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参与非语言性沟通联合引导式教育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22-03-26 04:57盛井香田冬至顾甜甜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智力发育家属

盛井香,田冬至,顾甜甜,吴 熹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儿童孤独症是指在儿童早期发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也称为自闭症,是以刻板兴趣和行为,社会交往和交流能力欠缺的一种疾病[1]。按照我国大数据显示,全球的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已出现1/100迹象,高于肿瘤、高血压等其他基础疾病的发病率,其中我国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在5.9%左右,且持续递增[2]。该疾病会直接影响患儿智力发育程度,同时患儿的社会交往、语言、情感认知、沟通交流等很多功能都有一定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给患儿父母、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以往医院采取的护理措施多以语言形式进行鼓励,但这很难与孤独症患儿产生联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非语言沟通可通过表情、视嗅觉、肢体动作等表达思想、情感,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有力。引导式教育法主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和内容引导和激发儿童学习动机。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属参与非语言性沟通联合引导式教育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收治的70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被确诊为孤独症;②患儿年龄2~6岁;③均符合美国精神心理学会2013年修正版《精神疾病诊断手册》[4]中对儿童孤独症的诊断;④无发音功能病变情况者;⑤听力良好,无中枢听力病变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⑥患儿父母自愿参加该项目,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行为障碍者;②有缄默病史者;③存在抽动症或癫痫等神经系统障碍者;④合并呼吸功能并或听力障碍儿童[5]。按照电脑系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2~6(3.87±2.61)岁;观察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6(3.96±1.5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由于患儿处于语言、认知、行为等发育不成熟阶段,护理人员以叮嘱、询问、引导、安慰、鼓励等方式为主,以患儿心理变化作为依据,从而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灵活采取游戏互动、动画播放、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行为认知和自我管理活动信息的传递,多应用鼓励性、赞美性及安慰性的语言,提高患儿对临床医疗信息接收的依从性和好奇心[6]。与家属沟通时注重语气,做到平和亲切,耐心回答家属的问题,体谅家属焦虑且迫切的心理。

1.2.2 观察组

1.2.2.1 家属参与非语言沟通干预 ①眼神:护理人员、家属在与患儿沟通时要采取面对面的姿势,争取与患儿四目相对,尤其对有目光对视能力的患儿,目光要保持专注和热情,也要配合脸部微笑、点头等有亲切感的动作,使患儿能够感受到关注[7]。②表情:在配合患儿训练或玩游戏时要将表情管理自然、亲切,并时不时要带着鼓励微笑,降低患儿内心的紧张感。③肢体动作:在陪同患儿训练或是游戏时,动作要尽量放慢且温柔,对其操作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家属适当亲吻患儿头部或抚摸患儿,在完成相关的训练时用鼓掌或是竖大拇指来给予鼓励,在其情绪不良时要进行拥抱或是背部抚摸等关心工作[8]。④图片:将各种类型的玩具拍照做成图片的标记,摆放在患儿面前,可分类进行摆放,让患儿依靠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并且帮助患儿按照图片依次分类,表示用图片来换取实际物品,让患儿可以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9]。⑤听觉:父母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吸引患儿,可以在音乐附近摆放患儿喜爱的玩具,在患儿自行玩耍的同时也可以聆听音乐,家属可将玩具藏起来,让患儿主动寻找,以此增加患儿与父母之间的互动。

1.2.2.2 家属参与的引导式教育 ①引导式教育:儿科病房环境与设置布置与幼儿园相同,其中包括游戏区域、娱乐设施及童话播放区,且护理人员着类似教师服装的制服,其中给予家属设置引导员角色,主要目的为辅助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操作,引导患儿参加各项关于孤独症的游戏活动[10]。②教育与家属结合:护理人员可为患儿和家属设置很多互动类型的游戏,以此提高患儿参加的兴趣,也可有意识引导患儿对父母的依赖,增强家属和患儿之间的感情互动[11]。此外,父母可以示范、鼓励的形式引导式教育患儿与陌生的小伙伴打招呼、交流、结伴游戏等,以此可培养患儿的社会功能。③引导式教育同家属参与集体活动结合:定期组织患儿进行集体活动,如集体观看动画片、折纸等节目,利用简单的动画情节来引导患儿之间的感情交流,也可以利用折纸来开发患儿的智力,也能够增强患儿的动手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应用Gesell评分标准分析护理前后患儿智力发育情况,其中主要包含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表达、粗大运动及社交5个层面。该评分标准为≤39分属于重度智力发育障碍,40~54分为中度智力发育缓慢,55~75分为轻度智力发育迟缓,76~85分属于边缘情况,≥86分属于智力正常。②采取Conners父母症状评分分析患儿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主要包含品行、学习、生理、心理、多动、焦虑等各项标准,共计48个条目,每项为0~3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问题越严重。③采用孤独症治疗量表评估孤独症治疗情况,该量表包括语言、社交、感知功能和健康行为4个方面,由77个条目组成,量表数值范围为0~179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智力发育评分、父母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智力发育评分、父母症状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孤独症治疗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孤独症治疗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孤独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童发育障碍疾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递增趋势。非药物干预是改善孤独症的主要方式,以促进技巧发展、人际交流内容对孤独症患儿干预,通过长期的护理措施,可改善这类儿童的社会交往和行为刻板等障碍,减轻孤独症患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影响[12]。以往常规康复护理,应用语言形式作为引导教育,该护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优势和效果,但孤独症患儿年龄较小,伴随心理和语言沟通障碍,因此,单纯依靠语言沟通护理效果不理想[13]。与此同时,康复护理中大多都是护理人员作为主导,可保障护理措施科学性的延续,但给患儿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患儿的遵医行为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智力发育评分、父母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孤独症治疗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分析:应用家属参与非语言沟通形式,可提高患儿嗅觉、触觉、视觉及听觉,将各种运动、游戏等相互融合,提高大脑和生理机能之间的合理性,从而改善孤独症的表现[14]。家属参与的非语言沟通护理,使患儿在熟悉的父母帮助下接受相对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在陌生环境下被动接受,且患儿出现负性情绪时,父母可给予拥抱和抚摸。同时,在家属参与护理应用的同时,提升家属对自闭症疾病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其家庭康复技能,从而在家庭中组建良好的康复小组,为患儿持续进行康复护理做好支持,有利于预后效果[15]。

以往传统结构的教育呈被动趋势,患儿学习过程中易出现乏味和枯燥的情绪,易引发思想僵硬,缺少想象空间,对社会功能的恢复也不够显著。护士运用引导式教育,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通过一定的方法诱导出设定的目标,引导患儿主动完成设计的任务,达到功能训练的目的。通过引导式教育来模仿正常幼儿园,可引导患儿进行正常的社交,组建多种渠道,以全面的引导教育,应用现代化科技技术,开设社交专业,护士可进行任何角色表演,训练其社交功能,提升孤独症患儿的社会能力[16]。

家属参与应用到社会化原则和环境当中,可促进情感交流和及时反馈,按照患儿个体化发育情况将社会交流训练、认知、情感训练等融入到引导式教育中,有利于患儿有效完成。所以在儿童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注意家属的参与性,使父母成为患儿训练同伴中的一员,有助于家属充分了解患儿,增强其整体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家属参与非语言性沟通联合引导式教育应用在儿童孤独症康复护理中效果满意,可改善患儿的智力,提高其孤独症治疗效果,减轻父母不良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智力发育家属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探究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冰川是发育而来的
欢乐智力谷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正常儿童体格发育的衡量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