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一味
“线条”一直以来是中国艺术强调的核心表征。因此融选择透过书写所呈现出来的东方意象——“线条”作为水墨、油画及雕塑等不同形式媒材创作上的连结,将其内在情性与精神贯穿于作品之中,让原本静止的艺术,在“线条”轻重缓急的运行之下,在文字与线条之间产生穿越交错的互动与空间概念的关系;体现出一种东方意象美学与抽象书写线条美的交融与发展。
《文人草书雕塑系列》,打破中国古代文人绘画、书法与诗的平面极限,以不锈钢或青铜为媒材,融入了中国诗文的内涵,运用草书书写线条的笔韵和空间与线性律动之间的韵律等的变化凝结,成为“诗、书、境、形”于一体的三度空间“立体雕塑”。如作品《心外无法》《自在》是以“心经”为文藉由草书线条的连结形构一个镂空的佛或观音形体。又如《醉月》《天书》《行云》等作品则是通过李白、苏东坡等的诗词与形象连结,来引领着观者在远古的过去和现实的当中来回穿梭,形成另一种东方形而上的驰想。
这种运用书写线条所表现的抽象也存在水墨创作中如《青山绿水任遨游》《云山多自在》等一系列的意象画,背景皆以表现中国金石碑帖的反白字书法为底,再以留白的简单交错线条勾勒,象征高山流水,然后勾画几许牧童、牛等,这样经由书写所呈现的线条,把某些具象形体虚化或简化的绘画形态,也形成一种“非象之形”的抽象状态,正好与实态的具象产生相互对话。又如作品《无忧乐土》《禅机》等,则是以简单的文字如“禅”“乐土”等的文字书写来架构整个画面,强调行笔时线条的变化,并以率直朴素的笔墨将文人画情趣引入开天辟地的牧牛农村题材,让人与物的铺陈与文字紧扣,相互应合以达到欲诠释的效果。
复合媒材——《气韵系列》,同样以中国美学所着重的“用笔”为根基,藉由“线”的行笔韵律变化,产生视觉性的动静效果,没有告诉观者天有多宽、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只是透过色彩与线条在画布上的延展与层层相衬,将画面空间扩展至千里之外。又作品《秋寒》《结义同行》《英雄大会师》等,以充满中国笔墨韵味的写意笔趣,精准地控制了油与墨之间相融相斥的虚实晕染效果,表现“牛”抽象如浑化般的身躯,是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融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立体,“许氏皴法”几乎让人一眼望去就能辨识,一种代表个人的思维与形象、鲜明而清楚的存在。
许文融,现为台湾省建国科大教授、美术馆馆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1988 年获文艺金像奖、金狮奖国画第一名,1988-1992 年获第43、45、46、47届台湾省美展国画类第一名,1997年获中山文艺创作奖,2002年获第40届十大杰出青年文化艺术类金手奖,2004年获第11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曾于上海美术馆、厦门美术馆、北京首都博物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台湾美术馆等地举办个展七十余次。作品被北京大学、厦门美术馆、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美术馆、台中市美术馆等机构和海内外收藏家典藏。出版有《許文融作品集》共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