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旋律,追求新理念
—— 王文胜剧作思想艺术论

2022-03-25 03:17李兰兰王汉民
剧作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道周玄机红梅

■ 李兰兰 王汉民

引言

王文胜,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漳州市戏剧研究所所长,曾任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他从事戏剧创作三十余年,创作、整理、改编了十余部优秀剧目。近十年创作的剧作中,京剧《大唐才女》2011 年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节银奖;芗剧《黄道周》2012 年获福建省戏剧会演编剧一等奖;越剧《海丝情缘》2017 年参加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芗剧《谷文昌》2018 年入选“全国舞台精品扶持工程重点剧目”“2018 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2021 年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京剧《红土》2019 年入选“福建省舞台精品工程重点剧目”。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王文胜的剧作在题材主题、叙事艺术、舞台设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着较为独特的理论建构与艺术追求。

一、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

王文胜剧作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取向和情感内涵,是他宽广的艺术视野和对人之情性独特体认的表现。《大唐才女》(又名《才女鱼玄机》)和《海丝情缘》以爱情故事为题材,表达男女之情;《黄道周》以历史英雄为题材,《谷文昌》《红土》以当代英模为题材,表达了作者爱国、爱民、爱乡之情。这些剧作以情驭文,显示了王文胜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燃烧的生命激情。

(一)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男女之情是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的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创作历史。王文胜作为当代剧作家,继承了这种传统。他写过好几本才子佳人的戏,但直到《才女鱼玄机》的出现,才将他的这类剧作推上新高度。王文胜写男女之情以《才女鱼玄机》和《海丝情缘》两剧为代表。两剧一悲一喜,一分一合,一死一生,将爱情中人的辛酸苦辣、悲欢离合描摹得淋漓尽致,剧情跌宕,饱含深情,显示了王文胜对人性、人的情感状态的深刻关注。

《才女鱼玄机》以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她对恋人李亿爱而不得,最终因爱生恨、毁灭自我的悲剧故事。剧作展示了鱼玄机纯洁深情、至死不渝的爱情理想。《海丝情缘》讲述了明朝中医何春霖与西班牙船长之女赛莉娅的跨国爱恋。他们彼此相爱,却屡遭挫折,最后在经历了家长阻拦、地域隔阂、权势诱惑、容貌损坏等考验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才女鱼玄机》一剧是王文胜的兴趣之作,主动为之,因而在他的男女爱情剧中颇具代表性。针对本剧的主题思想,福建省青年剧作家蔡福军在评论文章中说:“这是一个抛开了历史,抛开了政治,专心讲感情的戏。”[1]p39~40在情感表现上,王文胜为了呈现鱼玄机的爱情观念,并没有直接描写鱼玄机对李亿的痴情,而是通过她对陈韪的行为态度来反衬她情感的复杂纠结。当鱼玄机思念李亿时,陈韪是她依恋、倾诉的对象;当鱼玄机怨恨李亿时,陈韪又是她发泄、羞辱的对象。在鱼玄机的心里,她也深知陈韪不是李亿,自己也并不爱他,但对李亿强烈的爱使她不得不抓紧陈韪,因为只有陈韪才能让她对李亿的思念和爱得到暂时的寄托。所以当鱼玄机得知绿翘和陈韪私通后,她觉得自己失去了唯一可以安置内心情感的人,再一次被李亿和爱情伤害,所以导致精神崩溃,发生不可挽回的悲剧。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鱼玄机对陈韪的依恋和折磨,都来自于她对李亿深沉的爱。在表达方式上,王文胜写爱情是大胆热烈、毫不掩饰的。剧中鱼玄机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就与李亿私定终身;寄居咸宜观时,又大张艳帜,放浪形骸。种种行为都与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相去甚远,不符合“发乎情,止乎礼”的传统爱情观,有着强烈的现代特征。这种特征既是晚唐那种开放而又衰颓的社会环境所致,也是鱼玄机个人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她勇敢追求心中所爱,捍卫自己的爱情理想,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表达了她对李亿深挚的爱。在人物形象上,王文胜塑造了一个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痴情女子形象,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王文胜说:“鱼玄机这个人物鲜明的个性有别于其他戏剧人物,蕴含着巨大的人性张力。‘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是何等的豪情!‘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是何等的痴情!‘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是何等的自傲!‘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是何等的孤寂!”[2]p62可以说,鱼玄机是封建社会无数个被爱情愚弄、伤害的悲情女子之一,在她身上既有一般女子“嫁一有情郎,白首不分离”的人生愿望,又有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倔强和痴情。其实以鱼玄机的才貌,就算不能与李亿相守一生,她也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归宿,但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她见识过才貌双全的李亿后,其他人都变成了将就,而她不愿意将就,所以才甘愿折尽做才女的气派和骄傲给李亿做小妾。当她误杀绿翘后,她又选择以最极端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错。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p17风华正茂的鱼玄机付出生命的代价捍卫了她的爱情理想,宁死都不愿接受世俗道德对她的审判,这是一个豪情、痴情、钟情的女子对爱情的极致追求。

