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瑜,高春明
(甘肃省经济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近年来,临夏回族自治州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科司特电子科技、广通国泰科技等引进企业建成投产,装备制造业实现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户,3 户企业被认定为甘肃省省级绿色工厂[1]。
1)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发展初见成效。食品加工业已形成了以粮油制品、副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等为重点,以燎原乳业、清河源食品、康美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的产业格局,有加工企业103户,年产值45 亿元,从业人员6 500人,主要产品有140 多个品种。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形成了以服饰、地毯、马鞍具装备、皮毛制品、砖雕等为重点,以学和服饰、阿佳啦服装、君冠帽业、兴强地毯、青韵砖雕等为龙头的产业格局,目前有加工企业54户,年产值达10 亿元,从业人员约7 000 人。
2)制造业增速强劲。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和特色民族用品、皮革、建材、医药及装备制造为主体的制造业体系。2019年,全州实现制造业增加值16.96 亿元,同比增长20.2%。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拉动了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绿色发展逐步深化。2019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综合消费量为52.95 万t 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1.3%;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1.39 万t 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0.8%,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传统制造、数据信息、清洁生产为重点的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发展[2]。
近年来,临夏回族自治州加大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建筑业企业做精做专、做大做强,企业资质结构不断完善,重点骨干企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建筑业产值规模稳中向好。2020 年全州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2.69 亿元,增加值32.50 亿元,占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左右,建筑企业由2015 年末的141 家上升到375家,增长165.96%,建筑业对临夏回族自治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产业园区成为临夏回族自治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区,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总量、聚集产业、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3]。产业园区不断创新招商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全方位招商。截至2020年,广河经济开发区新引进落地的企业7家,实际到位资金1.25 亿元;临夏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数为16项,落地项目资金达5.998 亿元。
从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工业发展缓慢,2010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29.7%,2020 年下降到19.0%;2020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较甘肃省低12.6 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8.8 个百分点。缺少重点工业项目及支柱工业企业带动,规上工业企业实力不足,产业集群化水平较低,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工业经济成为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内企业规模小、名牌少、实力弱,贷款难度大、融资困难,创新意识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叠加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中下游企业效益缩水,企业产销不平衡的矛盾逐步显现。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疲软和成本上升双重压力,工业持续增长压力较大。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方财力有限、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比重一直较低,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从企业科技研发情况来看,企业普遍科技研发投入少、规模偏小,新产品、新工艺创新应用能力有限。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科技创新发展。
临夏回族自治州产业园区等级低、规模小,州内的4 个省级开发区对全州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基本维持在7%左右,远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园区内入驻企业分散,形成的产业链条较短,各产业之间关联度较低、协作不紧密,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和供应链前端,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全产业链发展的主导能力弱,还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部分园区建设缺乏整体布局和统一谋划,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园区内土地供需矛盾持续存在,部分园区还未完成新版的国土空间规划,面临工业建设用地指标不足和土地储备不足的双重困难。
1)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依托东乡、积石山及周边区域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优势,以带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花椒、核桃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花椒、核桃产业化发展,拓展农产品的开发深度和范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依托永靖工业园区的产业基础优势,在永靖县盐锅峡形成装备制造业集聚区。通过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业,加快产业研发和制造模式创新,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装备制造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4]。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以项目带动实现装备制造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5]。
3)大力发展清真食品加工业。建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基于资源优势和食品加工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牛羊肉制品、副产品、乳制品和特色食品加工。加强与甘南生态牧场、定西马铃薯等周边地区特色食品加工产业的合作,打造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多品类、高品质的食品供应基地。以燎原、康美、八坊清河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引导企业逐步推进牛羊副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综合利用率,增加产业附加值。投资建设大型牧场,引进优良高产奶牛,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适度提高产量,确保规模稳定、品质优良的奶源。
4)壮大特色民族工艺品加工业。充分发挥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以创意设计为手段,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打造多品类、系列化的民族特色产品,重点发展地毯、皮革、毛纺加工业,注重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加强工艺品研发设计和现代物流等配套服务,推动特色民族用品加工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1)培育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板块。明确以临夏市-临夏县为中心,兰合铁路途经城镇为轴线,沿黄、沿洮经济带城镇为节点的城市发展体系。突出镇的城乡节点功能,确定将大夏河流域和北塬片作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的核心区,加强康乐县、积石山县、临夏县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
2)壮大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围绕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每个县区集中形成1~2 个支柱产业或产业集群[6]。把产业集聚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突破口,加强沿黄、沿洮中心城镇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深度融入兰西城市群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区域性发展大局,建立与兰西城市群、兰白都市经济圈相对接的信息、政策、规划、产业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循化县-积石山县、民和县-永靖县、兰州红古区-永靖县、兰州西固区-永靖县、临洮-康乐等跨县域、跨区域合作。
1)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积极探索全产业链招商模式,确定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相关的配套企业,避免企业同质化竞争,使相互独立的企业汇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设备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园区“多规合一”,使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深度融合。完善园区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科学规划园区路网与铁路、公路及新建高速公路等交通节点衔接贯通[7]。推进园区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等共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投资成本。
3)促进产业链延伸发展。探索产业发展“强链、补链、固链”的新路径,实施夯实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提速新兴产业“三大行动”。全面摸清食品加工、民族特需用品加工、农畜产品加工、皮革加工、毛纺轻工、装备制造等产业链现状及关联产业情况,抓牢抓实产业链布局、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重大事项,筑牢现代产业体系根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