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玉,任玺衡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校之魂是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高等教育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领导核心。高校党委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把关定向、统筹指导和管理建设等方面频频发力、久久用功,力求取得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党委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实效性。高校党委应自觉将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对高校的坚强领导,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前进方向,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
大学为谁办、办什么和怎样办,是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是高校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答题。我国大学与西方大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国家根本制度的不同,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使中国的大学必然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性〔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一是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我国高校最重要特征和优势,也是我国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根本保证。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使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高校沿着正确办学方向走好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二是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从革命到改革的思想武器和行动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指向,是工作强基固本的急迫要求,更是办学方向的内在灵魂与规定。高校党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高校建设成研习、宣扬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有效防御西方错误价值观念的侵蚀,消除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学科、教材、论坛上的“失语”“失踪”“失声”现象〔3〕。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的教育方针是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对工作的原则、纲领和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才能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力求为我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
高校的重要职责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人才培养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有效手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这一论述明确了大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式、目的。回答和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高校党委在这个方面认知要明晰、立场要坚定。在工作中站稳立场、当好舵手、把准方向就成为了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之一。高校党委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的命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针,并在高校一切工作中都要服从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为此,就需要在工作中围绕、关照、服务学生,做好“三个教育”。一是扎实开展“中国梦”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为实现“小梦想”乃至“大梦想”而不懈奋斗;二是继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高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道路自信和复兴梦想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三是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大学生成为正确价值观的信仰者、践行者、传播者,真正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追求和行动指南。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可靠保障,高校党委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推进高校党委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维护和保障师生权益为中心。要始终将师生放在服务的最高位置,把师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摆上日程,增强宗旨意识,站稳师生立场,增进师生感情;坚持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依靠力量是广大师生,牢牢把握“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关键问题,凝聚广大师生力量,激发广大师生潜力,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其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需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只有发现规律,研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规律,因此高校党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准确把握其规律特点,按照特定的规律办事,在实践中把握规律并不断深化认识。最后,守正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新时代浪潮中处于引领位置、发挥引航作用,就需要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汲取思想政治工作长期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拓展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探求新效果,更加凸显时代性、创造性,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总之,高校党委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依靠力量、发展规律和守正创新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要让三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确保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
统筹指导就是把握大局,通盘筹划,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的工作协调配合,各个工作环节相互融通,从而达到凝聚力量、整合资源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宏伟而庞杂的系统任务,既需要具体细致的工作部署,也需要宏观系统的统筹指导。这就要求高校党委必须拥有战略眼光、系统思维和格局意识,肩负起思想政治工作的统筹指导责任。
高校党委要把全校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盘棋,组织动员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之间协同合作,形成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同频共振的最大合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4〕32。高校党委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其领导核心效能,自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又使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带动学校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高校党委要在观念上寻求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把握系统观念,营造出各学科、各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教课人人讲育人的教学氛围。学校党委书记要讲思政课,各学院、各支部要将“立德树人”的要求纳入各学科教育模式之中。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情况纳入各教学单位的领导和教师党支部书记的述职评议考核中,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开展各党支部组织生活重要内容,积极将基层教师党支部建设成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坚强堡垒。通过人员的统筹和指导,为人人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使学校内所有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人员都自觉地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崇高的任务和责任,立足不同岗位做好育人工作,使教书、管理、科研、服务、实践这五项育人方式紧密结合、无缝衔接,做到人人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航灯塔和助推风帆。
高校党委要统筹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信息等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为全程育人提供支持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唱高调、不接地气的“假大空”,而是实实在在助推学生长远发展的实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是一个持续性和渐进性的过程。高校党委做好全程育人工作,既要关注大学生入校到毕业的受教育过程,也要注重毕业后的再教育过程。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和不同学段的需求和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新生入学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依据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如大学一年级注重开展适应性教育,让大学生从适应新的生活开始,完成角色转变,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人生的新阶段开拓新的境界。大学二、三年级注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奋斗潜力,引导大学生顺利完成专业科研训练和见习实训活动。大学四年级注重择业、创业发展教育,指导大学生将个人前途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大学生毕业后,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延展,积极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时常沟通,确保大学生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不竭的创新创造动力,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高校党委要统筹利用课程资源,将高校多门课程、文化环境、实践活动、新媒体等与思政课有效结合,做到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共同做好铸魂育人工作。首先,高校党委既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也要深入挖掘其他各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的育人价值,使每一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都能把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紧密结合、传道和解惑有机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结合。