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昌,白静倩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师范教育与新中国教育建设的实际需要极不相称。如何满足教育发展对师资的巨大需求,办好正规的师范教育,树立师范教育必要的标准,成为刘佛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期间的重要使命。几十年里,他投身师范教育事业,对师范教育管理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和具体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底色和个人特色的师范教育管理思想,并以该思想为指导在华东师大实施了一系列办学构想和重大决策,又在长期治校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其内涵,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现普及义务教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考察刘佛年师范教育管理思想的内在意蕴及实践路径,对于推动师范院校管理改革,提升师范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师范教育管理是师范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工作,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驱动力,对于把准发展方向、办好师范教育等意义深长。任华东师大校长以来,刘佛年在一系列的讲话、报告、谈话中,对师范教育管理进行了深刻论述,覆盖了师范教育管理的各个基本方面,形成了指导师范教育办理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学理识见。
1.办学方向观:思想引领,师范立身
在历史发展的坐标中,正确的办学方向是师范教育发展的指航针,我们可以从中辨其流绪,明其趋向。刘佛年认为,师范教育要在注重政治引领、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立足教育实际、凭依师范立身,坚持师范性的发展方向。在办学方向上,刘佛年特别强调办学方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多次指出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要办好社会主义教育。正如他所言:“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指导,为广大劳动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1]因此,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主张坚持党对师范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师范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师生政治觉悟,引领师范教育发展。同时,师范教育的发展要立足实际,发展师范性。基础教育要想发展,补充合格教师是当务之急,而合格教师的培养,关键在于师范教育。根据师范大学与综合大学、其他单科性院校的不同办学定位,刘佛年明确提出“师范性是一个师范院校应当具备的特点”[2],师范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教师。教师培养是师范教育的核心任务和中心工作,师范大学的一切活动,包括管理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是师范教育管理的本初始基与根本旨归。“未来教育的质量的成败主要看教师的质量”“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要有什么样的师资”[3],刘佛年将师范大学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强调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为教育事业培养教师的发展方向,这是师范教育得以发展并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2.发展理路观:教研师并重,质量兴校
提高教育质量,是师范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刘佛年强调师范教育管理要重视教学,重视科研,重视师资,牢牢抓住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师资培养这三个纽带与核心,加强对这三项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把重点高师真正办成重点”[4]193。在教学方面,要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改革方向和步骤,管理好教学过程。思想标准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首要工作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师生为教学改革作好思想准备,“贯彻党委领导下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4]127,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好政治方向,继而要抓好教学内容的改革,这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教学内容的改革又必然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这一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基本问题,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科研方面,刘佛年提出:“我们的重点大学也要办成两个中心,一个是教学的中心,另一个是科学研究的中心。”[5]他认为,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进行改革,“而任何改革离开科研都是不能顺利实现的”[4]186。在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领导部门要对科学研究作好组织规划,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重视科研成果转换,推动师范教育科研进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科学研究的管理工作,逐步建立科研项目的报批和检查制度,制订科研工作条例,配备必需科研人员、设备、图书资料,落实科研成果奖励,等等,提高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师资方面,刘佛年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的水平问题,教师的业务水平高,就能培养出好学生来。”[2]针对现有教师水平不高的问题,刘佛年强调要采用各种办法提高,如组织教师上进修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建设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知识和技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同时,他认为,也要提高对党政管理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等专门老师的重视,充分肯定政工队伍在师范教育管理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把师资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师范教育的重要位置。刘佛年把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和加强师资力量作为师范大学发展的内在理路,主张教学、科研、师资三位一体,这一发展理路观不仅在过去适用,也为今天的师范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参照。
3.管理模式观:以法治校,科学民主
师范大学是在党委和行政部门领导下进行工作的,管理工作是完成师范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在师范大学管理上,刘佛年反对官僚主义,主张以法治校,科学民主。他认为:“管理工作是推动和协调学校各部门和各方面工作,使之有条不紊地、高效率地进行运转保证的枢纽,是有效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可靠保证。”[6]那么,大学管理者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刘佛年提出,学校领导干部要根据上级党委的决议和行政部门的指示,不仅要向师生提出任务,而且要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善于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去领导他们完成任务。一是要政治挂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他说,“成功的管理工作应当是符合客观事物、反映客观规律的”[6]。师范教育管理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根本遵循,分析和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深入认识师范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管理水平,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二是以法治校,搞好立法工作,建立规章制度。他认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师范教育管理机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更是为师范教育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他坚持把以法治校、以规治校融入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让规章制度成为规范和指导师生员工行为的重要依据,并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各项管理制度,让师范教育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营造以法以规管理的法治氛围。