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2-03-24 16:02陈浩彬林才志
大众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肝胃流病反流

陈浩彬 林才志

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陈浩彬1林才志2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2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GERD方面具有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副反应小、安全耐受等诸多优势。肝胃郁热型是GERD的常见证型,现将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临床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临床经验参考依据,同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型;综述

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流和烧心等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其类型主要包括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食管。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促胃肠动力、抑酸护胃或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2],短期疗效显著,但容易复发,且长期服用西药易引起一系列副反应[3,4]。中医药作为GERD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具有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副反应小、安全耐受等诸多优势,在应用上具有广阔前景。肝胃郁热型是GERD的常见证型[5],现将近些年来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GERD在中医学中属于“吐酸”“嘈杂”“食管瘅”“吞酸”等范畴[6]。历代古籍对本病病因病机有诸多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指出本病主要病机为火、热。而“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更是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进一步阐述,强调该病病位涉及胃、肝、胆。《医学举要卷三•杂症合论》曰:“嘈杂与吞酸一类……皆由肝气不舒,相火乘及脾胃。”其认为肝火旺盛影响脾胃功能,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肝胃郁热型是GERD的常见及主要证型,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气郁不行、郁久化热、乘逆犯胃、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发病。病位主要在食管与胃,与肝、胆、脾密切相关。

2 治疗方法

2.1 专方加减治疗

郭丽等[7]对30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予自拟胃安散(海螵蛸100 g,龙胆草、大黄、小茴香、丁香、陈皮、肉豆蔻、赤石脂、薄荷各2 g,肉桂8 g。上述中药研磨成散剂,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在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刘寄龙[8]用降逆平流汤加减(竹叶柴胡、白芍、枳实、生甘草、姜半夏、黄芩、黄连、太子参、炮姜、川楝子、延胡索)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结果提示:治疗组在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降低Gerd Q量表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试验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林峰等[9]对70例肝胃郁热型GERD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予和降息酸汤(黄连、姜半夏、全瓜蒌、吴茱萸、黄芩、佛手、甘松、海螵蛸、淮山药、浙贝母、煅瓦楞子、甘草)治疗,后者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在提高血清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TL)水平、改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及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是和降息酸汤通过增加胃肠GAS、MTL的分泌,从而促进胃肠排空缓解GERD症状有关。周文真[10]自拟降逆调胃汤(柴胡、白芍、紫苏梗、白芨、法半夏、黄芩、吴茱萸、黄连、党参、白术、干姜、蒲公英、海螵蛸、莱菔子)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对照组予奥美拉唑治疗。结论表明:中药组在总体疗效、降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候太源[11]选取60例肝胃郁热型GERD进行分组,治疗组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炒黄芩、姜半夏、党参、桂枝、茯苓、大黄、煅牡蛎、煅龙骨、生姜、红枣),对照组予泮托拉唑。结论:中药组较西药组更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提高其生活质量。钱忆盟[12]自拟和中疏郁降逆汤(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柴胡、白芍、枳壳、黄连、吴茱萸、延胡索、川楝子、佛手、煅瓦楞子、浙贝母、炒麦谷芽)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治疗8周后,其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西药组(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侯中权[13]在肝胃郁热型GERD的临床研究中将对照组(多潘立酮片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与观察组[八味逍遥散加味(北柴胡、白芍、牡丹皮、栀子、黄连、吴茱萸、当归、白术、茯苓、瓦楞子、海螵蛸、甘草)治疗]进行对比,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食管黏膜愈合,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目前诸多研究表明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更佳。朱淑云等[14]在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临床研究中,观察组予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柴胡、黄连、山栀子、牡丹皮、吴茱萸、白芍、当归、白术、茯苓、龙胆草、清半夏)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该病,而对照组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降低RDQ指标和肝胃郁热证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GAS、MT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肠肽(VIP)显著少于对照组;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石亮等[15]在观察解郁清胃汤(黄连、柴胡、蒲公英、牡丹皮、木香、莪术、浙贝母、枳壳、仙鹤草、乌贼骨、陈皮、栀子、白芍、泽泻、吴茱萸、姜黄)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中西药联用的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纯西药对照组。梁育仪等[16]将60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联合柴胡陷胸汤加减(柴胡、黄芩、党参、黄连、瓜蒌、浙贝母、煅牡蛎、合欢皮、郁金、炒栀、法半夏、夜交藤)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较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疗效显著,且能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祖广全[17]在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研究中,对照组予常规剂量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西药减至对照组一半,并加用苏石降逆汤(石膏、厚朴、紫苏梗、黄连、旋复花、干姜、生地、枳壳、茯苓、白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最明显。胡曼婷[18]的研究显示,奥美拉唑联合化肝煎加味(青皮、陈皮、白芍、泽泻、牡丹皮、栀子、川楝子、延胡索、黄连、白及、浙贝母、蒲公英)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在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等方面优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且安全耐受。李林东[19]对80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分组,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铝镁加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法基础上加用化肝煎加味(组成同前)治疗,结果表明两者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化肝煎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更能减少病情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可能与提高胃肠蠕动功能、减轻消化道黏膜损伤有关。张迎春[20]对60例肝胃郁热型RE患者分为对照组(雷贝拉唑治疗)和治疗组[左金丸合橘皮竹茹汤(黄连、吴茱萸、竹茹、橘皮、党参、枳壳、降香、柿蒂等)+糊剂(三七粉、白芨粉加用少量无糖藕粉、适量冷水制成薄糊状,睡前服用)+雷贝拉唑]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与单纯应用西药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更具优势,且能够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焦虑状态、降低复发率,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2.3 针刺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21],针刺治疗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抑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状态以增强食管酸清除能力、增强胃肠动力、保护胃肠粘膜等途径,能够有效降低反流、烧心等症状的复发。同时,亦有研究指出[22],脏腑疾病和脊柱关系密切,通过刺激脊神经,能改变紊乱的信息通道,从而改善全身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相应疾病的功效。张菊等[23]在该病临床研究中,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研究组予夹脊通督针刺疗法(针刺T5-10夹脊穴)。结果表明:夹脊通督针刺疗法在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朱金莉等[24]在针刺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的临床观察中,治疗组选用T5-10夹脊穴夹脊通督针刺,对照组选用足三里、内关和中脘穴常规针刺。结果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80.0%)。周璇等[25]将60例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分为夹脊穴组和常规取穴组。前者予针刺双侧T5-10段夹脊穴治疗,后者予针刺常规腧穴(以足三里、中脘、内关为主穴)治疗。结果提示:夹脊穴组、常规取穴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83.3%。

