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3-27 02:24:11彭川邓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彭川 邓露

摘要:目的:探讨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石膏外固定,观察组采用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对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的RUSS评分、Cooney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RUSS评分、Cooney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较对照组16.28%低(P<0.05)。结论: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中能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端复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折顶回旋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2

桡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生于远端,占平时骨折的10%左右,主要为间接或直接暴力作用所致[1]。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活动受限、明显压痛等,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等带来不便,需及时治疗。目前临床治疗桡骨骨折的方法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等,均可达到理想效果,但切开复位有一定创伤,内固定材料费用昂贵,且骨折愈合后需再次手术才能去除内固定物,存在一定局限性[2]。手法复位创伤较轻、价格实惠,可获得理想复位效果,术后进行石膏外固定可起到较好保护作用,但石膏较笨重,容易增加患者负担,且不利于根据恢复情况进行调整,恢复后期容易发生不同程度骨折移位[3]。小夹板作为一种可调节的弹性外固定材料,近年来逐渐用于骨折中,可通过夹板、绷带、压垫等互相配合对复位后骨折位置进行控制,还可使患者腕关节自由活动[4]。本研究将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用于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医院收治的43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旨在评价其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女分别26例、17例,年龄42~78岁,平均(60.18±2.79)岁,骨折原因:摔伤17例,交通事故14例,击打伤12例。观察组男女分别25例、18例,年龄41~77岁,平均(60.12±2.73)岁,骨折原因:摔伤14例,交通事故16例,击打伤13例。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诊断标准;②均有明确外伤史;③均为闭合性骨折;④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手法整复失败者;②陈旧性骨折者;③合并严重畸形者;④桡骨下段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⑤精神、智力、言语等功能障碍致无法正常交流者;⑥有治疗禁忌证者。

1.3方法

两组均行折顶回旋手法整复,嘱患者逆向坐于靠背椅上,取屈肘旋前位,助手双手紧握骨折近端处,术者两拇指低于远端桡背侧,剩余手指托在远近端掌侧。先逐步增加力量拨伸牵引,向掌侧增加成角,拇指将折端推远并沿着近端骨皮质下滑,当术者感觉骨折断端皮质相对时行折顶回旋手法复位。方法:向掌侧反折同时快速内旋骨折远端,并掌曲尺偏,可听到复位响声,可见畸形消失,之后掌曲尺偏位拨伸牵引。

对照组复位后应用石膏托行固定处理,注意石膏固定的同时熟练塑形,控制绷带在10~13层左右,固定结束后仔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状态,最后以纱布绷带将患肢悬吊于胸前,固定7周左右。

观察组行小夹板固定,于骨折远近端相对移位方向放置纸压垫(厚约3~4mm),于桡骨近端掌侧、骨折近端尺侧放置同样压垫,分别以绷带连续缠绕固定4块纸质,最后应用绷带充分固定夹板,松紧适宜。

1.4观察指标

①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疼痛、功能等维度,总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腕关节功能越好。应用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对两组评价,分数越高提示骨折线愈合越好。②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行X线检查,比较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差异。③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22.0,(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RUSS评分、Cooney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RUSS评分、Cooney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RUSS评分、Cooney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骨折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较对照组16.28%低(P<0.05),见表3。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较为常见,目前多应用切开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术中容易损伤周边组织,内固定物需再次手术取出,可一定程度影响预后,加上切开复位费用较高,可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术后恢复较慢。若患者关节面粉碎较严重,钢板螺钉难以达到牢固的内固定,无法进行早期锻炼,可给患者护理、生活等带来不便。

手法复位为治疗桡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几乎不会产生创伤,不会对骨折部位血供造成破坏,可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桡骨远端骨膜被覆盖,周边有肌腱经过且被韧带固定,当远端发生骨折后可对断端发挥一定保护及固定作用[5]。骨折发生后可对骨折移位进行限制,在复位后起到内固定作用,桡骨下端皮下组织较薄,骨性标志容易触及,上述均为手法复位提供解剖基础及便利条件[6]。传统手法复位多为传承或医师自行从术中体会,缺乏规范性、准确性,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折顶回旋手法复位通过牵引同时增加成角至90°后折顶,同时按照逆暴力损伤机制复位原理,沿骨折旋转移位反方向进行复位,即回旋,可同时纠正骨折短缩、背侧及桡侧移位,有效恢复对位线[7]。折顶回旋手法复位具有操作简便、复位时间短、价格低廉等优势,可减轻患者负担,容易被接受。

雖然手法复位具有理想效果,但有研究表示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维持需通过绷带约束、夹板对骨折端杠杆力等共同实现[8]。既往临床多应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但石膏定型后固定不变,不容易调节松紧度,且肢体肿胀时可因固定过紧出现血运障碍,待肢体消肿后易失效造成骨折移位[9]。此外石膏外固定可对患者腕关节活动造成一定程度显示,固定期间无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延长骨折愈合时间,还可增加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故临床需积极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外固定方式[10]。小夹板外固定为一种弹性固定形式,主要利用多点接触形成杠杆作用,只需夹板、绷带、压垫互相作用及适当约束即可发挥杠杆弹性固定效应力[11]。小夹板可对骨折对位进行控制,保持骨折端复位后局部外固定,还可利用肌肉收缩力及夹板压力,于骨折断端形成刺激应力,促使成骨生成[12]。小夹板外固定优势在于可随时调整绷带松紧度,便于出现移位及时纠正,同时可使患者腕关节在适当范围内自由活动,利于早期腕关节、手指功能锻炼,利于促进患肢静脉恢复,加速骨折愈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RUSS评分、Cooney评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促进骨折线愈合,分析原因可能为小夹板外固定通过绷带约束力、夹板杠杆力、压垫效应力可维持骨折复位效果,其刚度可抵挡肌肉收缩施加给断端的挤压力,在维持固定效果、解剖关系方面效果较石膏外固定更好[13]。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等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为小夹板可获取良好固定效果,为防治骨折断端短缩、侧方移位的重要条件,故可有效改善上述指标。观察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分析原因可能为小夹板通过绷带将纸质夹板、纸压垫等连为一体并与患肢紧密贴合,可增加局部压应力,避免移位,还可随时调节松紧度,避免对皮肤造成重压,故而可减少并发症发生[14]。

综上所述,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用于桡骨远端骨折中能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促进骨折端复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伟东,唐凯.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45(2):104-106.

[2]邢鸿基.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4(3):100-102.

[3]陶有洋,焦庆丰. 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J]. 浙江创伤外科,2018,23(2):308-310.

[4]唐钟涛,唐彬舒. 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四黄散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9):1471-1472.

[5]李高伟. 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2):191-193.

[6]薛艺锋.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J]. 中医外治杂志,2019,28(3):26-27.

[7]邢明祥. 化瘀接骨散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25-26.

[8]刘俊,吴俊义,张杰.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3):163-165.

[9]余一辉,张志权,杨文成,等.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21(7):1099-1100.

[10]刘名.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骨伤药酒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J]. 吉林医学,2020,41(11):2739-2741.

[11]王长军,孙永丽,于烨,等. 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1):95-96.

[12]刘锦涛,戴宇祥,姜宏,等. 吴门正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0,28(12):30-35.

[13]张洪范,赵鸿博,许曼丽. 折顶回旋复位治疗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5(2):17-18.

[14]高凯章,周立,何东阳,等. 折顶回旋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远端骨折近期疗效观察[J]. 四川医学,2019,40(9):935-938.

猜你喜欢
桡骨远端骨折
广州局部地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斜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33期)2017-03-02 19:28:30
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分析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医学信息(2015年5期)2015-03-31 05: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