黑格尔说:“爱情在女子身上显得特别美, 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了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 她只有在爱情里才能找到生命的支持力。”[4]p327《才女鱼玄机》和《海丝情缘》都是写爱情的,都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但赛莉娅成功了,鱼玄机却失败了。爱情给赛莉娅带来了幸福,给鱼玄机带来了痛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源于剧中人对爱情的坚贞与否。王文胜在描写爱情时,能够贴近人物形象,善于表达细腻、矛盾、真实的心理活动,使人读来真实可信,这是王文胜在这两部剧作中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

(二)求仁何所怨?失道未忘愁

新编历史剧《黄道周》集中展现了主人公的爱国之情。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理学大师、易学家、书画家,在明末政治舞台上有着重要影响。他历经天启、崇祯、弘光、隆武四朝,一生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崇祯皇帝称赞他“冰心铁胆,自是今时一人”[5]p2。历史上,人们将这种忠义为国的官吏以及具有正义感的普通百姓称为“孤忠”。清代蒋士铨在他的《冬青树自序》中认为,这种人“当国步已移,尚间关忍死于万无可为之时,志存恢复,耿耿丹衷,卒完大节,以结国家数百年养士之局”[6]p2。黄道周就是王文胜笔下的“孤忠”之士,他一生清寒苦节,因参与廷诤被杖责放逐,但福王一召,立即奔赴国难;唐王一召,毅然披甲上阵。面对如狼似虎的清军,他勇担大任,率领三千扁担军冲锋陷阵,无奈敌我力量悬殊,兵败被俘。在囚禁期间,他抵住种种诱惑,大骂降贼,坚决不改弦易辙,最后为国就义,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忠烈为国的浩然正气之歌。

黄道周仕途坎坷,三十八岁入仕后就因直言进谏遭到贬谪削籍。他虽身处微寒,但他从未因身份地位的变化而减少对国家政局的关注,甚至更加挂念。剧中,黄道周因参与廷诤,被崇祯杖责削籍,可在国难来临时,他义无反顾,奔赴京都;在文臣争权、武将怯战时,他儒生披甲,北上抗清。黄道周从不计较个人恩怨,只为国家兴亡考虑,正如著名戏剧评论家王评章所说:“他是一个‘为国不为君’的人。”[7]p6虽然受到统治者的不公对待,但他的爱国情怀至死不渝。黄道周的这种忠烈爱国之情来自于他所受教育的深刻影响,著名哲学史家容肇祖说:“黄道周出自南闽,所受朱熹的遗风余泽,感化不少。”[8]p317黄道周门人洪思也在《王文成公集序》按语中说:“黄子善朱子。”[9]朱子之学乃为注重道德教化的学说,它强调一切道德修养都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黄道周既深受朱子学说的熏陶,那他必然会严格遵守“知行合一”的道学传统。所以当他受诏入京时,对妻子说:“他人可以不去,独老朽不能不去……老朽平日素以忠义育人,背负大儒盛名,理当表率。”[10]p46黄道周不仅以忠义教育学生,也以忠义要求自己,最后用生命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忠烈之情。剧中的其他人物也同样具有忠烈爱国的高尚品质,如赵士超母亲为让儿子无后顾之忧,全心报国,便以死成全;黄道周夫人理解支持他的一切决定,帮助他出征北伐。她们虽为妇人,但深明大义,为了国家可以舍弃生命与私情,这比那些只知争权怯战的文臣武将要高尚得多。还有黄道周的学生们,也都个个忠义,他们深知大明危局已难以回天,但依然相依相随:“师存与存,师亡而亡,从师而亡幸矣……先生英魂稍等,容学生追随左右!”[10]p62~63他们与黄道周共赴国难,失败后坚持立场,决不投降,最后全部殉节。这些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的忠烈爱国之情。