另外,火针作为针刺常用疗法之一,其治疗该病亦有佳效,其具有“引气”和“发散”的功效,可通畅气机,以热引热,引邪外出等。李永红等[26]在火针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临床观察中,将56例GERD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前者采用火针联合针刺治疗,后者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提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1%)优于对照组(81.48%),且能降低各单项症状积分及RDQ积分。

2.4 针药结合治疗

多项研究表明,针刺结合中/西药治疗较单纯中/西药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复发率更低。如唐茶娣[27]选取难治性GERD肝胃郁热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则在前者基础上予大柴胡汤联合针刺(取中脘、梁门、合谷、内关等穴位)治疗。结果提示: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各项症状及RDQ评分、食管黏膜内镜积分、中医症状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魏肖禹[28]在针刺(穴位选取中脘、内庭、太冲、不容、巨厥、膈俞、至阳)联合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中,数据统计结果得出:两组治疗该病均有效,但针药结合组在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方面更有优势。张鑫等[29]在60例肝胃郁热证GERD患者中,对照组予常规西药(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组予小柴胡汤联合背俞指针疗法(沿患者双侧足太阳膀胱经心俞、脾俞、胃俞、膈俞、肝俞,先后按揉法、扪法及捏法进行操作。每次操作15 min,早晚各1次)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0%。且治疗前后在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证候总积分比较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黄欢等[30]选取56例肝胃郁热型NER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中医联合组给予疏肝和胃方口服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提示:中药联合针刺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郭阳青[31]对肝胃郁热型RE患者分为西药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进行临床研究。结论表明:四组治疗该病均有一定疗效,但其中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该病疗效更佳。阿依提拉•阿卜力孜等[32]在治疗肝胃郁热型RE的临床观察中,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研究组行针刺(主穴选用鸠尾、天突,配穴选用太冲、足三里、内关、梁门、中脘)联合西药结合治疗。结果表明:针药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张权[33]对于肝胃郁热型RE临床研究中,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治疗组予针刺(选穴以天突、中脘、内关、梁门、鸠尾、太冲、足三里为主)联合中药(旋覆代赭汤)治疗,两者对比提示:针刺联用中药临床疗效更显著,长期效果好,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黄天生等[34]在RE(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研究中,将患者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和对照组,分别予旋金降逆汤、电针足三里、旋金降逆汤联合电针足三里、奥美拉唑治疗。治疗8周后,结果提示治疗3组在临床疗效及增加血浆胃动素、Ghrelin优于对照组及其他治疗组。另外,4组均有效能改善食管黏膜炎症。其中,旋金降逆汤联合电针足三里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胃肠激素分泌,调节胃动力,促进胃排空,从而缓解改善该病临床症状,促进食管黏膜炎症愈合。

