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中风病偏身汗出的疗效观察

2022-03-27 00:00曾冬娟华丹黄雪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风病

曾冬娟 华丹 黄雪

摘要:目的 观察中风病偏身出汗应用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病偏身汗出患者展开研究,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并以随机抽样法作为分组依据,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及治疗组(n=30),两组患者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温灸罐治疗,治疗组给予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对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67%,治疗组较高,P<0.05;治疗前对照组及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ADL评分较高,AIS评分较低,P<0.05。结论 在中风并偏身汗出治疗中,应用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改善疾病预后及睡眠质量,且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显著治疗意义,建议临床采纳。

关键词:中风病;温灸罐;调卫汤;偏身汗出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偏身出汗是中风病患者康复期常见并发症,主要指患者瘫痪侧肢体出汗,分为自汗及盗汗两种类型,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自汗。在中医理论中,中风病偏身出汗属于“汗证”范畴内,病因主要与正气不足、脉络亏虚等有关,同时中风恢复期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存在肝肾亏虚、营卫失和等情况,使疾病加重,因此治疗以补肾藏精、益气固表、行气活血为原则[1]。温灸罐是以温筒灸和温盒灸为基础发展的一种中医理疗方式,利用温热效应活化细胞组织,激发脏器功能,并对相应穴位造成刺激,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但单独治疗效果欠佳,需联合其他药物。调卫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主要由苏木、红花、猪苓、半夏、黄芩、当归、羌活、麻黄根、五味子、生甘草、黄芪等组成,具有益气固表、祛湿通络的功效。本文现针对院内60例患者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纳入研究的60例中风病偏身汗出患者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号:2021年审(22)号]。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中风诊断标准[2];②精神及意识功能正常者;③患者及家属已了解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①非自我意愿参与本次研究者;②研究中途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病情恶化中;③依从性较低,未按规定接受治疗者;④患侧合并皮肤病者;⑤既往存在偏身汗出史者;⑥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温灸罐治疗,选择1个口径为7cm,长度约为10cm的温灸瓷罐,在罐内放置长度为2~3cm艾条,放置数量为2~3段,点燃5min后灭火去灰,使温灸罐温度维持在43℃左右,选择患者督脉及膀胱经走罐,来回8~10次,10min后更换罐内艾条,选择关元、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及太冲穴进行温灸,每个穴位灸5min,于30min内灸完,治疗频率为1次/d,治疗周期为10d。

治疗组:治疗方案为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调卫汤主要由10g苏木、10g红花、10g猪苓、12g半夏、10g黄芩、12g当归、8g羌活、15g麻黄根、15g五味子,6g生甘草,30g黄芪组成,用水煎服,将400ml饮用水煮至200ml药液,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加减治疗,脾虚湿困者增加党参、茯苓、山药、薏苡仁及白术;汗出伤阴者增加石斛、北沙参、玉竹;虚火上浮者增加生地黄、知母、黄柏;温灸罐治疗方式同对照组,治療周期为10d。

1.3 观察指标

(1)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分组依据[3],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等级,并将显效率+有效率作为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体评估标准如下:显效:出汗量恢复至正常标准,无相关并发症如皮炎;有效:出汗量较治疗前减少,出汗次数减少≧50%;无效:出汗量及出汗次数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且出现皮炎等并发症。

(2)比较组间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评估时间为治疗前及治疗10d后,评估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insomnia scale,AIS)[4-5],评分标准如下:ADL总分为100分,基本自理:>60分,部分自理:40-59分,生活需要帮助:21-39分,无法自理:<20分;AIS总分24分,>6分为失眠,4~6分为可疑失眠,<4分为无睡眠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及治疗组性别、年龄、病程无差异,P>0.05,见表1。

2.1组间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67%,治疗组较高,P<0.05,见表2。

2.2组间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及治疗组ADL、AI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ADL评分较高,AIS评分较低,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将偏身汗出归于“汗证”范畴内,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偏瘫肢体以自汗或盗汗的方式大量出汗,可引起局部皮肤病变,且大量出汗可导致机体脱水,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需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温灸罐是目前中医治疗中常见的理疗方式,以温筒灸及温盒灸为基础理论进行改进,通过温热效应活化细胞组织,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并针对相应穴位产生刺激,具有去除外邪、补护正气的功效,但在中风病偏身汗出治疗中单独应用疗效欠佳,需配合其他治疗方式。调卫汤出自《脾胃论》,以苏木、红花、猪苓、半夏、黄芩、当归、羌活、麻黄根、五味子、生甘草、黄芪等为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益气固表、祛湿通络、健脾利湿、敛汗滋液的功效[6]。本文经过研究发现,治疗前对照组及治疗组ADL、ADL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ADL评分较高,AIS评分较低,P<0.05。表明采用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调卫汤中苏木、红花可活血祛瘀,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猪苓可利水渗湿,半夏可消痞散结,联合起到决渎行而津液滋的作用,黄芩可清热燥湿,羌活可祛风胜湿,联合起到补中益气、祛风胜湿的作用,当归可补血活血,起到补血养阴的作用,麻黄根可固表止汗,黄芪可补气固表联合起到实卫固表、止汗的作用,五味子可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生甘草可益气补中,联合起到复散津液、养胃进食及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起到益气健脾、祛风除湿、敛汗滋液的功效。

综上所述,应用调卫汤加减联合温灸罐治疗可减少患者出汗量,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睡眠质量,在中风病偏身汗出中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戴丽娟,王淑兰,王会,等.温灸盒联合揿针埋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1,30(11):2012-2014.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9):710-715.

[3]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4]丘宇茹,王吉文,吴惠文,等.应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构建护工分级服务标准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1):2858-2862.

[5]唐統波,曾胜,董秀兰.针药结合治疗外科术后化疗失眠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15):1954-1957.

[6]杨亚男,刘小江.中医康复治疗联合针灸在中风患者康复中的效果[J].吉林中医药,2021,41(9):1244-1247.

猜你喜欢
中风病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中风病后期内风证候与简化mRS问卷的功能结局相关性分析
基于最大似然法的中风病常用中成药适宜人群经典判别分析
中药针刺综合方案治疗中风病急性期临床研究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研究
中风病针灸穴位的演变与思考
浅析中医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论“调畅中焦”与中风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