(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芗剧现代戏《谷文昌》是一部描写真人实事的主旋律作品,展现了谷文昌的爱民之情。本剧以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在东山县治沙事件为背景,集中描写了他为敌伪家属改变政治身份、带领群众种树治沙两个核心事件,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谷文昌出身于河南省林县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 小时候曾逃荒求乞, 稍长当长工, 学打石, 是共产党把他从苦海中拯救出来,所以他能深刻理解人民的苦难,真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谷文昌曾经在笔记本里写下“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话语,并在他三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始终践行着这一誓言。

谷文昌的爱民之情首先体现在他依靠人民、问计于民的工作态度上。习近平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就会一事无成。”[11]p149谷文昌在治沙种树的过程中体恤人民、依靠人民、发展人民,真正体现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2]p52的民本思想。如在第二场,当赖东升、游队长等人只知执行上级命令,忽视敌伪家属的感受和需要时,谷文昌则耐心倾听黄阿婆和海姑的冤屈,从而认识到敌伪家属问题的严重性。在第四场,谷文昌与村民一起劳动,给大家统一发放救济粮,缓和了干群关系,凝聚了民心。在第七场,改变身份的东山岛村民热情高涨,积极防风护堤保树苗。在这几个场景中,干部紧紧依靠人民,人民积极拥护干部,生动表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谷文昌的爱民之情还体现在他处处以民为重、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上。“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做到明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13]p20。谷文昌就是这么做的。他在经过调研后发现,东山人民生活贫困的原因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由于敌伪家属的政治身份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生产积极性,所以谷文昌认为要想治沙种树,就必须先改变村民的政治身份,凝聚起民心来。可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对既定政策的改变无疑意味着对上级组织的质疑,后果的严重性是所有人都无法承受的,这对谷文昌的政治前途也会有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好友赖东升劝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执行就好。可谷文昌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说:“实事求是敢面对,无愧群众无愧心……若以群众困难来权衡,个人荣辱当为轻。只要能聚拢民心风沙治,纵是书记被撤我愿担承!”[14]p120谷文昌在人民利益和时代政策发生冲突时,他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为人民解决问题,全心全意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昔日的荒山秃岭已成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从前的贫困地区已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这些都离不开谷文昌的英明领导和东山县人民的艰苦奋斗。谷文昌抓住了民心,凝聚了力量,伟大的治荒功绩为东山县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谷文昌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爱民、重民的精神却永远地保留了下来,成为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新型农村、深化扶贫改革的重要助力。

(四)汗水浇出千万树,同心铸成金银山

京剧现代戏《红土》是一部歌颂爱乡之情的剧作。本剧是在习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指导下,以福建省历届政府深入福建长汀县,带领村民治理水土流失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以张红梅为代表的客家百姓,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战胜自然灾害、绿化家乡的动人故事。作品对主人公张红梅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无畏奉献的精神进行了高度礼赞,是一部富有感召力和教育意义的主旋律作品。张红梅是莲湖村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与所有人一样,承受着泥石流带给生活的巨大影响。当政府出巨资要治理这里的水土流失时,她不顾丈夫反对,毅然承包下了荒山,决定开荒种树。在这一过程中,她遇到了开荒破坏村民祖坟、大雨冲走树苗、太阳晒死鸡鸭等困难,也遭受到丈夫的反对和村民的嘲讽,但她始终没有被困难吓倒。最终在水保站王技术员的指导下,建立了蓄水池,开出了百亩平台,为种树治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民们也逐渐被张红梅不怕困难、建设家乡的精神所感动,纷纷加入到种树治荒的队伍中来,丈夫赖荣成此时也回来支持她的开荒事业。经过大家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长汀终于完成了从“火焰山”到“花果山”的生态嬗变,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到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张红梅的恋土爱乡之情是通过一件件贴近生活和人民的小事体现出来的。从序幕开始,张红梅面对洪水侵袭不惧危险,冲锋在前,试图帮助村民抢险救灾,初步奠定了张红梅勇敢无私、迎难而上、爱乡爱民的光辉形象。在荒山承包消息出来后,她第一个站出来响应政策,即使面临与丈夫离婚的风险,也决不改变自己治理荒山、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当辛苦建好的蓄水池被暴雨冲毁后,众人都劝张红梅别干了,可她坚定地唱道:“却不信红土难滋养,却不信荒山永成荒。红土爷辈热血染,怎甘受穷心悲凉。红土心中千斤重,期盼红土吐芬芳。”[15]p166张红梅的勇敢坚持来自于她对家乡人民的爱与责任。作为客家后代,她不能让祖先誓死保卫的家乡依然贫瘠荒芜,也不能让朝夕相处的村民流离失所,所以她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带领大家治荒种树。王文胜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刻画了一个热爱家乡、奉献家乡、发展家乡的女性形象。贴近生活的人物和事件也使剧情真实深刻,富有感染力。

