与直线形旋律以及线条形旋律中,结合了大量的同音反复。且这些同音反复贯穿于整部歌剧当中,让整个旋律表现得非常自然、稳健、平实。这样的处理方式,营造出了一种低吟浅唱的风格,呈现出一种日常语言表达的状态,熟悉而又亲切,直抵观众的内心深处。这也成为了《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这部歌剧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奠定了这部歌剧的音乐风格。

(4)句尾

这部歌剧的句尾部分以一种一次又一次间断的形式呈现,且钢琴乐句的每一次暂停,都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让乐句在中断的那一刻,充分展现出丰富的光线与情绪的变化。其中,最为常见的三度跳进,呈现出自然而然的上行、下行状态。同时,上行、下行的过程,或清晰,或模糊,或圆润,整体表现的非常适宜。在这种梦幻般的音乐世界中,观众需要用心感受钢琴弹奏的同度、二度、三度、四度,以及更加宽广的音程变化,以及旋律静止、上行、下行时,光的明暗度变化、气息强弱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锐利与温和、热情与清冷的感情变化。

而在德彪西的其他钢琴作品,如《帆》中,作为乐曲灵魂的旋律则表现得随心所欲。这首作品几乎全部建立在全音阶上,篇幅短小、凝练、简洁,勾画出一幅船随着波浪起伏摇摆的动人画面,促使欣赏者运用感官去观看想象中的画面。此外,在他的很多钢琴作品中,还体现出一种如歌性的旋律结构,这些旋律乐句悠长,句逗或呼吸不明显,结构模糊,乐音大多以一种音阶型原始结构进行音序排列,拥有比较完整的音阶基础。旋律感强,诗歌化中带有传统意味,松散、多变、缺乏强弱交互的节拍。这种旋律特征在《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也是德彪西歌剧钢琴作品与其他钢琴作品在旋律方面的一种差异。

(二)和声中的歌剧色彩

1.自然音调式中的歌剧色彩

在《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钢琴演奏中,在开篇部分,就呈现出了“德彪西式”和音。在作品的前两小节,展现出d调自然小调,回避了导音,呈现出一种比较温和的音乐氛围,同时又带有艾奥利亚调式特征,这样的音乐风格更加接近剧中的时代特点,表现出一种复古的效果。在这部歌剧的钢琴演奏中,运用了很多教会调式,即当调号所示的“bB”音被还原后,呈现出一种混合了利底亚调式的特征。

在这部歌剧的第一段间奏曲中,具有明晰的利底亚调式特征,并体现在下方持续的“F”音当中。在第一幕第三场的开端,钢琴弹奏在“#C”音上,在多利亚调式、弗利几亚两种调式间不断切换。随后,当声乐进入时,开始转入A艾奥利亚调式。第二幕开启,停留在#C艾奥利亚调式。在第二幕第二场,戈洛以焦虑的心情进行歌唱,在这个部分采用了具有B洛克利亚调式的旋律,同时蕴含着E弗利几亚调式的特点。这两小节呈现出了全音阶的特点,且建立于“bA”音之上,其中的和声均来源于此。随后,全音阶在剧中片段中若隐若现,未再进行大篇幅的应用,大多夹杂于其他和声当中,或者与和声相连,形成转换、置换的关系。也就是说,戈洛的歌唱源自于全音阶,同时建立于bE音之上。而在德彪西的其他钢琴作品,如《帆》中,采用的是不协和和弦的处理方式,全曲除六小节是五声音阶以外,其他全建立在全音阶上,以此体现出一种细腻、精致的特点,表达一种平静的意境。同时,通过不同调式音阶的并列处理,形成不同调式色彩的相互辉映。这跟他在进行歌剧作品创作时的调式处理方式有明显的不同。

2.和声组合中的歌剧色彩

在这部歌剧的钢琴弹奏中,减小七和弦时常出现于音乐旋律当中,大多与声乐结合,呈现出一种朦胧的音乐效果,营造出一种比较温和的音乐气氛,同时夹杂着一些神秘的气息。在这部歌剧的开篇当中,展示了之前分析的几种和声,随后采用了建立在“F”音的减小七和弦,呈现出一种流动的伴奏织体效果。至此,减小七和弦的形象逐渐清晰、明了,并逐渐深化。在于声乐结合的过程中,由减小七和弦构成的和声,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音乐至此,呈现出一种瞬间变化的光线效果。随后,又出现了减小七和弦与大三线以及小三四和弦的结合,呈现出与之前相似的色彩。此后,伴随着声乐,减小七和弦的色彩时常呈现,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而在德彪西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雾》中,则运用了新音响——多重调式,左手在C大调上进行简单的和弦伴奏,右手几乎全在黑键上弹奏琶音,并把不协和的和弦留在了结尾,以此呈现出一种朦胧漂浮的意境。这也是德彪西歌剧钢琴作品创作与其他钢琴作品创作的不同之处。

结 语

总的来说,在学习、演奏德彪西的钢琴作品时,不仅要熟知作品本身,还要结合德彪西歌剧音乐的创作手法、音乐特点、作品内涵,从多角度理解德彪西的歌剧音乐作品。在深入挖掘其钢琴作品中歌剧性元素的基础上,更全面地把握其钢琴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这对于学习、演奏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注释:

[1]唐 伟.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J].艺术研究,2020(05):66—68.

[2]李 萌.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演奏探讨[J].文艺生活,2021(05):102—103.

[3]杨 静.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歌剧性特征[J].艺术评鉴,2019(16):1—4,78.

[4]罗宏宇,李 昕.歌剧中钢琴伴奏的演奏技巧[J].大舞台,2014(07):175—176.

猜你喜欢
德彪西和弦歌剧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钢琴家德彪西(上)
美丽的邂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