其次,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文化资源优势,围绕校风、教风和学风,全力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使文化成为春风化雨、润物育人的丰厚精神滋养。例如,将知识、能力、道德作为学生综合考核的评价标准,用“榜样引领”的方法,挖掘学生典型,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党委要统筹利用校内和校外的社会实践资源,加大指导力度,实现实践育人。学工部门与校、院团委应积极开展实践能力竞争、育人特色的文化活动,在生活中育人,以达到更好的实践育人效果。要统筹规划和安排好校内和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融入教育教学中,提供实践场所和经费支持,也要加强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协商沟通,开通社会实践便利通道,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促进价值的认同,增强个体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最后高校党委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网络资源,将网络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作用,利用QQ、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采集、整理和推送优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网络成为高校师生交流沟通、共同参与、发展共享的重要平台。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管理、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三项任务同样重要,高校党委要自觉担负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管理的主体责任,使三条轨道并行推进、共同发力。
高校历来是各种文化和思潮汇聚碰撞的重要领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势必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战场。高校党委既要增强阵地意识、树立守土责任,又要敢于发声亮剑,管好阵地、清洁阵地、守住阵地。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政治纪律的管理。首先,课堂教学要始终贯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发挥师德师风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领导听课、督导检查等渠道对课堂教学实施监管,使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讲政治规矩,让课堂成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阵地。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要把准教材选用关,首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材,通过集体备课,吃透教材,将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和学生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获得感。
二是加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大学生身处校园之中,校园文化势必影响其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思想与行为。加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高校党委要树立法治思维、底线思维,从顶层设计上推进制度的完善和创新,通过实行主办单位负责和党委宣传部门监管,严格管理校园宣传橱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自办刊物、报告研讨会、学术论坛以及新闻信息的发布,从根本上实现对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有序、高效管理,有效切断错误言论的传播渠道,确保校园思想文化成为内容健康、立场鲜明、方向正确的主阵地。
三是加强校园网络阵地的管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覆盖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遵循。当前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言论自由使网络成为众声聚集地,更是青年和人心的争夺地。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形成正确导向、有效管理的网络信息建设机制;要及时掌握“校园网民”在校园网、贴吧、论坛、QQ群、微信群等网络社交平台的思想动态,认真研判、针对回应,对错误和虚假信息予以揭露和批判,坚决回击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同时,要高度重视和运用网络先进技术和法律手段,构筑起抵御错误言论渗透的“防火墙”。严格履行校园网、二级网站、新闻客户端等的审批程序和信息发布的审核制度,维护校园网络文化信息安全,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需要雄厚的人力资源为支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就成为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高校党委要把打造一支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学校的一切积极力量汇聚起来,选好干部、用好人才,助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充满活力、后继有人。
一是整体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教师既身处教学科研一线,也置身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他们与学生直接接触,对学生的基本状况很熟悉,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极大。首先,广大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意识需要高校党委的不断强化,使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做到自觉自律自强,把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进行完美结合,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切实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其次,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用激励机制促进和保障教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改革创新、奋发有为,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付出与回报并重、作为与尊重平衡,真正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自己的事情,从而实现对工作的情感认同,自愿投身于思想政治工作。最后,教师拥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高校教师要始终把讲政治贯穿于自己的从教生涯中,坚持用“有理想信念、扎实学识、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的标准要求自己。
二是加强专门力量建设。专门力量是指包括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等专门从事或间接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者〔1〕。专门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和核心,高校党委要对这支力量足够重视,精心打造。首先,在“入口关”上要改变以往“低门槛”现象,通过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把理想信念坚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选拔到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其次,要加强各类培训,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者实际要求与现实本领之间的冲突,通过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实现自身能力与工作职责相匹配。最后,要推进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把思想政治工作者纳入干部的总体规划,为他们在干部竞聘和任用方面创造条件,在职称评定、绩效分配方面提供政策保障,既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也要解决好队伍的最终归属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系统各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只有建立起运转高效、关系协调的体制机制,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效益最大化。高校党委迫切需要建立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并在学校、院系、支部层面建设“三线联动”的工作机制。
一是推进建设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要构建集中领导的动员体系,团结动员师生发挥高校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党委需要借助互联网与新媒体工具来加强与师生的思想交流和心灵互动,形成线上、线下凝聚力量的双渠道;建设示范推广制度,借助校园新闻广播、招募志愿者、定期开展校园巡讲、举办主题文艺演出的方式宣传推广,做到以风化人、以网聚人,让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充分的认同。高校党委应设立资源保障制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体现师生意志,又要保障师生权益,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一切资源的统筹利用力度,保障师生的基本需求;健全考核督查制度,构建“云监督”制度,充分利用新时代科技成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监督的威慑力,推行监督管理责任条例、网络平台管理办法,同时还应拓宽网络监督渠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督。
二是建立学校、院系、支部“三线联动”的工作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不是某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这需要高校党委在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首先,要理顺工作关系,发挥好协调统筹作用,做到上下贯通、内外联通。应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思路,确保各部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配合,而且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其次,高校党委在院系建设层面,一方面需要做好课程思政总体规划,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政人才队伍,增强关键队伍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推进思政课教师与各学院专业教师相互沟通,使具有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能力的工作者,可以与其他非思政专业教师进行协作,用坚定的政治立场引领高校教师队伍。最后,高校党委在支部建设层面,要积极带动各学院党支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作用,扎实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各院系党支部的重要职责,加强院系党建,激励院系党支部发挥积极作用,探索出支部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使党支部成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坚强力量。总之,在高校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学校各部门相互影响、相互带动、相互监督,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基层,落实在基层,使学校、院系、支部“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发挥应有保障作用,展现出强大的制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