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徐晓军
摘要:产蛋期种鸡的饲喂管理直接决定着种鸡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管理不善直接降低种鸡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甚至还会危害自身身体健康状况,造成较高的死淘率,给种鸡场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充分挖掘种鸡生产潜力,必须重视种鸡在产蛋期的飼喂管理,在此将产蛋期需要加强的几项饲喂措施汇总如下,供广大养殖朋友参考。
关键词:种鸡;产蛋期;饲喂;营养
在种鸡产蛋期的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产蛋前期的管理,适时进行转群,并保证鸡舍环境条件相对一致,减少转群给鸡群带来的应激。同时由预产料更换产蛋料期间需要逐步过渡饲喂,减少饲料营养成分的改变给鸡群带来的应激,促使种鸡生殖系统良好发育。其次在产蛋高峰期间,采取合理的饲喂方式和供给营养充足的饲料,维持产蛋率处于平衡状态。最后在产蛋后期需要保持环境条件相对恒定,适当减少饲喂量和增加饲料的钙磷含量,避免产蛋率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和蛋壳质量的下降。这样采取理想的饲喂技巧,才能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从而获取较高的养殖效益。
1 产蛋前期饲喂技巧
生产中一般将19—25周这段时间称为产蛋前期,此时鸡群刚从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不仅经过转群应激和更换饲料应激,而且这段时间也是鸡体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鸡只摄入的营养,一部分维持自身体重的增长,另一方面来促进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并且还需要累计一定的钙源,为进入产蛋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果鸡群处于应激状态下,不仅自身新陈代谢紊乱,钙磷等营养成分吸收不良,容易发生软壳蛋,而且非常容易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致使产蛋率上升速度缓慢,甚至达不到理想的产蛋高峰,致使整个生产周期的产蛋率处于较低水平。
种鸡在光照刺激下见蛋以后,产蛋数量逐渐增多,随着产蛋率的升高,蛋重增加也很迅速,因此需要提供充分的营养才能保证鸡群发挥出良好的生产性能[1]。育成鸡转群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饲喂量,以缓解转群应激带来的体重增长不足的问题。大部分情况下,鸡群在转群前后环境条件都会有所变化,主要是饲养密度变化较大,这样给鸡群提供的饲喂量一定要充分考虑上述情况的改变,保证饲喂合理,促使种鸡卵泡发育良好。
因为饲料量过高容易刺激种鸡卵泡发育过度,在开产初期种鸡生产双黄蛋的比例增加,促使种鸡发生腹膜炎和死淘率升高,进而降低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成绩。但是开产前饲料料量不足时,鸡只生长发育缓慢,尤其是生长系统发育不足,致使卵泡发育过缓,致使上高峰前的产蛋率增加很慢。所以应根据种鸡体重、蛋重、双黄蛋比例和采食时间等,合理增加种鸡采食量,保证饲料量充足,满足机体生殖系统的良好发育,为高峰期达到理想的产蛋率奠定基础。
同时根据种鸡体况决定是否更换预产饲料,如果种鸡体况较差,需要在16周时将育成料更换为预产料,以促使机体积聚能量并尽快达到开产前体况,为鸡群顺利开产奠定基础。如果种鸡体况一般,可以在18~19周更换预产料,这样可以维持鸡群正常体况,保证种鸡适时开产。如果种鸡体重较大、体况肥胖就不需要使用预产料,等鸡群见蛋后直接由育成料更换为产蛋料,这样可以避免种鸡过肥引起的卵泡发育过快,产蛋后双黄蛋比例过高或腹膜炎引起的死淘过高现象[2]。
预产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含量基本与育成饲料中的营养一致,只是微量元素钙的含量由1%增加到2.25%,因为在开产前机体血钙浓度增加,可以累计较多的钙源储存在骨髓中,一旦产蛋期饲料中钙含量缺乏时,鸡体可以动用骨髓钙来形成蛋壳。此阶段种鸡的卵巢、鸡冠和肉髯发育很快,饲料营养大部分用于这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增长,鸡群采食量显著增加,每天必须采取自由采食方式,才能满足种鸡的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鸡群从见蛋开始更换产蛋料,到产蛋率达到5%时更换完毕,如果更换饲料过晚容易引起种鸡发生低钙抽搐症、软皮蛋或薄壳蛋等现象。为了避免种鸡发生营养性腹泻,希望在更换饲料时做到逐渐过渡,切忌突然更换饲料,给鸡群带来很大的应激反应。同时随着产蛋率、蛋重和体重的增加,逐步增加饲喂量,增加料量应遵循以下原则:少量多次、料量的增加提前于产蛋率的增加,这样才能逐步刺激种鸡尽快到达产蛋高峰,并在产蛋高峰前1~2周已经使用高峰料量。这样种鸡可以提前储备充足的能量,有利于鸡群产蛋高峰的维持。严禁出现因饲料营养不足引起的高峰产蛋率过低的情况出现。
2 产蛋高峰期饲喂技巧
