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优化路径探索

2022-03-24 10:34刘发生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警务工作者育人

金 博,刘发生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2018 年9 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1]2019 年5 月,习近平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着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2]2018 年10 月,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在庆祝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校70 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教师为本,培养新时代人民公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建设过硬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当前我国警察院校面临的社会形势、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发展对警务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警察院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时代育人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内涵和价值

(一)新时代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的内涵

高等院校作为育人主体力量,必须通过一套成熟可靠管理制度达到育人目的。警察院校因其为国家培养警察后备人才的特殊性,警务化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时代也赋予了警务化管理工作新的时代内涵。警务化管理工作就是通过管理以达到育人目的,归根到底就是要首先明确管理和育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管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警察院校管理工作意图通过警务化管理模式,以建设有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预备警官队伍。通过一系列科学、完善、成体系的教育方法施加教育影响,促使学生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业务素质与警察院校管理育人的目标达到高度契合。

(二)新时代警察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的意义

1.警务化管理是警察教育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做好政法干警的培养工作,提升警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政法机关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警察院校必须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任务,进一步调整办学理念,为政法机关培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4]警务化管理作为警察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培养预备警官各种警务技能,更能通过一日警务化管理,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纪律意识、忠诚观念。

2.警务化管理是人才培养实践的要求。警务化管理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严格管理,并以教授警务法律知识、警务执法技能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适应警察生活并掌握成为合格人民警察的一切素养,让每一位立志成为警察的学生都能通过警校的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民警察。警察院校通过日常警务化管理工作向学生灌输忠诚、为民、奉献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达到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基本价值标准,更要在今后的警察工作中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这也正是警校警务化管理工作的价值体现。

3.警务化管理是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警务化管理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初,都会对自身的美好未来有一番憧憬。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学校时都会给自己未来学习生活制定完整规划。然而,社会形势日新月异,社会环境也日益复杂,特别是新媒体时代,众多难辨真假的海量信息蒙蔽了学生的双眼,让他们真假难辨,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迷茫感”“无力感”,并因此放弃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警察院校通过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模式,以“警务一日生活制度”为基础,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纪律意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让学生能够在警校的学习生涯中不偏离自身规划,朝着当初成为人民警察目标的自我价值目标前进,使每一位预备警官都能够实现作为合格人民警察的个人价值。

二、当前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对警务化管理的理解上有误区

警察院校通过警务化管理规范约束学生学习生活,以实现其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育人理念。由于对警察院校育人理念的内涵理解存在偏差,部分学管工作者、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工作者片面地认为警校的育人理念仅要围绕警察基本素养培育即可。警务化管理制度与育人理念契合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5]例如,某警校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推优评先、对学生管理工作者进行工作考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操行分评价机制,即通过操行分制度考察学生和学管工作者表现。这套评价机制对激发学生学习和学管工作者工作内生动力有极大促进作用。但该制度存在的缺陷较明显,操行分评价的内容主要与日常警务化管理制度内容相关,其体系内容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学习以及学管工作者工作水平。由于操行分与警务化管理内容过于密切,导致了学生和学管工作者唯操行分数论。

管理制度必须与育人理念相结合,其制度评价体系也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理念,让育人理念贯穿于制度的每个环节,这样才能促进警务化管理制度与理念的高度契合。

(二)警务化管理执行上有漏洞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有时警务化管理制度本身设计得很好,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和漏洞。由于警务化管理模式带来的封闭性以及行业办学的特点,部分学管工作者与外界交流机会相对较少,育人理念更新较慢,部分学管工作者更愿意用固有的日常琐碎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开展工作。个别辅导员重视管理轻视思政教育,在管理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更多的是采用强制命令,以处分、惩罚来取代管理。短期内或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长期如此,必然会引发学生内心的不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学生疲于应付各种体能训练、队列训练、内务检查,导致学习氛围不浓,成绩下降,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一有休息时间就看手机、玩游戏。因此,警校学管工作者对警务化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且愿意学习先进育人理念的动力不足。这必然导致其育人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升,警务化管理本身的育人初衷也会大打折扣。

