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Seminar”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W学院的实践

2022-03-26 09:01黎雅婷叶子琛
智库时代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期应用型案例

黎雅婷 叶子琛

(1.梧州学院管理学院;2.梧州学院党委组织部)

设置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旨在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输送治国理政人才[1]。而与综合型大学有所区别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加突出对地方公共事务管理实践操作技能的需求定位。尽管近年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从翻转课堂、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授课仍是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的主流方式,严重制约着公共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目前已在工商管理、医学等相当多的专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然而其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时经常存在地方公共管理真实案例难以获取的弊端,导致课堂上运用的是虚拟案例较多,与实际的公共管理实践存在一定差距。Seminar教学法则是一种研讨式的教学法,它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究而实现交互式学习,目前广泛应用在研究生培养教育当中,然而其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时经常受到学生知识基础水平的制约,普通地方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自主对案例深入分析,限制了学生研讨的效果。而将两者相结合的“PBL-Seminar”教学法旨在突破前两者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过程中的障碍,通过互补效应来增进应用型教学实践的效用。本研究以W学院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依据公共管理类专业特点,对“PBL-Seminar”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探索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W学院是一所位于西部省份的多科型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该校定位为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目前该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属于管理学院,共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两个,分别为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两个专业在读学生人数为400多人。目前面向两个专业共建的实习基地共7个,分别覆盖城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社区及私营企业等类型。本研究选取的是W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2017-2019年中三个学期的专业主干课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期1、学期2、学期3)。按照课程开设学期,将同一学期两个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每学期的观察组标记为A组,对照组标记为B组。任课老师为讲授该门课程年限8年以上并且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同一名教师。各年份的授课学期、授课内容、课程选用教材版本,使用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款集PowerPoint与微信互动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智能教学终端系统教学系统——雨课堂系统版本、考核要求均为一致。两组学生在授课前理论基础、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采用教师在课堂集中讲授理论知识,辅以课堂习题及课后习题作业方式进行授课。雨课堂系统仅采用其课堂考勤签到、PowerPoint和课堂及课后习题作业分发功能。

2.观察组

观察组保留课堂及课后习题作业次数及内容与对照组一致,但理论讲授、课堂分组讨论均通过雨课堂系统采用“PBLSeminar”教学法进行授课。具体如下:

(1)教学准备

任课教师根据PBL教学法,在与来自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基地的校外导师讨论的基础上,以现实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为素材编制教学案例33个,其中每章节课前导入案例、重点知识案例、拓展案例各1个;再根据Seminar教学法设计每个案例中学生自主讨论范围及教师引导重点。最后将教学案例及讨论活动分别融合到课程教学计划的相应章节理论知识中,做成雨课堂课件。

(2)教学实施

课前:每章节内容开始前三天通过雨课堂系统的预习课件形式,将课前导入案例推送至学生手机学习端,需要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知识基础上围绕案例提出一个问题,并将问题带到课堂中与同学交流讨论。

课中:第一步,教师通过雨课堂系统随机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约6人一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围绕课前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第二步,经过20分钟讨论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本小组对案例的讨论和问题分析,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解答其中疑问点集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该章节学习内容的兴趣;第三步,教师讲授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并围绕案例的解答组织重点知识案例讨论。第四步,通过随堂小测试题推送功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课后:教师通过雨课堂系统的课后作业形式,将拓展案例推送至学生手机学习端,需要学生在复习本章节重点知识内容基础上对拓展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再通过系统批改作业形式予以案例解答。同时教师通过课后接收雨课堂推送的授课小结,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预习情况、随堂测试题、学生在课件中的疑问标示情况和课后练习答题情况等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进一步解答。针对来自政府、事业单位等校外导师工作忙碌,难以高频率到校指导的特点,利用雨课堂远程直播方式使校外导师在每周业余或周末时间进行在线直播讲座或答疑,而无法即时参与的学生也可通过课后回看录播进行学习。

3.评价指标

(1)成绩测量

观察组和对照组成绩均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两部分成绩各占最终总成绩比例为3:7。其中平时成绩由小组课堂讨论发言、小组汇报展示、课前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完成及考勤5项成绩的平均分数所得。期末考核成绩中学期1和学期3为学生期末考核闭卷答题方式所得,考核时间为2小时。试卷内容设计参考公务员招考笔试形式,分为客观题部分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知识测试和主观题部分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论述题。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个部分,占总分值比例为30%,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占总分值比例为70%。学期2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该学期主要通过线上授课,因此考核方式均改为课程论文形式,要求为围绕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选择一项内容,结合社会热点案例分析该内容在我国公共部门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改进的对策建议。

