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椿
摘 要:世界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下,由于受其发展的制约,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在现状下亦不可或缺。其发展的核心依旧是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为重点,对于汽车产业人才的培养,就要从课程的开发,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依据,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本文就针对《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的开发,从根据我国汽车行业市场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教学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教学计划的开发制定;课程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课程人才领域的开发研究几个方面为课程开发主方向,展开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世界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下,由于受其发展的制约,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在现状下亦不可或缺。其发展的核心依旧是以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为重点。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从49年后开始起步,现在已有60多年的发展史。起初我国内汽车产业的重点于大型商用车的制造,由此而创建的一批的柴油发动机企业为其服务,例如锡柴、上柴、玉柴等。而以小型轿车为代表的代步不是我国汽车发展的重点,所受关注度及对其的投入较少,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和人们需求的增加,乘用小轿车逐渐得到发展。但是由于技术原因,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几乎没有能力生产自主品牌小轿车,国内汽车市场处于被被几家合资企业垄断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与限制了我国自身对于家用轿车的国产化发展,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1世纪,随着国家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我们国家才开始逐步出现自主品牌家用轿车。随之发展的,我们国家自主品牌家用轿车发动机也是在10年前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国内重点汽车发动机企业有长城、吉利、华晨、奇瑞和江淮等汽车发动机企业。由于需求及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致使我们国家自主品牌发动机的技术及产品取得了飞速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加大,但是由于自身发展时间与 关键技术没有很好掌握,因此对于一些关键及促进发动机发展的技术,如涡轮增压、燃油电喷、高压共轨等核心问题,仍被外资企业把控和垄断,不能具有主导地位,只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严重制约[1]。因此,整体上,距离一线汽车厂商的差距很明显。国产汽车发动机之前一直沿用三菱集团的4G63系列引擎,近几年开始自主研发。不少自主品牌使用别的厂商淘汰的技术,比如启辰使用日产上一代技术。还有不少联合研发或者借鉴合资厂商的技术,比如上汽集团和吉利公司。像是哈弗品牌独立研发的,精神可嘉,但是技术差距不小,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一般,可靠性尚可[2]。
1 优化课程设计模式
优化课程设计模式,建立全新精简高效统一课程设计,形成产教结合,学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为学以致用,予教予学提供保障。
1.1 模式与格局
我国目前对于课程的设计是建立在产教两张皮,教材的内容设计与教学均沿用传统的模式,致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材对于在校学生的教学,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和教材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存在着腐朽的教条化、统一化、静态化、孤立化和脱离学生的就业现实生产生活等不利状况,不能很好的确立作为教育主题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创新机制,我国传统灌输式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对话形式单一与缺少灵活与活力,教与学、学与学个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只有呆板的授予与索取,缺乏对我们课堂教学丰富内涵的深刻挖掘的创新思维与意识,使得我们现在的学校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不仅没有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反而成了他们身心发展的藩篱,限制了对于我们学生最大成功环节自身潜力的发掘,使得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缺乏其灵魂,促进发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力量。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社会节奏,不能成为社会服务的充电站,而成为一种流于踏板与形式。
1.2 研究方向
学以致用,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与终极方向,在新背景与形式下的《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设计与建立,就既要求符合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与步调,紧跟时代脉搏,建立全新精简高效统一课程设计,又要具有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形成产教结合,学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課程设计与教育教学,使得课程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实现靶向教育,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插入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目标,增加了课程教育的适用性,摆脱传统课堂教育权威化、空洞化、孤立化、单一化模式导致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接收性、单调性和封闭性,致使学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造性,重接收而不注重实践,缺乏必要的归纳分析、逻辑推理能力[3]。这就要求现代的教育教学,教材设计,就要以学习的根本目的为出发,究其根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可以是我们在课程设计下的教育教学,在真真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予教予学提供保障。
2 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市场调研与研究,整合校外优势资源平台,完善科教结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育人模式,建立集教育、实训、培养,研发一体的育人模式。
2.1 思路与依据
