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班级生活”主题教学研究设想

2022-03-27 01:15李昱
科学与生活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法治道德

李昱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是以《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编写的。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班级的生活,才能让孩子们在集体生活中更好地成长、进步。因此,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中“班级生活”主题的课程内容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有了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班级生活”主题教学的设想。本文从探索求“真”,立足生活本位;找准目标,策略活动多元;守正创新,信息技术助力;“教”“育”不分,融合德育活动这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思考和设想。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班级生活,教学研究,设想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为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发现这四个内容都在强调“生活”,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小学中高段课程内容包括“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板块的内容。中高段的课程不仅仅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还要能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落实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统编教材“班级生活”主题内容的习得呢?

一、探索求“真”,立足生活本位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它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开发符合儿童道德生活成长中需要的课程素材和资源。教学中,教师们如果能探求“真”,即取材“真”、环节“真”、发现“真”,便能真正地将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1.捕捉美好,取材“真”。

2022年1月22日~1月25日,我观看了“同心战役”思政大讲堂的讲座,讲座场场精彩,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杨华老师的最后一场压轴讲座,更是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杨老师以思政人的视角,分享了自己的赛课、常态课以及班级管理中的智慧。杨老师上课所用的素材,很多都源于生活。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教师能够留心生活,将孩子们平常学校生活中的画面及时留存下来,将孩子们学校生活中的场景及时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作为教学素材,或许能化无形为有形,将生活思政化,思政生活化,使得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2.贴近生活,环节“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预设了关注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三个教学环节。教学时,我们可以尝试用情景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孩子们从平常的班级生活中启思、讨论,做中找到方法,将“思”落于“行”。

3.灵活使用,发现“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了很多栏目,有知识窗、活动园、阅读角等。栏目中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使用,换成贴近孩子们生活的“真素材”。有些阅读角的内容过于陈旧,可以换成刚刚发生的“热点事件”,提升课堂的“热度”。素材“真”,孩子们才能发现“真”。另外,教材中的栏目有一些思辨的问题,可以布置成课前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通过“填写调查表”等方式完成,在自主调查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策略。这种在发现中自省的方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了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规则意识的运用能力。

二、找准目标,策略活动多元

在教学前我们知道,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素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聚焦课堂教学价值,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教学结构,细化教学流程,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进步。通过认真研读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和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而且小学低段的课程目标中还强调了行为与习惯。找准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像是情境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探究学习策略等都是可以选择的教学策略。

三、守正创新,信息技术助力

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其独有的特点拓展时间和空间,创设真实的情景,赋予课堂活力,将道德与法治课“立德树人”的功能更好地落在实处。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已经在现代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备课时,我们都需要精心地制作PPT,插入图片、视频、音乐等需要的教学素材。课前拓展、课中渗透、课后落实,我们都可以适时借助信息技术助力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课堂。在“守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有“创新”,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上适时引入微课,恰当的使用好的视频资源,如果是自己制作的“新鲜素材”,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教”“育”不分,融合德育活动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关键期,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活动地深入融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教师,如何在孩子们的学校生活中更好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更好地开展班级活动,更好地管理好班级日常工作,都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同时,我们需要组织班级活动、学校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庆典等德育活动,如果能让“教”“育”不分,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班级德育活动很好地融合起来,那么,便能促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持续不断地、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儿童的实际生活,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以上,皆是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班级生活”主题教学内容的研究设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综合性和活动性都很强,找到更适宜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将道法小课堂融入生活大课堂!

参考文献

[1]汤晓春. 信息技术: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更有活力——以"維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课教学为例[J]. 现代教学, 2018(22):3.

[2]刘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J]. 教师教育论坛, 2021, 34(10):1.

[3]陈叶青. 立足生活本位,探求道法真知——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真"[J]. 教育观察, 2019, 8(30):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法治道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