2.5 耳穴压豆治疗

耳穴压豆疗法是指采用压丸刺激耳部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其多使用王不留行籽,运用中医传统经络腧穴学说,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对耳部穴位进行刺激,调节全身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张斌[35]对60例肝胃郁热型RE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前者予耳穴压豆联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柴胡疏肝散治疗,后者予以纯西药治疗,疗程8周。结果提示:观察组有效改善RE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焦虑水平,且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佳。

3 结束语

针对该病之肝胃郁热、气机上逆的基本病机,治疗方法不外乎疏肝泻热、和胃降逆。同时应根据病情变化,随证治之。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疗效确切,但从近几年临床观察情况来看,大多数研究方案样本数目不多,且选方用药、临床疗效评定仍没有统一标准。今后仍需加大研究样本数据,建立科学统一的选方用药标准及药效评价标准,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以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肝胃郁热型GERD的临床疗效水平。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J]. 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0): 649-663.

[2]汪忠镐,吴继敏,胡志伟,等.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J].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20,7(1): 1-28.

[3]侯明明. 长期大剂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学监护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7): 152-153.

[4]陈锦文. 多潘立酮心脏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 科技与创新,2019(21): 80-81.

[5]任鹤.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点及经典方剂应用规律研究[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

[6]张声生,朱生樑,王宏伟,等.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5): 321-326.

[7]郭丽,楼军飞,邵学军,等. 胃安散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30例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22,57(2): 128.

[8]刘寄龙.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D]. 武汉: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1.

[9]林峰,杨帆. 和降息酸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 福建中医药,2020,51(5): 31-33.

[10] 周文真. 降逆调胃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 南昌: 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

[11] 侯太源.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 南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

[12] 钱忆盟. 和中疏郁降逆汤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 张家口: 河北北方学院,2021.

[13] 侯中权. 八味逍遥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 福建中医药,2021,52(5): 20-21,24.

[14] 朱淑云,瞿兵,谭远忠.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以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 92-95.

[15] 石亮,时昭红,徐丹,等. 解郁清胃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在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7): 58-59.

[16] 梁育仪,吴波,傅诗书. 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6): 1118-1123.

[17] 祖广全. 苏石降逆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研究[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

[18] 胡曼婷. 化肝煎加味联合PPI制剂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D]. 南昌: 江西中医药大学,2021.

[19] 李林东. 化肝煎加味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38(4): 41-44.

[20] 张迎春. 左金丸合橘皮竹茹汤联合PPI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心理状态评价[D]. 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

[21] 潘诗敏,李金香,李莹,等.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及机制概述[J].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 79-83.

[22] 庄平,耿引循,黄英. 督脉治疗在砭术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 中国针灸,2004(2): 55-56.

[23] 张菊,张赛,王琼,等. 观察夹脊通督针刺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J]. 人人健康,2020(9): 139,130.

[24] 朱金莉,黄淼,陈新华,等. 夹脊通督针刺疗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9,38(7): 741-744.

[25] 周璇,王祚邦. 针刺夹脊穴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5): 677-680.

[26] 李永红,张万龙,曹国强,等. 火针胁肋部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 109-111.

[27] 唐茶娣. 大柴胡汤合左金丸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36例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9,54(9): 646-647.

[28] 魏肖禹.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D]. 沈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9.

[29] 张鑫,穆秋红,陈峭. 小柴胡汤配合背俞指针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3): 25-27.

[30] 黄欢,陈玲,廖永丽,等. 疏肝和胃方配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4): 30-31.

[31] 郭阳青. 针药并用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0): 1126-1131.

[32] 阿依提拉•阿卜力孜,阿布力孜•买买提,艾孜然木•买买提.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8): 216.

[33] 张权. 针药联合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28(24): 86-88.

[34] 黄天生,郭召平,罗瑞萍,等. 旋金降逆汤联合电针足三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 2331-2334.

[35] 张斌. 中药口服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of Liver Stomach Stagnation Heat Typ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s one of the common digestive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GERD, such as improving symptoms, reducing recurrence rate, less side effects, safe tolerance and so on. Liver stomach stagnant heat type is a common syndrome type of GERD. Now, the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ERD with stagnation of liver and stomach heat is reviewed to further provide clinical experienc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GER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liver stomach stagnant heat type; review

R571

A

1008-1151(2022)07-0117-03

2022-04-28

陈浩彬(1996-),男,广东茂名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脾胃病防治研究。

猜你喜欢
肝胃流病反流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木蝴蝶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小陷胸汤合四逆散治疗肝胃郁热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