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背景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与路径探析

2022-03-25 00:39江世明许馨柯
河南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智媒科研成果科技成果

江世明 许馨柯

(1.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智媒时代已然来临。智媒时代具有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四大特征,其不仅促进了新媒体的迭代发展,还彰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首先,从技术角度而言,智媒发展带动了技术发展和经济总量提升。其次,智媒成长带动和推动着关联的经济行业指标增长。再次,智媒的社会文化属性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和巩固不可忽视且需注意应对的,这包括了其积极成分以及伦理失范与校准的问题。智媒时代的特征适应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新问题,需要高校、政府科研管理部门、企业等各方进行主动性应对和解题性思考。

1 高校科研成果与智媒时代的契合关联

1.1 直接关联:研究新媒体本身价值而产生科研成果

各高校设置的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以及工科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学科专业,其教学和学术直接面对的就是新媒体行业。以上类别的学科专业在科学研究方面可针对当下媒体的内在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提供发展建议以及技术改进方案。研究对象聚焦媒体行业、产业、事业的科研成果必然与新媒体建构起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发展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样本,这符合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基本逻辑。同时,高校以新媒体内容供给、传播方式、价值实现等自身特性为直接研究对象,解构新媒体现象、新媒体特征,并为新媒体行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持。

1.2 环境关联:研究新媒体背景价值而产生科研成果

新媒体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搭建起了无形的虚拟世界,为人类世界提供了一个看不见却深受其影响的生存背景。至此,人类面对三个世界:现实世界、精神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因为出现得突然、影响力深刻,正改变着众多行业、产业以及人类生活方式。基于此,高校的科学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重新审视和聚焦新媒体环境中的原本事物。高校的科学研究和新媒体自然建构起了一种以研究新媒体环境影响为力向的契合关系,可以称之为“环境关联”。如《黄河流域灌区数字孪生方法与智慧调控》《我国数字经济安全的动态预警、治理机制和法律保障研究》《数字金融有效支持实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重心各异,但研究的前提都是在智媒时代的背景环境下进行的,是为环境关联。

1.3 平台关联: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价值为主的科研成果迁移

“平台”简单讲就是“中介”,为甲乙双方提供沟通的机会和渠道。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而言,较为显著的瓶颈就是校方、政府、企业方三方关系松散,沟通不畅。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的新媒体平台完全可以促进相关方沟通、了解,加速关系的建立。高校方可以通过在虚拟空间中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进行传播释放;企业方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阅知高校方科技成果信息,也可通过同样方式进行需求信息释放;政府方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高校管理。高校科研人员、产业行业的企业、科技爱好者等不同角色用户根据自我需求,皆可从平台中获取信息。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五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创新)之一,科学研究的职能固然重要,但高校最重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在建设利用平台方面的主动性不足,由谁建设、管理线上科技成果展示、转化、交易的平台,并使其发挥作用,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2 智媒逻辑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分析

2.1 扩大高校科技成果形式的认知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第二条规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成果。长期以来,科学界和教育界普遍认为科技成果分为三类: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类成果和软科学成果。

新媒体的思维介入为科研成果形式的类别拓展和人文社科类成果的转化提升提供了可能。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质是知识的移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凡高校科研人员运用自身的技能、技巧等知识为社会提供的技术服务,以商品化形式获得服务方的反馈,都应该可被认定为成果转化行为。一是新媒体内容支持型科研成果。高校借助科研人员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能力,组建团队创作出的原创性内容,为新媒体企事业单位提供内容支持的智力劳动成果,统称为此类型。如原创网络电影、网络电视剧、微电影,纪录片、微纪录片、高水平微课、微讲堂、原创性影视栏目、音乐作品、数字化影视呈现的舞台创作类节目、电子出版物等。这一类大多归属于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范畴。二是新媒体技术支持型科研成果。高校借助科研人员的研究,产出优化提升改进新媒体环境的技术型成果。如5G网络技术研究和改进、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智慧城市建设支撑的技术、物联网等自然科学类科技成果。这类成果大多归属于自然科学类科研项目范畴。三是新媒体内容技术结合型科研成果。此类成果既涉及新媒体内容供给又需要新媒体相关技术的支撑,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类型的科技成果。如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主持研究的“大数据+学术地图”项目,在新媒体内容和新媒体技术层面做到了融合化运用研究。该项目试图建立“学术地图发布平台”,将海量的中国文史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展开数据库的建设和空间分布的可视化分析,从空间维度展示中国的人文与历史。

2.2 聚焦新媒体领域,开展针对性科学研究

通过梳理分析,高校可以根据拥有学科专业特点,组织专门科研人员就新媒体作为研究样本开展针对性研究。理工类专业建设能力较强的高校可设立“新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组织专门科研力量针对新媒体的技术升级、改进、优化进行自然科学研究。通过研究申请获得技术专利,再通过技术专利转让,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人文社科类专业建设能力较强的高校可设立“新媒体内容研究和供给中心”,主要针对新媒体的媒体属性进行研究和创作。长期以来,基础理论成果因为价值的评估难度大、无法准确量化导致其直接转化率不高,研究结果停留在理论层面裹步不前的现象较为普遍。新媒体环境的充分利用,可以打破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转化难得瓶颈,其基本的做法:一是针对某媒体的内容需求进行研究分析,强化研究的实效性。二是结合学科专业设置,将媒体内容创作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创和高质量遴选,累积媒体内容资源。三是组织校内外专门研究和创作人员进行精品力作打造,开展专项创作。四是通过和对应新媒体企业进行合作,将累积到一定量的媒体内容资源迁移至线上,实现价值转化。

