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楠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视域下进行了相应的优化,但由于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缺少科学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进而导致课程改革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确保教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现阶段社会对幼师人才的标准逐年提升,对幼师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表明高职院校在幼师人才培养方面要以实际的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为依据,以行业需要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对此,本文针对基于职业素质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对学生个人发展来说,职业素质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和幼师岗位,若缺少良好的职业素养,则难以取得良好工作业绩,对其个人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对幼儿园发展来说,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幼师人才能够助力幼儿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高幼儿园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一、优化职业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坚实保障
优化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方面可以通过名师讲堂或知识讲堂形式,促进学生对学前教育知识的了解,拓展学生职业视野,为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勤岗位或社会活动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质,以此培养努力、肯吃苦的职业精神,为其今后职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在具体的实施中,首先,要为学生提供知识保障。学前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牢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文化素养、优良的职业道德等。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能够提升自我的渠道,让学生通过知识讲坛、知识讲座等活动拓展自身职业知识的深度,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检验自身学习成果,通过优质从业者讲座活动强化对行业的了解等。总之,高职院校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职业素养提供良好的知识保障。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勤工俭学或社会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视角了解幼师行业,为个人职业素质提升提供保障。
二、加强职业课程开发,健全学生知识能力结构
职业素质是指学生适应职业的应有职业能力素养,包括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为推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要注重对职业素质相关课程的开发,以健全学生知识能力结构。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很多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材内容已经难以适应行业需求,任课教材无法有效适应教学需求。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仅包括教材内容、教师教学方法,还涉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等,教师要在教材基础上强化培养目标的落实。课程设置过程较为复杂,研究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选取学习内容等是教育课程设置的关键环节,只有确保上述环节的可行性,才能为学生构建出健全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为他们个人发展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建设双师型教育队伍
对职业教育改革来讲,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发展,需要高职院校重视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围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有效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高职院校积极顺应时代发展,侧重双师型教育团队的组建以及发展。产教融合这一理念对教师创新能力、教育水平以及操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了让教师把握产教融合内涵、使其把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手段,可以定期组织优秀学前教育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实践、组织没有实践经历的专业教师到一线挂职锻炼,这样来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并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第二,开展校内培训。通过开展教育教学培训和调研活动,可以组织教师对幼儿园用人要求、学生能力提升重点等进行分析,把握当前教育改革方向,确保后续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针对校内一些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疲于参与培训的情况,可落实相应奖励机制,提升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第三,积极打造名师工作室。通过打造名师工作室,可以让更多教师分享自身关于教育改革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看法,有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内职业素质的探索能力,助力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需要建立在职业素质基础上,以实践训练为载体,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校、园合作模式为途径,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常鑫.高職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
[2]徐冉.立足职业素质,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问题[J].休闲,2019(09):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