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亲爱的雯:
……我是在东北苦斗了14年,我曾经身经百战血染征袍,我曾经弹尽粮绝,挨过长期的饥饿,用草根、树皮、马皮等充饥,我曾经在塞外零下40(摄氏)度的朔风中,露天度过漫长的冬夜,我曾经受过重伤,曾经在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中冲杀艰苦卓绝,忠贞于祖国和人民……只要雯没有违反往日的志愿,没有对不起祖国和组织,那么你还是我的妻,我是这样的等待了12年。我相信我对雯的忠诚,是能够得到结果的……
仲云
1946年3月26日
家書故事
这是一封家书,写信的人名叫冯仲云,收信的人则是他远在上海的妻子薛雯。彼时,两人已经分离了12年。
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1926年,冯仲云考入清华大学,次年5月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1929年,冯仲云参加了北平的革命游行集会,不幸被阎锡山所部宪兵逮捕。1930年,冯仲云出狱后来到哈尔滨开展我党地下工作,并把远在家乡的未婚妻薛雯接到身边,引导她走上革命的道路。1934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冯仲云和薛雯以及刚出生的女儿冯忆罗被迫分离,这一别就是12年。
冯忆罗回忆:“妈妈和我说,你爸爸在东北打日本鬼子,我不知道东北在哪儿,只知道,这个地方特别遥远。”“那个时候中秋节,我和妈妈俩看月亮,我问妈妈,东北到底在哪儿?咱们这时候看月亮,爸爸是不是也在那里看月亮?妈妈说,你爸爸一定会看月亮的,他也想你。”
她俩不知道的是,远在他乡的冯仲云同样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妻女。曾在东北战斗过的女战士告诉她们母女,在战斗间隙常常听到冯仲云独自吟颂郭沫若的《湘累》:“泪珠儿要流尽了,爱人啊,还不回来呀。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海枯石烂了,爱人啊,还不回来呀……”
在12年的漫长时光里,冯仲云一直不知道妻女的生死。一次他给父亲写信,才意外得知妻女依然活着的讯息。直到1946年8月,冯仲云与薛雯、女儿冯忆罗分别12年后才得以在哈尔滨重逢。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锻造了两位坚强的战士。他们忠贞的爱情和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融为一体,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在孩子的名字中得以呈现——为了纪念被暗杀牺牲的战友罗登贤同志,冯仲云夫妇为女儿取名为冯忆罗;为了纪念东北这片他们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分别给两个儿子取名为“松光”“江华”,含义为“松江光华”。
冯忆罗生前,每年清明节都要为父亲母亲献上一束红玫瑰以表达缅怀之情。因为,红玫瑰便是当年冯仲云夫妇在东北做我党地下工作时的“特殊暗号”——薛雯有个非常漂亮的花瓶,上面插着红玫瑰的时候,就表示平安无事;如果看不到红玫瑰,就表示要马上转移,不仅是她自己转移,还要通知其他同志转移。
12年光阴,诠释了冯仲云夫妇对爱情的忠诚和对信仰的坚定。或许,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