张红梅的爱乡之情,守护了世代生活的红土家园,激发了村民建设家乡的决心和信心。在张红梅开荒种树之前,莲湖村村民有很浓的消极懒惰、贪婪愚昧、自私短视等小农思想,但从她决定承包荒山开始,她的行为和精神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使他们逐步养成了积极坚定、团结友爱、甘于奉献的美好品质。如果当时没有张红梅挺身而出,莲湖村也许还是那个泥流肆虐、地瘦人穷的不毛之地,村民们也可能早就搬离了世代生活的红土家园。可正是因为有了张红梅的带领和坚持,莲湖村才能重新披上绿装换新颜,实现瓜果累累枝头弯的生活理想。张红梅造福了家乡和人民,也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爱戴,在爱与被爱的良性互动中,“红梅”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由上可知,王文胜剧作的题材比较丰富,有男女爱情剧、忠烈爱国剧、民本思想剧、乡村建设剧等,赞扬了历史英雄、当代英模的高尚情操。他的剧作在遵守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结合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弘扬了主旋律,歌颂了正能量,达到了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紧密结合,在福建剧坛颇具特色。

二、新颖不俗的叙事艺术

(一)对举式人物安排

王文胜剧作在设置人物时,大多是对举式的,有道德品性的对比,如忠奸对比;有官职性质的对比,如文武对比;有地位身份的对比,如封建统治者和普通百姓的对比。这种对举式的人物设置使得人物之间相互映衬,主导性格鲜明突出。

首先是忠奸对比。忠奸斗争是历史剧中常有的情节。忠义之臣往往遭受屈辱,为国赴死;奸邪之臣往往为求自保,投降变节,给国家带来巨大灾害。《黄道周》剧中人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黄道周、赵士超、赖继谨等人为代表,忠于国家,舍生忘死;一类以洪承畴、郑芝龙等人为代表,投降变节,贪生怕死。当清军进犯大明时,武将洪承畴兵败松山,被俘降清,武将郑芝龙手握兵权,不肯应战;而文臣黄道周却儒生披甲,带领扁担军北上抗清。身陷囹圄后,黄道周拒绝狱卒的各种关照和洪承畴的百般规劝,宁愿一死也决不投降清廷,最后与四位学生一同为国就义,演绎“以卵击石”的悲歌与壮烈。黄道周与洪承畴一忠一奸、一文一武、一死一生,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黄道周等人的忠烈之情。本剧中,作者通过对南明破灭时期臣子不同行为的描写,把叛国与殉国、忠贞与苟且、文臣与武将的形象都表现出来,生动地刻画出朝代更替时期真实的众生相。