(三)各部门在警务化管理协同上有短板

有观点认为管理育人的主体仅仅是学生管理人员,但管理育人工作更需要院校同各部门之间、学生与辅导员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协同作用下完成。首先,警校管理部门之间在学管工作中存在众多交叉,但具体职能权责依然不够明晰,这也导致各部门之间在管理协同中出现诸多失误,育人工作并未得到较好落实。其次,学管工作者为更好地落实警务化管理制度,通常有意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维护学生管理者的威严,在此情形下,学管工作者无法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学生自主育人的意识不强,这也影响了学管工作者与学生之间育人合力的有效形成。最后,学生与专业课教师之间也缺乏共同的育人合力。有的专业课教师仅把教授专业课知识放在首位,认为育人管理工作应属于行政管理部门和学管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反而忽视了作为专业课教师所具备的育人作用,而学生也认为专业课教师只负责传授专业课知识,不应干涉学生日常生活,这也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育人合力,育人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四)警务化管理创新发展有差距

作为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学校所处的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管理对象——学生也在发生变化。学生对自由个性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自由的追求与警务化管理的严格性形成了一对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提升,创新意识越来越强,而警务化管理要求学生更多地参与集体活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警务化管理的统一性又形成了一对矛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普遍,QQ、微信、微博、抖音、论坛等即时性新媒体沟通形式已经全方位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表达诉求的渠道越来越多,甚至会夸大警务化管理存的问题。学生诉求的表达随意性与警务化管理的严格性又是一对矛盾。但是,仍然有很多辅导员对环境的变化不太了解,在工作方法的创新上不能与时俱进,造成警务化管理的效果差强人意。

三、新时代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对警务化管理制度的认识

警察院校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在新时代如何培养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以及讲忠诚、守纪律、技能强的合格的警察专门人才,是警察院校的首要任务。警察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增强对警务化管理制度的认识,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警察意识和警察素质。必须始终联系自身办学定位、目标和历史,大力开展校园警营文化方面的建设,尽最大可能在严格警务化管理的前提之下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培育学生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警务化管理的认同。充分利用一日警务化管理制度中的晚自习时间开展相关育人活动,如通过举办相关话题辩论、观看红色经典电影、经典人物访谈和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宣传育人理念,形成管理育人氛围。

(二)完善警务化管理的制度体系

警察院校管理育人工作想要达到预期成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和合理的制度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将育人理念充分融入警务化管理中。[6]首先,以警务人才培养为中心,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并以学分制进行考核管理,通过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多样性、层次性的个性发展,将德育评估从隐形考量方式转变为“显性”的“管理+引领”,从而构建起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制度设计。其次,抓住学生管理关键点,构建起党团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管理、纪律管理、课堂管理等完善的责任制度体系,将德育内容融入日常管理之中。最后,强化对警务化管理考核结果的应用。把警务化考核的结果与奖助金评定、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强化目标导向。在警务化管理过程中有奖有罚,以问题为导向,形成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管理机制。

(三)加强协同,多方主体共同参与

警察院校管理育人工作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校园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育人工作当中。仅仅依靠学管队伍单一主体开展管理育人工作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下的育人需求。因此,必须建设多主体参与的警务化管理新模式。第一,必须整合校园内部资源,集合各部门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做好育人工作。学校各职能部门必须通力配合,以教书育人工作为中心,做好警务化管理配套工作。后勤、总务、宿舍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招生、就业等职能部门均可以把育人工作融入自己的实际管理工作,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各系部和教务行政教辅等部门可为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提供一切支持,包括聘请专家学者讲座、教师外出参与培训等方式,帮助专业课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警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内容。第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警校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问题,因此,警察院校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作用,引导学生融入警务化管理工作中,让学生在自主育人的过程中养成向上向善的良好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第三,必须重视和发挥校园之外的管理力量。管理育人工作不仅是学校自身内部的使命,家庭、社会等主体也必须发挥各自作用。

(四)创新警务化管理方式

新时代警察院校学生具有个性独立、价值观多元化、善于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警务化管理也应随着学生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总体来说,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加强警务化管理的前提下,为学生做好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围绕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鼓励其提升学历、报考公务员;对于专业技能突出的,为毕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防止学生在警务化管理中出现逆反情绪与偏激行为。在操行分的考核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灵活可控性,充分体现出制度管理的人文关怀,但又不偏离警务化管理的刚性要求。针对学生喜欢网络的特点,警察院校可以打造线上平台,把警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大数据、人工智能、VR 技能、区块链技术、元宇宙等互联网新技术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警务工作者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HIV感染的警务预防与处置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警务实战训练教学中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