处于产蛋高峰期的种鸡对外界环境的干扰非常敏感,如果管理稍有不慎,都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做好高峰期饲喂管理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种鸡产蛋率达到90%以后,可以持续3~4个月的时间,产蛋率达到80%以上的时间可以维持更长。最高产蛋率的维持就需要保证饲料营养全价且供给充足,同时饲料营养保持稳定,切忌随意更换。另外维持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保证环境调节稳定,减少各种应激反应,通常情况下,不要在高峰期给鸡群免疫接种疫苗,否则容易引起产蛋率的下降。
为了刺激鸡群尽量采食更多的饲料,除了提供高营养水平的饲料外,还需要定时定量饲喂种鸡,保证饲料始终新鲜,可以随时添加饲料或进行人工划料。如果饲料剩余过多,容易在料槽中受到霉菌污染,致使种鸡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现象。对于饲料剩余过多的情况,需要及时清理掉剩余饲料,并且在炎热夏季可以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清晨和傍晚饲喂种鸡,促使鸡群尽快采食完饲料。这样不仅可以避开上午8:00到10:00点鸡群产蛋集中的时间,还可以避开下午进行人工授精的时间喂料,减少各种因素给鸡群造成的应激。
在整个高峰期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添加的规模化种鸡场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或黄芪多糖来提高种鸡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有利于维持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
3 产蛋后期饲喂技巧
种鸡产蛋高峰后体重和蛋重增加较多,而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明显下降,这时需要根据产蛋率下降来适当减少饲喂量,同时结合外界温度变化和饲料营养来调节饲喂量。尤其是减少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来减缓蛋重和体重的增加,同时为了增强蛋壳质量可以适当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
建议产蛋高峰后,每天下午3:00—4:00在料槽中额外添加贝壳砂或粗粒石灰石,促使夜间形成蛋壳的强度增强,达到有效改善蛋壳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VD3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强蛋壳质量[3]。在外界温度较低时,可以适当增加饲料中能量含量或者直接增加饲喂量,帮助种鸡获取足够的能量来维持体温,减少外界低温带来的产蛋率下降情况。
对于种鸡而言,蛋重过大导致的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的降低是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会严重影响种鸡厂的经济效益。在产蛋高峰后期,应根据鸡群日龄、体重、环境温度、饲料营养以及产蛋情况来随时调节饲喂量,并且使用蛋白质含量低、钙含量高的产蛋3号料。这样不仅可以适当控制种鸡体重,还可以有效改善蛋壳质量[4]。
4 小结
随着遗传育种的进展,现代种鸡在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致使种鸡不仅要求较高的生活环境,而且对饲料营养的需求也发生很大改变,如果在产蛋前期饲喂管理不善,容易引起生殖系统过度发育、双黄蛋比例和死淘率增加,或者体重增加不足,体质变差,产蛋高峰上升缓慢,影响整个产蛋周期的产蛋成绩。在产蛋高峰期饲喂不当,就会促使高峰产蛋率维持时间较短,高峰后产蛋率下降较快。产蛋高峰后饲喂不良,容易促使种鸡蛋重和体重增加较快,蛋壳质量和产蛋率下降明显,甚至影响种蛋孵化率。
因此管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饲喂措施,在产蛋高峰前期,根据体重和体况情况合理增加饲喂量,避免生殖系统发育不良或发育过度现象发生,确保种鸡获取充足的饲料营养,为高峰期获取理想的产蛋率打下坚实基础。在高峰期应保证饲料营养充足,各种营养成分稳定,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维持长时间的产蛋高峰。在产蛋高峰后,需要根据产蛋率、蛋重和外界环境调节适时调节饲喂量,可以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能量原料的含量,对维持种鸡体能和产蛋水平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曲延田,王瑞云.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体会[J].畜禽业,2000(12):62.
[2]李玉环,田兰俊,李民.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J].农家参谋,2004(10):43.
[3]王生雨,楊英阁.当前肉种鸡笼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山东家禽,2000(2):54.
[4]王勇.防止笼养肉种鸡开产推迟的措施[J].辽宁畜牧兽医,20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