三是民主集中,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制。他提出要在管理工作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校系两级的管理体制,实行集中和分散的分级管理办法,对学校的各类人员、经费、房屋和物资的管理,既有集中统一的管理,又要下放一部分管理权,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四是改进作风,科学管理,发扬民主。他认为,师范教育管理要有科学性,如果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管理方法,就不能做好管理工作。学校要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工作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统计制度,建设能进行科学管理的领导班子。师范教育管理更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管理方法。师生员工是学校的群众,学校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善于倾听师生群众的各种意见,形成一套了解、解决和处理群众意见与要求的办法,发扬民主。刘佛年的师范教育管理模式观渗透着法治思想,把以法治校作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有力推动了师范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
4.服务保障观:做好后勤,夯基强校
师范教育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保障作为基础,刘佛年对此尤为重视。他认为,师范教育管理必须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地位:“后勤工作是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强大后盾,必须十分重视后勤工作,充分发挥后勤工作对教学、科研提供物质条件的保障作用。”[6]在组织分工上,刘佛年严格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坚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制度、方法上的改进,使各部门各单位的后勤职工和干部都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观点”[4]238,同时搞好各个职能部门的合作共事关系,为师范教育事业保驾护航。在工作开展上,刘佛年指出:“后勤工作要密切配合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主动服务,保障供给,为教学、科研提供物质条件,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6]一是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校园建设。后勤领导部门要系统研究确定校园总体布局,全面规划基本建设项目,逐步展开校园建设,既要满足教学和科研用房,又要解决师生员工的生活用房。二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刘佛年强调要抓好设备供应管理工作,清产核资,建立账、卡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实验室和大型仪器的专职与兼职人员,做好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电教中心,统一管理全校的扩音、录像、幻灯、投影等电教设备和器材,满足全校教学、科研需要。三是加强图书资料和情报工作,这是后勤保障的又一重要环节。图书馆应以专业化和现代化为方向,逐步进行建设和改革。积极建立有关教学、设备和外事工作的情报资料队伍,积极开展业务活动。办好出版社,整顿印刷厂,办好校办厂,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四是提高总务、后勤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要分期分批地对总务、基建部门的职工进行专业训练,加强培养;做好学校各项设备管理维修工作;搞好校园绿化,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2]。做好后勤工作,健全保障机制,是贯彻落实为师范教育发展服务这一使命的基本措施和行动保证,是保障师范大学发展,提高师范教育质量的根本基石。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为了推动华东师大的革新和发展,刘佛年将其师范教育管理思想运用到办学治校的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逐步完成了对立足时代、扎根中国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的探索,在见证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为扎根中国大地办师范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大力开展整风运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发展师范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前提。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刘佛年认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7]。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后,他发现学校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最根本的矛盾是教育不能完全适应政治经济的需要,不能很好地为政治服务,生产服务”[4]111。基于此,他主张开展整风运动,找寻教育脱离政治和生产的一切缺点,通过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解决矛盾。他在学校里放手开展对包括领导作风在内的一切工作中的错误缺点进行自我批评,采用团结——批评——团结和鸣放、辩论的方法去解决师范教育管理中的各种矛盾,使得学校的管理与领导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革新。针对青年学生的政治状态、思想状态不能适应国家的需要这一问题,他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政治斗争中、社会工作中、生产劳动中进行锻炼”[4]112;对于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师思想的落后状态,大力整风反右;对于学校工作中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挂帅,到处插红旗,等等。在一年的师范教育管理实践中,教师和行政领导者、学校的党团组织、学生中的党团干部敢于引火烧身,欢迎群众对自己进行尖锐的批评;学生养成了民主的习惯和风格,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批评,敢于自由表达思想,大胆辩论,坚持真理,学校里形成了浓厚的民主氛围。刘佛年也深刻地认识到,“进行这样一个大的改革,不充分发动群众是不可能成功的”[4]118,在学校发展民主生活应该十分注意,要健康地发扬民主,“培养正确的批评态度”“对任何问题的鸣放与争辩都必须有计划、有领导地进行”[4]115。刘佛年在师范教育管理实践中为解决两类社会矛盾问题所作的实践探索,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思想意识,提升了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教学的效果,更为振兴师范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
2.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力求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行政机构布置和整体布局,改革学校领导体制和制定规章制度,是完善师范教育管理体制和建设一流师范大学的要求。刘佛年认为:“管理体制改革是诸项改革的前提。教育改革也是如此。不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就很难进行。”[8]在担任华东师大校长期间,他陆续改革领导体制,调整学校行政机构,促进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是改革领导体制,这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刘佛年在1980年《关于学校行政工作的报告》中指出了行政领导部门的工作问题:一是现行学校领导体制党政不分;二是领导班子成员负担过重,缺乏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作风;三是缺乏科学管理,领导水平不高[4]241-242。据此,在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刘佛年便组织进行领导班子的选举、调整和整顿工作,做到权力集中、职责明确,同时注意改进领导作风,在工作中加强联系群众,深入实际,较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是改革管理工作。为完成教育部提出的“搞好调整,提高质量”这一中心任务,刘佛年在华东师大进行了管理工作改革——按照精兵简政的原则,健全、充实和调整各部门及系、所干部班子,向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方向迈进。在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同时,制定规章制度,仅1981年,就先后制定并试行了《关于人事管理工作的意见》《<贯彻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的补充规定》《确定与提升教师职称工作试行条例》等多个文件,初步拟定了1981—1990年华东师大的“五定”(定任务、专业设置、学制、发展规模、人员编制)方案(草案),等等[4]275。通过管理工作改革,华东师大在刘佛年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在由乱到清的基础上,逐步迈入稳步发展的轨道。
