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维 姚群
包皮环切术是一种用于治疗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手术,过长的包皮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尿路感染,且长期不治疗对其生育能力及肾脏功能均有负面影响[1]。随着父母性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生殖器官发育的密切关注,患儿接受包皮手术的年龄越来越小,但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性,对手术过程的恐惧与担忧过于强烈,术前分离较为困难,如果强行将患儿与父母分离,会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2],如不配合静脉穿刺、麻醉诱导及苏醒期躁动等,影响手术的进程。而强行面罩吸入诱导极易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及术后行为紊乱的发生等不良事件[3]。目前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右美托咪定是选择性肾上腺素α2受体激动剂,术前应用能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焦虑作用,可明显减少患儿躁动的发生,对呼吸、循环抑制轻微,且给药方式多样,可以静脉注射、滴鼻、口服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儿科手术[4]。国内较常见儿童给药方式为滴鼻,未见术前右美托咪定口服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本研究对比术前右美托咪定口服与滴鼻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PACU 停留时间,使用Funk 神经行为评分法评估患儿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时、患儿苏醒后30 min 内的行为变化及不良反应。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12 月收治的100 例择期行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美国麻醉协会分级(ASA)Ⅰ~Ⅱ级;年龄6~10 岁。患儿近2 周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先天性疾病、无肝肾功能等慢性疾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 例。研究组中ASAⅠ级37 例,ASAⅡ级13 例;平均年龄(6.4±3.3)岁。对照组中ASAⅠ级39 例,ASAⅡ级11 例;平均年龄(5.9±3.6)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术前30 min 在预麻间于拟行静脉穿刺处涂抹利多卡因胶浆。研究组于术前 30 min 将右美托咪定2.5 μg/kg 加入50%葡萄糖液中稀释至2 ml,由家长给予患儿口服,待患儿入睡后医务人员出现并将患儿抱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路;对照组由家长给予滴鼻2.0 μg/kg[5],双侧鼻孔轮流滴注,待患儿入睡后医务人员出现并将患儿抱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路。两组患儿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动脉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静脉给予阿托品 0.01 mg/kg,术中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泵注,血浆靶浓度3.0~3.5 μg/ml 维持麻醉深度,术中保留患儿自主呼吸。待患儿意识消失后,由同一组不知分组情况的术者以0.5%盐酸罗哌卡因行双侧阴茎背神经阻滞。两组患儿均于术毕在手术环扎处、暴露的龟头、阴茎、包皮等处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均匀涂抹。术后送PACU,由不知分组情况的同一名PACU 护士进行观察并记录。
记录患儿在PACU 的停留时间,使用Funk[6]神经行为评分法评估患儿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时的行为变化,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以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S)≥12 分提示发生术后躁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 分时予以补救镇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给药过程合作率、PACU 停留时间、Funk 神经行为评分、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给药过程合作率比较 研究组47 例患儿合作,3 例患儿抗拒;对照组3 例患儿合作,47 例患儿因对滴鼻抗拒哭闹,但均完成滴鼻基础麻醉。研究组合作率94%高于对照组的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4,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给药过程合作率比较[n(%)]
2.2 两组PACU 停留时间比较 研究组PACU 停留时间为(44.2±10.1)min,对照组PACU 停留时间为(43.5±9.6)min,两组PACU 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ACU 停留时间比较(,min)
表2 两组PACU 停留时间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Funk 神经行为评分比较 研究组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时Funk 神经行为评分分别为(3.2± 0.4)、(3.6±0.6)分;对照组分别为(3.4±0.5)、(3.5± 0.5)分。两组患儿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时Funk 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Funk 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Funk 神经行为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比较,P>0.05
2.4 两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无患儿发生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术后恶心呕吐、躁动。
小儿基础麻醉的目的是充分镇静,减轻患儿围术期焦虑等。由于患儿分离焦虑,外加建立静脉通路导致的疼痛,而导致不配合,国内很多医院采用强行面罩吸入诱导。但是Waston 等[7]研究发现,强制面罩吸入麻醉诱导可引起17%~57% 患儿术后长期性格及行为改变,术后10%~50% 的患儿会因术前焦虑而出现苏醒期躁动[8]。
理想的术前用药及方式,应具备易于患儿接受、有效缓解焦虑以及减轻苏醒期躁动和镇痛药的需求。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肾上腺素α2受体激动剂,具有明显的镇静及一定的镇痛、抗焦虑作用,可以改善患儿清醒状态,减少术后不良精神症状发生 率[9]。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多样,可以静脉注射、滴鼻和口服。静脉注射对用于成年人,因需提前建立静脉通道,不适合于患儿[10]。麻醉前右美托咪定滴鼻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给药方式,鼻腔血管丰富吸收快,生物利用度约为82%,且右美托咪定无鼻腔黏膜刺激作用,文献报道1~3 μg/kg 右美托咪定是安全的[11,12]。相较于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滴鼻对于患儿更易接受,但是患儿仍存在抗拒甚至哭闹现象。
接受性高和无创是口服给药的两大优点,特别适合于儿童术前基础麻醉。右美托咪定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约16%[13]。陆敏等[14]研究表明口服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均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咪达唑仑口服起效更快,约15 min,抗焦虑效果优于右美托咪定,但口服右美托咪定更易被患儿所接受,口服咪达唑仑组的患儿有20%不喜欢药物的味道。口服右美托咪定30 min 可以达到有效的镇静、镇痛浓度。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催眠和抗焦虑作用主要是通过α2受体在大脑蓝斑核起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患儿苏醒期不良精神症状发生率。本研究于术前30 min 将右美托咪定 2.5 μg/kg 加入50%葡萄糖液中,由家长给予患儿口服,研究组合作率94%高于对照组的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待患儿入睡后医务人员再出现,减少了患儿焦虑情绪,更易于患儿与父母分离、减少了患儿打针穿刺痛,体现了人文关怀,减少了医患纠纷,且镇静、镇痛效果满意,减少了术后苏醒期躁动,无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分泌物增多、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术前30 min 口服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基础麻醉更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舒适度高,是良好的给药方式,具有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