(2)满意度问卷调查

满意度由内部满意度和外部满意度共同构成。其中内部满意度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教学方法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表,分别发放给观察组和对照组全体学生填写,目的是从学生角度了解实施“PBL-Seminar”教学法后学生对教学效果变化情况评价,评价体系包括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知识掌握、个性化需求满足三个评价项目。外部满意度则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教学培养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表,分别发放给公共管理类7个校外协同育人实习基地的全体校外导师匿名填写,目的是从用人单位角度了解实施“PBL-Seminar”教学法后学生能力素质的改变,评价内容包括基地实习生专业基础知识储备评价、行业实操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三个评价项目。

二、结果分析

(一)两组学生成绩测量比较

本次研究通过三个学期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对比,观察“PBL-Seminar”教学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效果分析,具体成绩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成绩对比表

从成绩测量及格率看,总体而言观察组的及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不同学期之间略有变化。其中及格率相差最明显的是学期2,究其原因在于学期2除了平时成绩采用了线上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形式以外,期末考核采用了课程论文提交的形式进行。课程论文需要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案例更灵活运用思辨性思维撰写学术论文,观察组学生在“PBLSeminar”教学法的课堂活动中能较好得到围绕实践案例展开思辨性研讨的锻炼机会。而对照组中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则更适应应试模式,他们对于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等识记性的题型更为擅长,但在思辨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却较少得到培养与锻炼。

从学期对比看,三个学期中无论是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观察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仅有学期2的最低分项目上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得分持平。但从总体而言,同一学期中三项得分上,两组差距不是特别的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PBL-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究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PBL-Seminar”教学法在推广应用初期,大量应用于教学实践但又能紧密贴合地方公共管理的真实案例素材收集和提炼需要知识素质较高的案例撰写人员及较多时间投入,这使得在推广阶段能够运用的案例数量仍然有限。二是长期以来文科类专业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弱于理工科类,因此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也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如改变以往被动听课接收知识的学习方式,转为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二)两组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比较

本次共面向授课学生发放教学方法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表315份,其中观察组学生发放163份,对照组学生发放152份,发放形式为课堂发放,因此回收有效率达到100%。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知识掌握、个性化需求满足三个评价项目评分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学习兴趣激发的评分上差距最大,其次为个性化需求满足,评分差距最小的是学习知识掌握。而本次面向校外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发放的教学培养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表共发放了16份,回收有效14份,回收有效率为87.5%。在基地实习生专业基础知识储备评价、行业实操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三个评价项目评分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行业实操能力评价的评分上差距最大,其次为综合素质评价,评分差距最小的是专业基础知识储备评价。综合内外部满意度评价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PBL-Seminar”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以及行业实践能力提高效用更为明显。

三、结论与讨论

与“PBL”教学法和“Seminar”教学法相比,“PBL-Seminar”教学法仍然是一个应用探索中的新型教学方法。尽管在本次应用研究中显示出,“PBL-Seminar”教学法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以及行业实践能力提高效用能够产生一定的正向效用,学习兴趣的提升及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增加均能在较大程度上打破传统教学中文科类专业学生课堂表现沉闷的弊端,为应用型人才形成良好的前提基础,同时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用人单位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评价,改变社会对于公共管理类专业是万金油专业的偏见。

这些均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指出了一条值得深入探索的途径,但其在今后仍有以下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PBL-Seminar”教学法在如何助推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类专业基础知识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既需要避免以往传统教学通过死记硬背方式填鸭式知识学习,又要避免案例研讨变相成为课堂兴趣活动,降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PBL-Seminar”教学法所运用的案例要求较高,既应是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公共管理真实例子又应是能够高度融合课程知识的重点难点,如W学院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案例研讨就应当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地方产业发展的公共管理事务选取素材,尽可能突出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导向,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案例当中,又突出公共管理类课程核心知识观点,因此对于案例编撰的人员和资源要求较高。这就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地方用人单位的协同育人合作,一方面鼓励协同育人实习基地单位的资深工作人员参与到案例编撰与教学当中,利用一线工作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案例撰写提供更多鲜活的地方公共管理实务素材,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校内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校内教师应用型能力,通过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方式不仅切实鼓励专任老师定期进修掌握最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还应鼓励专任教师更多到地方行业部门挂职锻炼,提升自身应用型教学能力,同时为专任教师积极运用应用型教学方法提供制度和平台保障。二是“PBL-Seminar”教学法目前在我国医学领域也仅仅是少量的应用探索,但基于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导向,这种新型的综合教学方法在其他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中均有较大的推广潜力,应当通过更多学科专业开展更大量的应用探索,以总结经验成果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PBL-Seminar”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上是比较明显的,但应避免课堂上热闹,教学效果却未见提高的作秀式教学活动,真正扎实推进应用型育人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学期应用型案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