《谷文昌》和《红土》两剧写的是时代楷模,虽然没有《黄道周》那样飘摇的社会背景和激烈的忠奸斗争,但剧中人物仍然对比鲜明。《谷文昌》一剧中,当谷文昌发现政策有失误后,便实事求是,向上级汇报,就算这一行为会影响到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要坚持为敌伪家属平反。而赖东升、游队长、阿根等人只知道执行上级命令,对敌伪家属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毫不关心。王文胜通过对他们的对比,突出了好党员、好干部谷文昌的高尚品质。《红土》剧中,人物的对照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张红梅、杨春秀、桂婶等女工们与李老四、四喜和村民甲乙丙的对比。前者勤劳善良、无私奉献、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后者自私懒惰、贪婪愚昧、得过且过,充满了浓重的小民意识。他们既是男女之间的对比,也是高尚与卑劣的对比。其次是主人公张红梅和丈夫赖荣成之间的对比。起初二人为在承包荒山的协议上摁手印之事闹僵,致使二人分家。在这件事中,赖荣成以一种大男子主义和缺乏远见、畏惧困难的形象与张红梅迎难而上、志向高远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张红梅恋土爱乡的优秀品质和巾帼风采。

《才女鱼玄机》和《海丝情缘》二剧中的人物,也有着鲜明的形象对照。《才女鱼玄机》中,鱼玄机痴情忠贞,对李亿坚定不移,即使有陈韪这样才貌双全、对她钟情的男子也不为所动。相反李亿摇摆绝情,背信弃义,为了家庭和前途,娶他人为妻,两人对爱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海丝情缘》中,依据人物对主人公爱情的作用,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卢卡斯、费德罗、老国王和英娜是不利的阻挡因素,何老爹、阿喜和卡罗拉是有利的促进因素。卢卡斯和费德罗代表着来自家庭和父母的压力,老国王和英娜代表着金钱和权势的诱惑。只有何老爹和阿喜是他们爱情的推动者。在两组人物的对照衬托下,更显得二人爱情的不易与珍贵。

(二)用物品绾合剧情

利用重要物品绾合剧情是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的重要叙事方法,尤其在男女爱情剧中使用得更为普遍。王文胜剧作继承了这一传统,善于使用物品来结构剧情、刻画人物。

笔,象征知识才学,高雅脱俗,是才子佳人剧中常用的男女信物。《才女鱼玄机》就以笔为线索,绾合剧情。在第一场,李亿与鱼玄机分离时,将先祖所传之笔赠予鱼玄机,让她见笔如见人,以寄托情思。在后面的剧情中此笔又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第二场末尾,鱼玄机确认李亿已携妻赴任后,伤心欲绝,提笔写诗抒发哀情。写完后,猛然发现手中之笔正是李亿所赠,想去折断,又不忍心。笔在此处出现,外化了鱼玄机内心的矛盾和悲痛,使表达感情更为充分。另一次是在第三场中,鱼玄机在咸宜观里诗文候教,众人各展才华,不料作品粗俗不堪。鱼玄机备感失落,便想起了才华横溢的李亿,并取出他所赠之笔。笔在此处代表李亿的才华,与众人的庸俗形成对比,表现了鱼玄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王文胜选择笔作为贯穿全剧的重要物品,一方面符合鱼、李两人的文人身份,另一方面此笔也是表现人物心理、促进剧情发展的重要工具。

玉石器物在传统戏曲中也常常充当男女定情信物,是他们感情的象征。《海丝情缘》一剧中,玉簪是何春霖和赛莉娅的爱情信物。第二场,在何春霖和赛莉娅定亲时,他将母亲留下的玉簪作为爱情信物送给赛莉娅,玉簪象征了他们纯洁坚韧的爱情。第六场,在赛莉娅因染天花芳容有损后,自卑的她便要将玉簪还给何春霖,“还玉簪”象征着二人爱情面临危机,好在何春霖将真情置于容貌之上,用真心守护了他们的爱情:“我虽平凡无宏愿,但求同你两情牵。无论美丑与贵贱,不离不弃伴身边。”[16]p91玉簪贯穿全剧,见证了他们爱情的悲欢离合。《红土》虽然不是爱情剧,但王文胜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和增加作品的温度,设置了一个传递张红梅和赖荣成感情的牛角梳。它在剧中前后两次出现。第一次是在第二场中,赖荣成首次亮相,就送给红梅一个牛角梳,这时他们还是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牛角梳象征两人感情的基础。第二次是在第六场中,赖荣成意识到自己的狭隘短视,于是前来找红梅道歉,并拿出牛角梳请求她的原谅。张红梅也在得知赖荣成暗中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时,放下了对他的怨恨,接受了牛角梳,此时牛角梳象征着两人重归于好。王文胜利用牛角梳,给这一部农村改革题材的作品增添了不少温情,也使得赖荣成的形象更加丰满—— 他不只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还是一个善良、温暖的好丈夫。

