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2022-03-25 21:14王剑锋
群众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王剑锋

省委书记吴政隆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创建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徐州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蔬菜主产区。近年来,徐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總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统筹推进“三农”改革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徐州样板。

坚持创新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突出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打造创新生态,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试点。推动各地积极探索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创新试点,先后形成了搬迁扶贫“丰县典型”、农村改革“沛县品牌”、农房改善“睢宁模式”、空间治理“邳州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沂路径”、人居环境整治“铜山样板”、乡风文明建设“马庄经验”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创新案例。打造高规格的创新平台载体。着力抓好国家、省级宅基地改革、农村改革试验区等落地,推进黄河故道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牵头组建淮海经济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联盟,成立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淮海分中心,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甘薯研究中心、国内领先的大蒜研究中心,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5%。推进产创融合发展。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形成“48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其中大蒜产业集群产值达300亿元,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全市粮食总产超100亿斤,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83家,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居全省第一。

坚持协调发展,下好城乡融合“一盘棋”。聚焦城乡互促互补互融,打通要素循环瓶颈,补齐城乡融合短板,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不断完善融合发展“硬件”。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农村路、水、电、气、物流等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实现全覆盖,城乡供水一体化入户率、镇村公交开通率均达到100%。搭建要素流通“桥梁”。以“三乡工程”“企村联建”为抓手,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建立3家农业院士工作站、13个产业研究院和42个农业产学研基地,规划布局146个创新创业园区,累计吸引1.65万名人才能人下乡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19万人。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拥有农产品市场265家,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200亿元,实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持续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因地制宜实施“空心村”改造,高标准建设借水铸魂、依山塑形、傍田生景的农房改善项目,累计完成7.3万户农房改善任务,19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创建项目名单。全力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强化功能配套、制度配套和产业配套,让“老村庄”迸发出“新活力”。

坚持绿色发展,重塑宜居宜业“新形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更可持续、更富价值的乡村环境,厚植发展生态底色。大力优化生态环境。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全市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84.4%,全省、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相继在徐州召开。推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全域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和清洁达标村试点创建,全力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累计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2个、省级传统村落23个,建成美丽宜居村庄956个、绿美村庄768个。率先完成国家水流产权确权试点任务,新增162个省级水美乡村。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消减化肥、农药施用量,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为58.4%。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动计划,贾汪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铜山区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4个村被命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抢抓新基建风口,推进5G、大数据等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入融合,丰县获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乡村发展“增长极”。坚持强品牌夯基础,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升农业品牌影响力。发挥“徐州农好”品牌引领作用,推广“1+4+N”农业品牌体系,打造徐麦、徐薯、徐菜、徐蒜、徐蒡等特色产业品牌,培育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深化与国内城市合作共赢。积极搭建产销对接桥梁,在上海、北京等地举办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启动实施“徐州蔬菜进北京”行动,已建成上海蔬菜外延基地27家,年入沪果蔬量达百万吨。深度挖掘农产品出口潜力。发挥交通枢纽、开放节点的优势条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重点扶持邳州大蒜,沛县黄桃,丰县果品、牛蒡,铜山西兰花、青刀豆等出口基地建设,全市认定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区)12家,出口农产品种植面积、实验动物及饲料基地分别达9.18万亩、5万平方米,均居全省第一位。

坚持共享发展,展现共同富裕“新作为”。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民生事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确保脱贫低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平均增幅。全市扶贫工作连续5年在全省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徐州市、沛县扶贫工作获得真抓实干省级督查激励。不断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农村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农村教师资源供给,农村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100%。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六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农村困难人员救助力度,持续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强村富民。实施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行动计划,增强造血功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产业富民行动计划,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经济,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十三五”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99元,年均增长8.7%、居全省第三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深入推广“马庄经验”,繁荣乡村文化,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累计创建市级以上文明乡镇49个、文明村(社区)88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实现行政村和涉农村全覆盖。强化乡村治理,省级和谐社区达标率提高到97.76%。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徐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实现共同富裕上更加积极有为,在“四化”同步发展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以工业化思维和市场化办法“经营”农业,强化重大农业项目招引建设,深入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水平,创造更多农业发展“徐州典型”。纵深推进“三乡工程”,推进宅基地、承包地“三权分置”,推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成果,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审批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把农房改善作为重要抓手,统筹抓好人居环境提升、厕所革命、乡风文明塑造等重点工作,使农村生态大提升、面貌大改变。深入实施民生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富民增收,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弱项,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健全完善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