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中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对故障的处理

2022-03-24 22:50杨添兴
今日自动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动态化电力工程配电

杨添兴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东南区供电局,广东东莞 523690)

1 电力工程配电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优势

电力工程配电自动化实现了多个先进技术联合应用,作为集成化技术可实现远程电力工程实时操控,动态化确定其运行存在的不足予以处理,保障整个配电系统运行更可靠。电力工程配电系统自动化随着时间推移,其实际应用更成熟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但处于电力工程中应符合以下条件:①符合电力工程各环节技术要求,可对电力系统中设备、线路等做好系统性监测和管理,促使各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②确保自身技术应用安全,以免因技术引发安全事故,为作业人员带来各类不安全因子。③电力工程配电自动化技术应充分强化数据采集、处理水平,及时筛选异常信息,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保证电力工程配电系统运行可靠、安全。电力工程配电系统实现自动化应用,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升电力工程自动化水平。电力工程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力技术和管理层面,用于设备控制及其管理方面,显著提高工程信息化水平,推动其自动化、信息化发展。

(2)电力系统维护便捷。计算机作为实现配电自动化目标支撑,充分选用自动化对设备进行维护,依托远端计算机执行程序便可完成操作,显著提升整个维护效率。设备正式维护过程中,配电自动化无需专业人员前往现场操作,按照维护相关要求,输入相关指令和信息,便可依照程序完成整个设备维护。

(3)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效率。为实现配电自动化控制目标,应动态化更新内部设备,受原有技术等因素的干扰,电力工程现下利用设备结构较为简单,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完成总线统一控制目标,提高整个电力工程管理效率。

2 配电自动化系统构成及其功能

2.1 配电自动化构成

2.1.1 信息采集

处于整个电力系统中,信息采集整体结构较为复杂,电力系统整体架构包含三大模块,即配电主站层、子站层、终端设备层。①配电主站层。配电主站层作为整个配电自动化的“大脑”,对其进行动态化监控,分析配电设备和系统实际运行状态,选取多元化的策略协调终端和子站的关系,及时更新和分享设备实际运行数据,同时配电主站作为配电自动化实现人机交互的核心界面。②配电子站层。其主要属于配电自动化中间层,接收源于主站监控下达的指令,保证配电设备数据统一化收集和转发,其自身具备远程维护、自诊断等功能,及时接收并转发上级主站的控制命令,执行上级主站的指令,接收主站或其他时间同步装置对时命令,与整个系统时钟保持同步。③配电终端层。配电终端层作为配电自动化基础层,是整个系统核心构成,其是对配电设备实现远程检测和控制单元总称,完成对配电设备运输数据采集、处理、上传等功能。配电终端主要包含配变终端TTU、站所终端DTU、馈线终端FTU。

2.1.2 馈线自动化

电力系统中馈线自动化核心功能是监控与采集系统,正常状况下对配电电压、馈线电流、开关实际状况做好监控,促使线路开关可实现自动开/合闸动作,若整个负荷分布缺乏均匀性,可选取均衡化负荷方式,进而优化配电系统实际运行状况。此外,馈线自动化可及时切除线路内实际故障,并完成故障区隔离,以免导致整个故障范围扩大和延伸,以最快速度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从整体层面分析,馈线自动化运行自身具备可靠性、迅速性和安全性。

2.2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应用功能

配电自动化系统包含多方面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配网SCADA 功能。该功能作为整个系统关键功能,其主要涵盖对配电设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记忆等,相较于原有调度功能,与其衔接的设备多处于室外配电线路上,数量更多、运行环境更为复杂,对通信系统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更高,配电自动化比电网调度自动化更为复杂。②故障自愈功能。故障自愈功能核心任务目标是配电线路产生故障后,配电自动化精准、及时地对故障点判断、故障区域隔离和非故障区供电恢复,确保整个系统运行可靠、稳定。③负荷控制于管理。针对各类条件下用户实际负荷数据分析、处理,最终运行控制策略,实现多方面负荷管理,包含负荷性质、负荷分类等内容。④GIS联网应用与开发。GIS 系统作为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其建立主要是以地理坐标为核心,开发GIS 技术任务目标实现具有地理图背景的配电网运行管理,其充分与配电自动化系统联合应用,对配电网动态化监控和管理[1]。

3 电力工程中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电力工程配电自动化的实现,需充分以计算机为核心基础,实现工程相关系统控制监测,为整个系统运行可靠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效率。

3.1 现场总线技术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关键在于高效、合理解决电力工程配电智能化设备间通信状况,以及智能设备与控制系统间信息传递共享,从本质层面突破各设备间信息壁垒,多层次、多视角实现配电自动化应用目标。现场总线最为重要的便是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其具体实践工作基本原理为,正式开展电力工程配电时,专业人员借力现场总线及时将变送器进行动态化控制,并充分通过信号传输至控制室计算机内,利用计算机做好分析,联合数学模型完成数据判定分析,最终形成精准、可靠的程序指令实时传输至需控制智能化设备内,从本质层面保证设备自动化控制。当下总线技术高效化使用,关键目的在于全方位实现信息与网络无缝衔接,依托数字化信息完成智能设备远程控制目标,整个控制过程十分简易,且该技术可对多个途径设备做好精细化分析,深层次筛选更高价值的数据信息,明晰客户自身实际需求,缓解工作人员工作强度,保障电力企业正常工作。