(三)梦幻情境的使用

幻境是一种与现实相对的观念化的艺术世界,在这一“世界”中,一切都是想象和联想的产物,那些在现实中无法存在的人和事,人生中难以实现的梦想和愿望,都能在这里获得心灵满足和精神慰藉。王文胜剧作中幻境的使用,虽无整体性的结构作用,但对剧情发展、形象刻画、舞台氛围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才女鱼玄机》第三场使用幻境叙事,推动了情节发展。当众人在灯火阑珊的咸宜观内行拆字令时,鱼玄机却因思念李亿愁绪满怀,恍惚之中,进入了幻境。在这里,她看到了日思夜想的李亿,并与他互诉衷肠,不过很快裴夫人出现,搅散了她的美梦,将李亿带走。鱼玄机从幻境回到现实,精神还未清醒的她撞上了相貌英俊的陈韪,并将他错认为李亿。这段幻境设置,为鱼玄机错认陈韪提供了精神基础,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黄道周》第五场使用幻境叙事,表现书信内容和人物心理。当密使把洪承畴的信件呈给黄道周后,王文胜没有采取传统的方式由人物直接读出书信内容,而是打造了一个幻境让人物通过现场演绎来呈现信件内容。黄道周和洪承畴共同出现在舞台上,一起回忆同朝为官时的惺惺相惜,感慨当下各为其主的不同立场,充分展示了人物的脾气秉性和价值取向,形式新颖独特。王文胜利用幻境叙事,打破了时空场景的束缚,达到了抒情写意的充分自由。

(四)闭锁式的戏剧结构

一个剧目要想快速吸引观众注意,并在剧情发展中逐渐突出、深化主题,就需要有恰当的结构来组织情节。中国传统戏剧主要采取线性叙事的开放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王文胜的《才女鱼玄机》《海丝情缘》《黄道周》采取的就是开放式的结构形式,《谷文昌》《红土》等剧则采用了闭锁式的戏剧结构。闭锁式结构源于话剧的情节结构方式,它善于从事件富有戏剧性和吸引力的时间点切入,让人物一出场就面临着艰难的处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种结构形式使矛盾更集中,情节更紧凑,更能抓人眼球。京剧《红土》从泥流发生、村民慌忙逃跑的时间点切入,场面激烈,气氛紧张,吸引观众目光。同时,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自然环境恶劣,泥流频发,村民苦不堪言,也初步凸显了张红梅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形象,为接下来她承包荒山、治沙种树的行为埋下伏笔。同样,在芗剧《谷文昌》中,剧作并没有直接讲述谷文昌为村民改变敌伪身份的事,而是以国民党在东山岛抓走渔民、家属痛苦无助的场景开始,烘托了悲伤的舞台气氛,为故事的开展打好情感基础。这种开场形式有利于观众较快融入剧情,理解剧中人物的各种表现。这种闭锁式的戏剧结构比平铺直叙的开场更加节约戏剧时间,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王文胜在剧作中利用丰富多样的叙事手法,为舞台呈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特色鲜明的舞台设计

王文胜认为,“舞台是剧本的最终归宿”,“剧本创作是整个戏剧创作过程的起点而已,就如同建高楼,只是夯实地基罢了。没有搬上舞台, 戏剧创作是不完整的”[2]p62。在实际创作中,王文胜也始终贯彻着这一理念。如他喜欢插入歌舞表演显示地域性,利用插科打诨增强喜剧性,通过场面描写增强抒情性。