对于《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以本课程市场需求为基本向导,在设计中,课程以学生的就业为其导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其基本目标、通过生产实践作为其主线、并以对于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为其指导、积极参与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在我们对《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教学开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下教学理念的贯穿与映射:1)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即学生学习的目的性;2)在学生学习期间对于工学交替的实施,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3)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即在学习过程中目的的引领作用;4)教、学、做一体化的场地,注重学习内容的消化及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不但学习理论,更要具有将其转化为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的培养;5)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融入到课堂教学理念,提高学习效工作率,进行课程设计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6)在对于课程开发时间过程中,要以任务驱动、融合项目驱动、充分利用角色扮演、辅以案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手-脑-心”一体的全方位的学习;7)在教学中,尤其注重现代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2.2 课程开发的目的
总体来说,每个院校每个老师都要有对于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责任与义务,要成为教师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程的开发,就是教师发挥行业能动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不断升华自身与专业能力提升的方法具体表现在:
2.2.1 动起来
提高课程开发,可以让所有的学校可行性资源都充分的被激励而“动起来”
我国地区经济有很大差别,导致了严重的行业的差别,致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符合自己特色的课程开发就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这样就可以使我国庞杂的教育体系灵活多变,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学校成为了课程开发的主体。
2.2.2 站起来
通过课程开发,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让所有的教师“站起来”和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课程开发,就要求教师要在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前提下,摆脱以前跪拜式教育模式。在对于《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对事物的参与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节中教与学为第一主体的优势与资源优势。
2.2.3 相互沟通,互惠互利
让与教育有关的人员与部门各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沟通,互惠互利”
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使得所有学校、教师、学生责任方向不明确。教育的根本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这就要求在课程定制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与学生需求,摆脱传统教育的盲目性。
3 创新创业模式
面向继承与创新的育人与产业应用,市场推广相结合,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模式课程开发的教育教学人才培育[5]。
3.1 课程开发
创新创业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开发中,“实践应用主导,课程与技能融通,应用于创新挂钩”面向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开发与教学中,充分利用与融合校企合作平台,以项目研究为驱动,对接行业标准,发挥共享实训基地的优势,校企共建,合作共赢[4]。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与最终服务对象,企业根据自己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制约其发展的的桎梏性问题提供方向,课程开发教育与学校教育要以全新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彻底摆脱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信息互通有无。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与课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当前课程开发的首要目标,亦是课程开发的主要方式与当务之急。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作为现代生活必备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汽车心脏的汽车发动机,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重要举足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赢在起步,就是对于《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的开发研究,要充分合理。
3.2 闭环评价体系建立
创新创业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开发中,形成以“基础能力,工程(管理/市场)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能力”为构架,以“能力培养”为衡量指标的课程评价指标的综合能力课程过程闭环评价体系。
现在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与需要企业精密联系的体制尚未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不够灵活,为此我们在课程建设与开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形成以“能力培养”为衡量指标的课程评价指标的综合能力课程过程闭环评价体系。课程评价體系是课程开发研究的指路灯,运用课程评价的三种模式。目标评价模式、CIPP模式和回应性评价模式,对课程目标进行监控,明确预设课程目标与实际达成的目标之间的差距,通过对课程目标的监控,逐步完善课程目标的建设,以来实现理想课程目标的实现。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对于《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开发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为其根本,通过培养综合能力的课程评价闭环体系的建立,校企合作、目标监控,充分分析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与将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综合“基础能力,工程(管理/市场)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能力”,主要以对其“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开发与评价体系,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逐步建立健全并完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体系,摆脱传统课程模式,培养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学生。
课题名称: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文靖,汽车发动机新技术发展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18):16.
[2]马天海,汽车发动机技术及其新进展[J].中国科技纵横,2014(21):96.
[3]方凌雁,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合作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6,(19):39-41。
[4]林智中,陈建省,张爽,课程组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5]高明醒.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图》在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中国建材科技,2021,30(02):185-18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