3.着重抓好中心任务,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刘佛年把提高教育质量视为师范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柢,而提高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师范教育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师资水平是学校行政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把华东师大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重点师范大学的内在要求。刘佛年在1982年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第一次会议以后,“我们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改革了教学计划,加强了学生智能培养,努力开展了科学研究,抓了师资队伍建设”[4]275。其一,在教学工作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大学本科的培养目标,修订了教学计划,在改进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加强对研究生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升留级制度和研究生学位制度,以保证教学质量,如华东师大授予1977级学士学位1 153名,毕业率97%,硕士学位91名,毕业率81%。其二,在科研工作方面,集中使用人力、财力和物力,发挥学科优势和学校专业特色,以点带面促进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如1982年,经校务委员会审议批准了包括教育基本理论等在内的12个首批重点学科,要求学校各部门尽可能地优先在人员、设备、书刊、经费各方面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条件。在抓好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应用研究,如成立教育科学学院,增设研究机构,增加经费,建立教育科学资料中心,加强教育试验工作。同时注重加强校内外协作,如参加上海高校计算机情报资料检索网络系统的合作研究,等等。此外,抓紧了图书期刊的采编、流通、供应和阅览,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其三,在师资培养方面,明确了各级教师的进修要求,制定了全面贯彻教师工作量制度的补充规定,明确了考核办法和提升标准。同时,从多方面为教职工在职学习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短期专业学习班,在校内创办外语、计算机原理与算法语言和青年职工文化学习班;鼓励教师赴国内外院校进修、访问,参加校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等。刘佛年领导下的华东师大,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了质量保障。
4.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稳步开展各项事业
后勤工作繁琐复杂,极易被忽视,但在师范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却不容小觑。刘佛年注重加强对后勤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和完善后勤职能机构,改进后勤工作方法,尝试民主办后勤,使得华东师大的后勤工作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这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师生员工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努力为教学科研工作做好后勤保障。为满足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需要,刘佛年带领后勤部门进行了恢复、充实、更新、提高和新建实验室的工作,采取“逐年有重点地配备的方针”,推动了华东师大实验室的现代化建设[4]238。他组织展开对学校设备的摸底清查,在管理体制、使用办法、管理干部、实验员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了极大改进,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他在经费分配方面增加了教学、科研方面的比例,同时建立了“预算包干制度、基金制度、奖金制度和增收节支提成办法”[4]240,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进行。二是努力为师生员工生活做好后勤保障。师生员工生活得到保障,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完成教学、科研、学习、后勤等各项任务,才能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在刘佛年的领导下,后勤职工和干部在学校的基本建设与修建工作、膳食、财务、绿化、总务、医疗、公共卫生、交通运输、幼儿入托、保卫等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使得学校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成立生活服务部,在办好食堂的基础上,扩大服务范围,增加膳食种类供应,增加招待所服务项目等;在1977级学生毕业后,对全校宿舍进行调整,原7人间调整为6人间,8人间改为7人间,等等。后勤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师范教育管理扫清了障碍,保证了学校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刘佛年师范教育管理思想是在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而提出的行之有效的办学理念,不仅在实践中推动了华东师大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为丰富我国教育思想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更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振兴师范教育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场坚定,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坚定的政治立场,是保证师范教育管理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首要前提。强调师范教育管理的政治立场问题,实则探讨的是师范教育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在从事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还是在师范大学的管理实践中,刘佛年始终将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师资放在首位,强调人才培养要满足教育发展需要,服务国家建设需求。刘佛年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师范大学,“党的正确领导是学校教育能够走正确的道路、能顺利发展的保证;必须大力加强思想工作、政治工作。要政治挂帅,要到处插红旗。”[4]113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师范教育管理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管理者在参与师范教育管理的实践中,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既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指导师范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师范教育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和先进性;又要明确师范教育管理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师资,服务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和教育强国伟大建设。历史证明,在各个历史阶段,我国师范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长足进步,最根本的在于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师范教育事业的领导,就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深化对教育管理规律的认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为师范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2.定位明确,办出师范教育特色
