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斌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河水利管理处,甘肃 武威 733006)
为了适应大田节水技术的应用,深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节水增收,对玉米生育期的灌水进行了观测,通过记录对比分析玉米需水量。加强组织宣传培训,认真学习节水知识,对用水户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使广大用水户了解大田玉米灌溉的技术要点,因地制宜地编写配水方案,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结合灌区用水户大田玉米种植情况,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编制相应的配水方案,做好节水工作。积极引导广大用水户主动参与到大田玉米配水模式的示范应用中,在确保水权总量不突破地前提下,达到丰收增收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确保大田玉米配水模式能够顺利推行。针对黄羊灌区种植大田玉米节水技术的要求,结合实际的示范点进行不同模式的用水量及效益对比,及时找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逐步完善、推进黄羊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保障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行大田玉米的节水灌溉技术,能达到节水增收的目的,对提高农民节水增收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以推进农民用水户应用大田玉米节水灌溉技术为核心,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水增收效益为目标,以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优化配置为内容,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公众参与的供用水新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培训,各用水协会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密切配合,认真学习大田玉米灌溉配水模式,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动员,使农民掌握节水灌溉技术要点。按照大田玉米种植模式,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水灌溉制度,细化斗、农渠系供水方案,加强田间用水管理,为灌区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全面推行以全膜垄作沟灌玉米为主的大田节水技术,本着实验总结、示范带动、推广应用的原则,结合灌区实际,实行重点示范与逐步分区域推广相结合的推广方式。
对灌区大田节水技术推广区域种植的农作物,供用水上坚守用水总量宏观控制,严格用水微观定额管理指标,把灌区供水调配方案与实际用水管理相结合,把轮次水量分配与作物需水规律相结合,建立供水管理和作物需水灌溉相结合的机制,保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灌区的配水方式要逐步适应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当上游来水偏少,供水量不足时,对以渠系为单元进行区域化连片集中的全膜垄作沟灌玉米,可采取适时优先供水。宣传和动员用水户合理用水,逐步提高单方水效益。
统筹兼顾防汛、调水、灌溉,水资源调度应逐渐适应灌区区域化、产业化、高效益的农业种植模式,通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供用水制度,为各类节水技术发展提供用水保障和优质服务。
针对黄羊河灌区目前主要推广的大田作物种植模式,结合配水、供水和用水3 个环节以及不同供水水源,提出3 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配水模式,即全膜平作配水模式、地表水全膜垄作沟灌配水模式、地下水全膜垄作沟播沟灌配水模式。
根据黄羊河水库汛期控制的有关规定,结合黄羊河上游时段来水特点与水库调蓄能力,针对大田作物生育期需水规律,进行灌区供用水平衡分析,以水定种植规模,以水定种植结构。
目前全膜平作模式已在全灌区推广,全膜垄作沟灌栽培技术已选择田间配套种植,地块平整,土壤条件好,用水组织较强的协会开展试点,3 种配水模式均要求作物进行区域化种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配水模式的实施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实施主体是农民用水户协会和用水户,乡(镇)水资源办公室和水利技术人员应加大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充分激发用水户的自我管理。
在灌溉过程中灌区实行以干、支、斗渠为单位统一灌溉,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利用好有限的资源。
调整配水方式,实行多口分流。在灌水过程中,斗渠流量控制在0.2 m3/s 之内,且应选择开2~3条地头沟同时灌水。
所有协会要按全膜平作大田玉米面积编制配水到户、分时到田方案。各斗、农渠沿水流方向对地块进行编号,按设计灌水定额把各轮次的配水量依据渠道利用率折算到地块,根据农渠的供水流量计算出每块地灌水需要的时间。灌溉过程中严格实行分时到田的灌溉方式,按地块序号逐块进行灌溉。
应在斗渠和农渠分水口配上量水设施,为灌溉期间准确调水、分时到户创造良好条件。
实施田间灌溉的主体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各协会及用水小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灌水组织,严格按配置方案落实全年各轮次配置的水量。初拟灌溉制度(参照市农技中心2019 年田间验证结果),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灌水时间与灌水定额分析1
表2 灌水时间与灌水定额分析2
全膜垄作沟灌玉米以斗渠为区域种植,种植面积达到98%以上。实行以支、斗渠为区域统一配水的方式。
斗口供水流量控制到0.308 m3/s,按2 条农渠灌溉,每条农渠流量0.154 m3/s,农口流量大于0.154 m3/s 时,应同时在多块或多块以上的地块进行灌溉。
垄膜沟灌玉米适宜的单沟流量控制在0.05~0.08 m3/s,以避免灌水过程中垄面被淹,造成水量浪费。在灌溉时要根据农渠流量确定逐沟灌或多沟灌,当田块进水口流量在0.05 m3/s 以下时,一般进行逐沟灌;当进水口流量在0.154~0.308 m3/s 时,一般进行多沟灌,且预留地头沟,不进行地膜覆盖,以便于向各垄沟输水。
应在斗渠和农渠分水口上配置量水设施,为灌溉期间准确分水、分时到户、配水到田创造条件。
要求在灌溉前对垄沟进行整理,保证输水畅通,所有协会按全膜垄作沟灌玉米面积编制配水到户、分时到田方案。各斗、农渠沿水流方向对地块进行编号,按设计灌水定额把各轮次的配水量依据渠道利用率折算到地块,根据农渠的供水流量计算出每块地灌水需要的时间,灌水时按地块序号灌溉。灌溉时要结合现状, 地块长度在100 m 以上时应引水至2/3 处分区灌溉。
按支渠续灌、斗渠轮灌的方式进行配水。将各轮次作物的配水量依据面积、灌水定额和渠道利用率折算到地块,根据农渠的供水流量计算出每块地的灌水时间进行灌溉。
实施田间灌溉的主体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各协会及用水小组必须建立健全管水、灌水制度,制订严密的田间灌水方案,控制灌水定额,控制进入田间流量,落实轮次配置水量。初拟灌溉制度(参照市农技中心2019 年田间验证结果),具体情况见表3、表4。
表3 灌水时间与灌水定额分析3
表4 灌水时间与灌水定额分析4
以机井农(井)渠为单元进行区域化种植,区域化种植面积达到95%以上。实行以农(井)渠为单元的统一供水灌溉方式。
根据灌区机井井口流量0.033 3~0.044 4 m3/s,流量小于0.03 m3/s 的进行逐沟灌,大于0.03 m3/s进行多沟灌,以不淹垄面为原则。
田间实行配水到户、分时到田措施,所有协会按全膜垄作沟灌玉米面积编制配水到户、分时到田方案。农井渠沿水流方向对地块进行编号,按设计灌水定额把各轮次的配水量依据渠道利用率折算到井口,根据机井单位提水量计算出每块地灌水需要的时间, 逐一分配到每块地上,灌水时按地块序号灌溉。灌溉时要结合灌区现状地形条件、地块长度在80 m 以上时应引水至1/2处分区灌溉。
实施田间灌溉的主体是农民用水者协会,各协会及用水小组必须建立健全管水、灌水组织。制定严格的田间供水方案,控制灌水定额,落实轮次配置水量。初拟灌溉制度(参照市农技中心2019 年田间验证结果),具体情况见表5、表6。
表5 灌水时间与灌水定额分析5
表6 灌水时间与灌水定额分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