2.3 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科技成果的分类建立资源库

2.3.1 对科研成果进行分类管理。目前高校累积大量的科技成果很大一部分仅仅承担着晋级职称的作用。这个作用一旦发挥完毕,科技成果的使命也就随之完成,之后便静躺在数据统计之中,很难走向社会,完成转化。更加值得深思的是,此类科研人员并未预设转化的可能性。这种思维和行为显然与科学精神无法兼容,甚至存在冲突,高校科技管理需要加以引导和抑制。建议在分类管理中可认定为“职务型科研成果”。受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成果,因其在研发初起就是为了转化和服务而做的研究,这样的科研成果在分类管理中可认定为“转化型科研成果”。若先有科研成果的诞生,后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了转化,在分类管理中可认定为“职务和转化兼备型科研成果”。分类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校内外专家组审核最终确定。

2.3.2 建立线下线上科研成果资源库。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在智媒背景下,结合高校自身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逐步建立自己的线下科研成果资源库。待该资源库具备科研成果存储、检索以及待开发功能。逐步降低“职务型科研成果”的占比,重点加强对“转化型科研成果”和“职务与转化兼备型科研成果”进行线上存储和工具化管理。同时,加强与同类型高校、关联性企业的共建共享,逐步建立线上大型综合性科研成果资源库,通过设卡技术处理,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适时建立与企业的科技信息互通,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机会和效率。

2.4 利用自办或联办新媒体类别的经济实体,直接实现科技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创办了经济实体,如北京大学成立的方正集团,清华大学建立的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和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南开大学创建的戈德集团有限公司。自办实体模式指的是高校以政府政策文件和法律为基础,自己创建公司和成立企业,凭借自身的实力对科技成果进行直接转化。这种模式要求高校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学校品牌的号召力,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实现的难度较大,并且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不具有盈利职能,在开办企业的过程中会出现产权不清、机制不顺、资金缺乏、管理薄弱、市场意识不强等问题。目前高校虽有自办公司,但多是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自身资源整合开发,参与市场竞争,科技含量不大,科研转化职能缺失。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高校通过自办经济实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为可能。以艺术类高校为例,首先,构建教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创作的能力,加速高质量艺术精品的产生,以此作为新媒体供给内容,做好商品化准备。其次,自办或联办文化艺术类中小微公司或企业,如演艺公司、设计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等,这类公司因为规模不大,启动资金不多,风险系数随之降低,在经营中具备重智力、轻资产的特征,灵活性强。最后,进行线上线下服务推广,如原创话剧可在线下演出、线上点播,实现经济价值;原创影视作品通过自建短视频号进行传播,体现内容优质特点,吸引、累积大量用户,按照视频网站的盈利逻辑实现原创作品商品化推广。

2.5 建立线上科技成果信息披露和服务平台,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

智媒时代,新媒体的平台属性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应具备清晰的互联智联平台意识,高校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方需形成“成果转化+互联网”的思维模式。

2.5.1 散点式线上科技成果信息披露。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的科技成果相关信息体现出“散点式”特征。一般表现为:高校将自己的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化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将部分信息通过线上发布出去;企业将自己的技术需求、服务需求通过线上路径发布出去;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将科技成果转化文件以及自己掌握的科技成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予以推介。散点方式虽然契合互联网环境,但被动性发布和主体需求关系间形成割裂,成果转化效果效率有限。

2.5.2 协同式线上科技成果信息披露与服务平台。结合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力量,创建线上转化和服务网站,使其成为科技成果管理和转化营销的平台,构建起各方的协同关系,以此促进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政府应当是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的主体。信息网络平台主要是以信息服务为目标,提供科技情报、技术评估、科研成果、市场需求、科技金融等信息,保证市场供求信息渠道畅通。高校及时发布申报报成功及在研科研项目,既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吸引需要该课题的企业注入资金,还可以获得从事该项目或者对该项目感兴趣的其他研发主体的帮助,以避免重复研究,造成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及科研资源的浪费。企业在网站上登记需要研发的课题及其他需求,供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主体参考,并选择具有价值的课题进行合作研究。网络平台的注册用户不限于高校、企业,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在线咨询和完成交易;也不限于国内、国外,提高科技成果的传播范围,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化视野,缩短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距离”,有效化解高校科技成果存量多、社会企业等成果需求强与实际转化少的矛盾,推动高校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

2.6 选择新媒体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或联合创作,实现“定制式”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和企业合作研究科技成果是高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促进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形式,也是高校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的必然路径。智媒时代,学校可以选择新媒体类企业,通过协议与之确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新媒体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技术需要、管理改革、服务需求等问题,由企业投入资金给予高校,共同建立专门研究机构或团队。高校主导研究,把研发、制作的成果交给企业,并为其提供后续技术服务。即校企合作或校企共建,双方可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获得各类资源,包括课题、资本、技术、人才、成果等,这些因素在合作过程中得到传递、分享、组合,由此产生新的创新力。

3 结语

智媒时代的核心逻辑是把所有的东西都联结在一起,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会在某个层面或多个层面被介入无形的庞大的网络中。互联网通过智能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逻辑,促进了人类的又一次进化。这本身既是人文景观,又属科技范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更新的重要力量,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智媒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

猜你喜欢
智媒科研成果科技成果
科研成果转化
智媒时代新媒体副刊的出路在哪里?——以封面新闻人文副刊为例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智媒时代,新技术如何为新闻报道赋能——新华社AI合成主播在新媒体报道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智媒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智媒高速”在天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应用设计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