3.2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应用

主动数据库核心优势在于,数据库系统具备主动实现服务功能,并通过统一化且便捷性机制实现多元化主动需求。主动数据库系统内部存在多个关键点,如监视器、数据库事件描述等。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将电力系统功能、技术作为核心主体,其基本应用原理为根据现下实际状态,科学、合理提供相应的自动化技术,电力工程中该技术主要体现在监控系统层面,其以触发机制为核心实现电力数据远程监控和设备运行过程操控,缩短数据输入和操作时间,提高系统整体工作运行速度。联合应用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该技术可对电力系统实现对象处理,为不同种类设备、模块创设对象情境,某个事件或时间节点触发后便可实现对象自动化处理。此种运行模式可确保电力系统高效、精准响应和增强主控能力,无人化操作进一步降低后续系统维护成本,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3 光互联技术应用

光互联网技术凭借自身优势,普遍用于电力工程中,其主要呈现在继电、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探测器不受局限性,可依托系统集成促使监控系统性能增强,利用光互联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全生命周期监控。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联合电子传输,可完成自身网络扩展目标,改善原有编程实际质量缺陷,基于电力工程运行多元化需求,完成系统内部编程结构优化重组,促使电力系统与工程契合度提高,增强电力系统灵活性。互联元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易控制及通信便捷优势,是提高电力系统数据采集、控制和实施操控核心点[2]。

3.4 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应用

伴随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化工、冶金等产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电能需求量持续性增加,电力系统整体负载日渐加剧,该条件下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功率大小,通过有效的无功补偿提高电能运输效率,最大限度发挥智能化设备应用优势,提高电网运行有效性,适应用户多样化需求。针对电力工程原有补偿而言,其多以无功补偿为主,依托三相电容器完成互补,但此种方式多负载为居民,其难以实现平衡性。三相对无功补偿实际需求量不尽相同,若仍沿用原有低压无功补偿,无法保证各相均衡性,且该技术自身并不具备配电监督功能,无法满足电力工程实际需求。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可进一步消除上述技术瓶颈,实现动态和固定补偿联合应用,应对负载动态化工作实际需求。同时,按照电力工程运行实际状况,实施分相补偿方式,可提高资源利用率,促使电网运行更具经济性,保证三相处于均衡状态。

4 电力工程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措施

4.1 加强信息和安全管控工作

为从本质层面实现配电自动化大面积应用,应积极强化信息管控力度,其工作方式是对配电网运行信息动态化更新,并存储分类此类配电网信息,为后续操作人员精细化掌握此类信息提供便捷。信息系统内存储信息多处于动态化更新状态,自身具有较强的精确性、实时性,配电自动化实现系统化的基础上,对操作人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提出新要求。整个配电网运行中,配电网系统数据库积极接收、筛选、存储等相关信息,自动化系统可及时完成现场反馈信息,释放正确处理指令,确保对配电全生命周期做好控制,高效、便捷处理故障。自动化系统信息实际管控过程中,将输送环节每个环节进行汇总,故障出现前释放明确预警信号,选取可操作性较强策略加以处理。从整体层面分析,配电系统信息管控功能作为自动化基础内容,只有充分强化信息管控工作,方可处于后续系统运作避免最大损失,加强信息管控,更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运行效率,确保整个系统运行安全、可靠。配电系统正常运行中,配电网运行自动化系统布设短路装置,可对配电线路产生故障提出应急策略,对相关数据信息做好分析,及时将其传输反馈至技术工作层面,逐步筛查故障产生方位,直至完成故障排除后方可处于正常工作,为配电系统高效运行提供支撑。

4.2 强化故障检测及定位技术

故障检测及定位技术手段较多,应结合实际状况合理选取故障处理措施,促使配电自动化处于正常状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通过处于线路上增设重合器、分段器、断路器等动态化判定和隔离实际故障部位,以免其影响其他线路正常作业;②利用继电器充分做好保护工作,并精准性判定故障部位;③选取故障指示器定位具体故障;④处于不同分支线路上增设熔断器件,故障指示器技术主要是对发生短路后故障进行动态化检测,发生故障后其被确定于整个触发指示器和并未触发指示器间区域,且故障定位系统反映更精准和迅速,完成故障定位,符合配电电网智能化基本要求。

4.3 加大电网改造工作

我国对电网建设工作并未加以重视,促使配电网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配电自动化目标,应充分加大电网改造工作,提高配电自动化应用水平。应增加与之相吻合的电网传输实际容量,并结合实际状况,提高电网安全,确保供电质量,对电网整体结构进行改造,促使其内部结构持续性优化,满足实际需求。配电网整体结构改造优化中,城市配电网要求较高,应将其改造为环网结构,选取配电自动化技术,增强互供能力,若配电线路构成环网,则直接安装相关自动化设备。若处于整个线路上装设故障显示仪器,处于变电站内部增设选线装置,为从本质层面确保线路安全性、可靠性,应积极合理布设故障检测装置,一般可布设智能化故障建议仪器,短周期内便可确定故障发生部位,有的放矢开展检修工作,降低实际损失率。若有必要可利用专业措施查找故障点,安排有实际工作经验及培训达标的工作人员检修,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基于实际工作状况,适当扩大作业范围。我国电网设备应用水平滞后,其更新改造作为降低配电自动化系统故障概率高效方法,更为关键的是可有效解决电力系统存在问题,推动电气企业良好发展。

5 结束语

配电自动化用于电力工程中,不仅可助力电力系统可靠运行,而且可提高信息采集效率,保证数据精准性。电力工程实现自动化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仍存在部分故障,需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促使故障高效化解决,促进电力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猜你喜欢
动态化电力工程配电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BIM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