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2022-03-27 22:02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2年3期
关键词:总书记特色发展

“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 出自2022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中国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用“五个必由之路”系统阐明新时代更加坚定的重要认识,深刻揭示了中国答卷背后的成功密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道路,团结奋斗是成事之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发展之道,全面从严治党是强党之本——“五个必由之路”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指明了方向。走好必由之路、创造新的伟业,是对奋斗历史的最好致敬,更是我们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出自2022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央视新闻:这五个“有利条件”,精准把握大势,指明奋进方向,为中国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一个个发展奇迹,深刻证明“中国之治”经得起考验、契合时代潮流、引领未来方向。新征程上,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伟大复兴,越是充满风险挑战。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我们就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就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就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心,就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经过艰苦努力,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出自2022年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我国有14亿多人口,每天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是紧平衡态势。由于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一些地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不可忽视,世纪疫情、极端天气等因素也给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突出底线思维,从战略高度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猜你喜欢
总书记特色发展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区域发展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图说共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