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来宝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4)
无人机应用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无论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或是抵御自然灾害中,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也带来了大量的无人机操控、维护、装调等应用人才的需求。为满足市场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要,国内高职院校逐步开始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专门培养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且培养规模迅速扩大。作为一个新专业,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存在很多问题,该文将通过分析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探寻完善培养要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无人机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发展基础薄弱。各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普遍都在摸索和实践过程中,且无人机行业发展迅速,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行业、企业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各有不同并不断变化,导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1-2]。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普遍能够意识到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无人机培训机构有着很大不同,高职培养的人才不仅局限于完成无人机的飞行任务,更需要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无人机工作原理、架构的基础上,具备无人机的组装、维护和开发设计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和支持其多维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高职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与其能力体系要求存在一定滞后,不能形成有效衔接,在直观感受上,知识体系未能为学生实践能力体系构建有效支撑,客观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而知识体系的缺位将导致无人机人才的成长性受到限制,使其发展局限于传统飞手,难以成长为更高级应用技术人才。高职无人机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大量的社会调研和理论论证进行进一步完善。
(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作为新兴专业,无人机技术教师缺乏,多数教师是机电专业、信息类专业或测绘工程专业转化过来,对无人机专业教学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兼具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师资队伍已成为制约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短板。
(3)实习实训存在诸多困难:无人机机型多,更新换代快,且造价较高,而学生在实训炸机导致的损耗大、花费高,此外,无人机飞行训练需要较大场地,室外飞行受空域管制限制,室内大型场地建设成本较高,且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螺旋桨转速普遍在10 000 r/min以上,稍有不慎,易导致安全事故,诸多原因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专业能力培养受限。
(4)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专业发展保持与时俱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无人机企业较多,武汉即超过百家,但规模普遍较小,行业应用场景差距大,多数职校校企合作多停留在AOPA、会飞等考证培训层面,未形成长效共赢机制。
此外,高职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评价机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等方面也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现有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无人机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工学交替”的学习过程,才能完成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建构。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无人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综合评价[3]。
各要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不断完善、协同发展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结合地区发展特点,完善和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要素是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该文将重点阐述通过“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完善无人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并无人机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升的路径。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侧重于技术技能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性,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企业、行业的积极参与。企业的有效参与可完善人才培养,补齐短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专业发展保持与时俱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4]。
无人机企业运营过程中,场地、人力资源等是其运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具有丰富的无人机组装、调试、飞行、维修的现实应用场景、经验。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所欠缺的。不同于其他行业,无人机的组装、调试、维修并不需要很大的场地,职校只需提供较小的办公场所即可满足无人机供应链中多个环节的场地需求,引企入校具有强的可操作性。“引企入校”模式将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实现职校无人机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是校企双方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引企入校”的优势包括以下内容。
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是职业院校承担的社会责任,职业院校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调研分析,科学制定培养目标,“引企入校”,使学校“零距离”了解无人机行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无人机人才的培养规格,改变传统的学校培养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顽疾。
无人机专业的飞控、飞行原理、组装、调试、维修等核心课程与生产结合紧密,将企业的生产环节引入学校,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所学即所用”,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另外,“引企入校”使学生参与无人机的生产环节成为可能,专业实践课程可以与企业的具体生产环节相结合,将企业具体的生产环节作为课程的实践内容,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要求进行教学实践,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5]。
作为新兴专业,无人机技术教师缺乏,特别是航空背景、行业应用的老师较少,“引企入校”使企业、行业专家深入参与到职校无人机人才的培养过程,缩短了传统校企合作关系中“请进来,送出去”的距离。拓宽了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同时也为校内专业教师的技能提升提供了便捷通道。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涉及到多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直升机、垂直起降无人机4种机型的装调维护、飞行操作和行业应用,设备投入大,需要长期建设和完善,“引企入校”充分利用企业设备,特别是行业应用设备可有效提升无人机专业设备的完备性,为实习实训提供硬件支撑。
“引企入校”将无人机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与无人机实际生产和应用环节相结合,改变了传统授课模式,按照企业要求进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企业文化和制度,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落脚点应该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上,而培养水平又反映为企业与行业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引企入校”后企业的反馈信息将第一时间反馈到学校,有利于学校及时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体制[6]。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2017 年,经过多年发展,该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学校与国内、省内无人机行业领军企业北京XX公司、湖北XX公司、武汉XX航空公司等展开各方面的合作,北京XX 公司在教学设备方面的合作,与武汉XX航空公司在无人机飞行场地和飞行实践训练方面的合作都为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综合考虑,学校拟选择北京XX公司作为“引企入校”合作企业,经多次探讨已达成共识。在此次合作中,该校只需提供20 m2办公场所,为企业节省了场地成本,企业将派3名无人机工程师长期在该校办公,并将无人机产品的研发、组装、调试、测试环节安排在我校,作为企业华中地区的供应链的一个重要节点,该供应链节点涵盖了无人机产品从研发端到生产端的主要环节,与该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人培的培养过程极为契合,进一步完善了无人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无人机产品的组装、调试、测试流程与专业核心课程有机融合,企业产品为课堂提供了硬件支撑,专业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完成实际产品的操作任务。另外,在学生课外时间,可继续到企业办公场所进行无人机产品的组装、调试工作,企业将根据学生的工作质量和数量支付一定的费用。对企业而言,这节省了运营成本,对学校而言,节省了设备成本,提升培养质量,同时实现了学生到工人的无缝衔接。
(2)北京XX 公司生产的多旋翼、固定翼等多种机型,特别是涉及航拍、无人机编队等行业应用的机型,使一些不具备开设条件的课程,具备了开设条件,进一步完善了培养体系。
(3)北京XX 公司的行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多场景应用经验,企业专家深入课堂,补齐了学校授课在行业应用的短板,同时也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行业应用水平和教学能力。
(4)北京XX 公司的就业平台为该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顶岗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
(5)北京XX 公司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无人机技能人才的评价过程使该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培更加科学完善。
此次合作的有效开展,将进一步促进该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各要素的完善,提升无人机人才的培养水平。
“引企入校”是一种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是校企合作由浅入深、双方构建共同体的必然之路。文章深度剖析了“引校入企”的本质,从方式、作用、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高校的“引校入企”提供参考,从而逐步实现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