(一)地域性的歌舞表演

戏曲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不光需要典雅的唱词和音乐,还需要有精彩的歌舞表演来丰富演出形式,吸引观众注意。王文胜作为一位注重舞台表现、深谙舞台技巧的剧作家,常常根据剧情需要设置歌舞表演,体现浓郁的地域性和民间性。芗剧《谷文昌》是以东山县自然人文环境为背景展开剧情、塑造人物的。此地东临台湾海峡,南濒南海,是典型的海岛环境。王文胜为了体现东山的自然环境和闽南特色,在剧中穿插了一些当地的民间歌舞来创造环境,渲染氛围。如渔歌:“海水苦,海水咸,阿哥讨海风雨颠。阿妹在厝痴痴等,兄妹恩爱心相连。”[14]p100这首描写阿哥阿妹生活艰苦、相亲相爱的渔歌,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它在剧中出现三次,都是在妻子思念丈夫、感慨生活艰难时吟唱的,用以表现敌伪家属妇女的辛酸苦难,烘托了悲伤的舞台气氛。在第七场中,当敌伪家属身份改变时,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喜异常。舞台提示道:“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天喜地,跳起富有东南沿海地域特色的歌舞。女村民们也取下脚穿的木屐打起节奏。”[14]p123木屐是东南沿海地区居民在生活条件低下时期穿的一种鞋子,王文胜将这一物件融入到歌舞表演中,既展示了很强的时代感,又有生活气息,对增强故事的真实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此外,《海丝情缘》中的歌舞表演也极具地域特色。本剧故事在中国和西班牙两处展开,尤其当故事发展到后半段的时候,浓郁的异域风情和海港特色展现无遗。尾声中,王文胜对何春霖和赛莉娅的婚礼场景描述道:“港口码头,桅杆林立,西国风情浓郁。众人簇拥何春霖、赛莉娅上……年轻人跳起欢快的舞蹈。”[16]p92根据现场照片可以看到,歌舞演员身着民族服饰翩翩起舞,现场表演欢乐喜庆,展现了丰富的民俗风情,令人耳目一新。

(二)喜剧性的插科打诨

王文胜剧作喜欢运用喜剧性的插科打诨来调节氛围,抑或利用喜剧性的人物来推动情节发展。李渔认为科诨是看戏人之“参汤”,能“养精益神,使人不倦”[17]p61。王文胜剧作喜用科诨提高舞台观赏性,增强观众观剧兴趣,他说:“戏曲剧本要留给演员更多展示技艺的空间,能唱则多唱,能做则多做,能念则多念,能打则多打。”[2]p62就如《谷文昌》一剧,它是一部反映干群关系的现代剧,紧张严肃的场面比较多,尤其在写到敌伪家属的时候,如果舞台总是呈现一种氛围,就很容易造成舞台沉闷单调,使观众感到压抑。王文胜通过人物间语言、动作的嬉闹,有效调节了舞台氛围。如在第一场,海姑和海蛎嫂等人不想种树,就调侃刘技术员,让他学乌龟爬,将他翻得四脚朝天,原本无精打采的人们瞬间变得兴致勃勃,场面也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了可看性。

此外,王文胜还喜欢用喜剧人物来营造喜剧情境,推动情节发展。如《红土》中的四喜就是一个思想不坚定、小农意识浓重的喜剧人物,他的存在虽无结构上的作用,但在剧中多次出现,起到了活跃舞台氛围、促进主人公行动的作用。如他怂恿张红梅承包荒山,为李老四勒索张红梅虚张声势,争抢被雨水冲走的树苗,最后看到张红梅建成蓄水池后,又想要回来投资入股,前后的态度变化将四喜游手好闲、懒惰自私、极易受鼓动的性格表露无遗。再者,他与杨春秀的互动也增加了这一形象的油俗气与市井气。四喜是这部剧中唯一的喜剧人物,在剧中行动自由,语言直白犀利,充当了活跃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

(三)抒情性的场面描写

王文胜剧作非常重视场面描写,一是为了凸显舞台性,二是为了增强抒情性,三是为了兼顾观赏性。他要求戏曲舞台简洁、空灵,为抒情提供服务[2]p62。为此他将叙事交代和舞台提示部分大量减少,将营造舞台氛围作为重点内容。如在《谷文昌》第五场中,谷文昌和老战友赖东升在海边喝酒,讨论为敌伪家属平反的问题,场面设置是“月光如水,海风习习”,环境安静又诗意。二人在对话中,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忧愁眼前的艰难处境,表现了谷文昌当时无计可施但又不愿放弃的坚定决心,刻画出一个“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18]p12的好干部形象。王文胜在抒情时,没有口号,没有图解,以诗意的画面表达了人物的心理情感,朴素自然,水到渠成。又如在《红土》第六场中,平台和蓄水池刚刚建成,张红梅夫妻也重归于好,可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又使村民陷入紧急状态,场面变得混乱不堪。人倒台塌后,场面平静下来,众人等着张红梅表态。这时她“环顾众人,缓缓蹲身捧起红土”,唱道:“红梅我手捧红土泪满眶,不由得阵阵揪心痛断肠。多少回束手无策临绝望,多少回自抚心伤自彷徨……红土心中千斤重,期盼红土吐芬芳……誓让这荒山披绿装。”[15]p166动静结合、悲喜交加的场面将剧情推上高潮,为人物抒情营造氛围,积蓄力量。情感激昂的唱词抒发了张红梅对红土地的深深情感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坚定信心。