合理的办学定位是师范大学发挥优势、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尤其是师范类高校,需要合理定位,扬长避短,以特色优势学科为建设出发点,以一流学科带动大学整体发展,建设成特色鲜明、行业引领的世界一流单科性大学。在华东师大的管理实践中,刘佛年把师范性视为师范大学的本质属性,要把华东师大办出师范特点。刘佛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师范大学必须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立足于师范教育特色,树立教育行业引领力,才能真正实现师范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师范院校应如何办?是办成综合大学还是办出师范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是争论的问题。时下,师范大学仍面临趋同发展、定位模糊的困境,刘佛年提出的师范教育办学方向观,对于师范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具有重要启迪。要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师范大学应根据历史办学优势和未来教育需求明确办学定位,明晰师范特色。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仍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师范大学在师范教育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这就要求师范大学发展师范性,明确学校和学科发展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9]。
3.掌握方法,提高师范教育质量
提高质量是开展师范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落脚点,而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其中的必然要求。刘佛年的师范教育管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 宏观层面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有关于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包括师范教育办学模式、师范教育体制和机制转型,师范教育质量保障等;中观层面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师范性与革命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微观层面具体到师范教育管理的实践操作上,包括师范大学的定位,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探究,师范院校内部管理如何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运用这套研究方法,刘佛年对华东师大的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和实践进路进行了科学研判与深入分析,有力推动了华东师大的教育管理改革,并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要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就要进行改革,必须使师范教育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师范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任务,要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就要有科研工作的配合,更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应紧扣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明确“为谁服务”的问题,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既要研究属于基础理论的课题,也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教师改革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能离开教育为教育现代化服务这个大目标。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各院系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制定师资队伍培养的规划,并落实各项措施,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中坚力量。提高师范教育质量,要在师范教育管理中将学校的未来融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国家发展伟业中,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科学管理体系。
4.调整结构,推进治理现代化
治理结构优化是师范大学教育管理逻辑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语境下推动师范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刘佛年坚持在师范教育管理中渗透法治思想,提倡走群众路线,坚持科学民主的管理原则,对于师范大学深化内部治理机构改革具有借鉴价值。当前,师范院校内部存在着官僚主义色彩浓郁,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治理理念因循苟安等问题,只有推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才能推进师范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师范大学,需要以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为突破口,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简政放权,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减少行政审批,优化办事流程,形成高效、通畅的行政运行机制。二是放管结合,在放权的同时强化监管,完善和健全监督机制,尤其是建设民主监督机制,实现师生员工对学校事务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群众力量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形成办学合力。三是优化服务,在做到放管结合的同时,优化学校的物理环境,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各项服务机制和财政保障制度,为师范教育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注重促进治理理念和体制创新,增强教育治理的规范化、体系化和科学化,实现教育治理对师范教育发展的保驾护航。
5.夯基固本,加强保障机制建设
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健全的体制机制是师范教育事业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师范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刘佛年注重发挥后勤工作的效用,推动学校各项基本建设工作,不仅调动了后勤职工的积极性,树立了对后勤保障的正确思想认识,而且有力推动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展,为师范教育事业发展巩固了根基。这就要求教育保障机制与师范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要为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师范教育事业向纵深化发展的同时,对师范教育保障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健全师范教育保障机制,是基于师范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判断和本质要求,是保障师范教育发展的科学路径。要坚持加强全员思想政治教育,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思想保障;要坚持走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质量保障;要坚持加强教师队伍和政工队伍建设,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队伍保障;要坚持推动学校基本建设工作,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硬件保障;要坚持财政投入稳定增长,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要坚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要坚持做好学校卫生与保卫工作,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要坚持做好师生医疗服务工作,为师范教育发展提供医疗保障,等等。师范教育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保障机制作为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健全教育保障机制的重要意义,为师范教育发展夯基固本。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刘佛年先生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建校筹备已逾70年。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刘佛年担任校长期间,为华东师大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热情。他在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的教育实践中,深刻回答了师范教育管理的办学方向、发展理路、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且可资借鉴的师范教育管理思想,这奠定了华东师大此后发展的基础,也奠定了许多华东师大代代相传的优良办学传统。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振兴师范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任重道远,攘臂前行坎坷波折,但正是因为有像刘佛年这样伟大的教育家恒兀兀以穷年地努力,才使得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未来之路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