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薇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肝细胞中发生的癌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作为我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多数患者在病情确诊时已经进展为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一般[1]。随着介入放射医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栓塞术成为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应用效果显著。但这种治疗方式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如何开展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2]。本次研究中提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中,评价其实施效果。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研究对象为83例肝癌介入术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41例)和B组(42例)。A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5.32±3.41)岁。B组男、女各21例,年龄最小者39岁,年龄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53.42±3.5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①原发性肝癌。②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晚期。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④患者及家属对本试验享有知情权。排除标准:①曾进行放、化疗。②受访期内死亡。③存在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
1.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肝癌介入术治疗,术中取仰卧体位,于右股动脉穿刺,手术区域常规消毒,铺设无菌单,局部浸润麻醉后实施穿刺,置入导管在肝总动脉,造影后根据血液供应情况选择肿瘤供血血管,依据肿瘤大小、位置、肝功能情况,注入化疗药物。之后对血管实施动脉栓塞,栓塞剂采用碘化油或明胶海绵,术中向肝固有动脉内注入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术后拔除导管,于穿刺部位压迫20 min,并进行加压包扎,送回病房。在治疗期间做好相应的保肝措施治疗。
A组在肝癌介入术后实施常规护理,于穿刺部位应用沙袋加压止血6~8 h,保持绝对卧床24 h,术侧下肢伸直体位,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与术侧肢体皮肤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间隔1 h监测1次体温、呼吸、血压、心率水平。若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血压波动、脉搏细速等情况,及时开展急救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实施整体护理干预:①术后心理护理。肝癌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一旦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常便会丧失治疗信心,不仅表现为对肿瘤的恐惧,还表现为担心手术实施效果以及为对医院环境不适应、医护人员不信任等情况,依据患者的病情、临床症状,适当安慰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其克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音乐、电视节目等方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鼓励其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该疾病。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告知患者相关疾病知识,使其认识到良好的心态在肝癌治疗中的重要性,确保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给予患者呼吸训练指导,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化疗栓塞综合征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发生的化疗栓塞综合征相关情况,对患者的腹痛、穿刺部位出血状况进行密切观察。针对部分患者耐受力差,给予镇痛处理,密切关注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异常,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④肝肾功能护理:在栓塞化疗后,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肝功能一过性异常,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在术后向患者详细解释关于肝功能指标升高的原因,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担忧,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此外,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与癌细胞坏死所产生废物需经肝肾代谢,若肝肾功能受损会影响代谢排出,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通过排尿促代谢。观察患者的尿量、性状、颜色,增加日常饮水量,及时补液,排出毒素。安排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护肝治疗及高热量饮食,日常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预防肝性脑病。⑤恶心呕吐护理:化疗药物会对患者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给予患者胃复安肌注缓解患者症状。一般轻微恶心呕吐症状3~4 d可改善,病情严重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进入气管而出现气管功能障碍,防止发生细菌移位。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包括局部出血、尿潴留、恶心呕吐、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②生存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QOL-C30)评分[3]:术后1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由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构成,单项分值25分,生存质量与分值呈正相关。③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4]:该量表包含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辅助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单项分值3分,分值越高指示睡眠质量越差。④统计两组研究对象术后1年生存率与护理满意情况。护理干预结束后发放护理满意调查问卷,由患者根据自我感受填写满意、不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QOL-C30、PSQI评分)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并发症发生率)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A组低,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QOL-C30评分比较 B组患者的QOL-C30评分明显比A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QOL-C30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QOL-C30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PSQ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障碍、辅助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评分及PSQI总分显著比A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PSQI评分比较(分,±s)
2.4 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A组术后1年存活21例,生存率为51.22%,护理满意32例,不满意9例,B组术后1年存活32例,生存率为76.19%,护理满意40例,不满意2例。B组患者的术后1年生存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5、5.332,P<0.05)。
肝癌的发病率较高,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二。该病在男性群体中多发,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右上腹隐痛,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5]。临床上多通过手术、介入等方式对肝癌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介入术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显著[6-7]。然而,由于患者对该术式缺乏认知,以至于面临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因而,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肝癌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具备系统性特征,应从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强调整体性[8-9]。常规护理仅为患者讲解介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护理工作缺乏全面性[10-11]。整体护理则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始终秉承现代护理理念,使护理工作包含生理、心理、家庭等方面内容,实施效果更加有效[12-13]。
在肝癌介入治疗后应用整体护理,需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化疗栓塞综合征、肝肾功能、骨髓抑制护理等方面开展工作。肝癌患者因受疾病影响,难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对介入术治疗效果、安全性缺乏认识,心理问题突出[14-15]。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便于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而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有助于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状态[16-17]。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对肝癌介入术的认识和了解,使其在术后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加强呼吸训练,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化疗栓塞综合征、肝肾功能、骨髓抑制等系列护理工作则非常具有针对性,有助于预防各类并发症,以免发生局部出血、尿潴留、肝功能衰竭等不良情况[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B组患者的QOL-C30评分比A组高,B组患者的PSQI总分比A组低,B组术后1年生存率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肝癌介入术后应用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局部出血、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睡眠质量等得到明显改善。肝癌介入术后实施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肝肾功能护理、恶心呕吐护理,通过这一系列护理干预,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21]。
综上所述,在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中实施整体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睡眠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本次研究中搜集到的病例资料有限,以至于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后续将搜集更多的病例资料,再次开展研究,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