综上可知,王文胜剧作喜用地域歌舞,注重舞台观赏性;穿插人物科诨,调节观众心理;重视舞台抒情,烘托演出气氛,将观演综合起来考虑,取得了良好的舞台效果,在福建剧坛成就突出。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傅翔评价王文胜:“他是堪当重任的沉雄稳健的实力派,是我省剧坛的中流砥柱。”[19]p43~45

四、结语

本文所述及的五部剧作,除了《才女鱼玄机》外,其他四部都是应邀之作,所以它们的思想内容都充满了“雅正”的诗教传统,传播了正能量。在题材主题上,王文胜通过摭拾材料,弘扬赞美了人物的男女之情、忠烈之情、爱民之情以及爱乡之情,表现了王文胜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文学责任感。在叙事艺术上,他通过对举式的人物突出主要形象,利用物品绾合剧情,在梦幻情景中叙事抒情,运用闭锁式结构组织剧情,表现了戏曲艺术的丰富多样。在舞台设计上,王文胜利用地域歌舞、插科打诨以及场面描写来营造简约、诗意、凝练的舞台场景,烘托人物形象和情感。王文胜的剧作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如他贴近人情人性的诗性表达,延续戏曲风化教育的功能传统,符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又有自己的开拓创新,如他对舞台性、抒情性、观赏性的重视,在写作现实题材剧时,能够有效规避口号化、模式化的流弊,抓住人物的闪光点,刻画出平凡又独特的人物形象,体现他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

注释:

[1] 蔡福军:《在爱编织的罗网中走向死亡—— 评京剧〈大唐才女〉》,《福建艺术》,2011 年第6 期

[2] 王文胜:《舞台是剧本的最终归宿——浅谈〈才女鱼玄机〉的创作》,《福建艺术》,2010 年第2 期

[3] 鲁迅:《我们要批评家:鲁迅杂文精选集》,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年版

[4]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

[5](明)万应隆:《三峰传稿•黄道周传》,《丛书集成初编》,第642 册

[6] (清)蒋士铨:《冬青树自序》,《蒋士铨戏曲集》,北京:中华书局,1993 年版

[7] 王评章:《王文胜创作剧目选•序》,《王文胜创作剧目选》,厦门:厦门文广影音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8]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济南:齐鲁书社,1992 年版

[9] 黄道周:《黄漳浦集》卷21,《王文成公集序》按语,清道光十年(1830 年),福州陈寿祺刻本

[10] 王文胜:《黄道周》,《王文胜创作剧目选》,厦门:厦门文广影音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年版

[12] 冀昀:《尚书》,北京:线装书局,2007 年版

[13] 参阅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市群众路线教育办编:《谷文昌精神的时代意义》,漳内书第22 号

[14] 王文胜:《谷文昌》,《王文胜创作剧目选》,厦门:厦门文广影音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15] 王文胜:《红土》,《王文胜创作剧目选》,厦门:厦门文广影音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16] 王文胜:《海丝情缘》,《王文胜创作剧目选》,厦门:厦门文广影音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17] (清)李渔:《闲情偶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版

[18] 吴兹明:《芗剧〈谷文昌〉导演阐述》,《吴兹明导演阐述》,海口:南方出版社,2020 年版

[19] 傅翔:《知难而上,点石成金——王文胜与他的〈谷文昌〉》,《福建艺术》,2019年第2 期

猜你喜欢
黄道周玄机红梅
江陵愁望寄子安
黄道周和徐霞客的灵通山印记
黄道周之灵通山行迹考
天文学侦探系列——古文中的玄机
刷牙中的“玄机”
在常识中破解历史的玄机——一节初三复习课泛起的联想和思考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黄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