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宏,胡秀明,袁晓艳,廉玉利,王 丹
(1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朝阳 122000;2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化工生物技术是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工程的一个前沿分支,运用化学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问题[1-3]。化工生物技术作为化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生物技术中将近代生物学的成就转变成生产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7]。化工生物产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工生物行业在我国是一个颇具活力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8-11]。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朝阳师专”)化工专业始建于1993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由原来的精细化工变更为现在的化工生物技术。目前,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作为提质培优项目以及兴辽卓越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重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配套专业,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化工生物产品具有附加值高、利润大、应用范围广泛和出口创汇率高等特点,市场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毕业生的发展和就业前景广阔。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高的专业素养,掌握化工生物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成为能够从事产品开发、应用、生产、检验分析、技术监督、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工作。其核心课程有“微生物学基础”“生化设备使用与维护实训”“生物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生化分离技术和工业分析与检验”。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交替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质的飞跃。建设开放性实验室,通过接受技术服务项目,可以达到创收、实训学生、促进校企交流以及促进更新实验设备等多重目的,同时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与同等院校的竞争能力。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在提质培优行动背景下,应该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便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1)加强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不断探索适应社会的培养模式
先进的办学理念不仅能够全方位地左右高职办学的方向,而且能不断探索职业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更新办学理念才能保持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尝试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工作,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同时,专业的发展要贴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根本。化工生物技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定要以地方产业结构和社会需求为依据,专业布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
生化技术属于尖端科学技术,许多技术设备是从国外新进口的,而且生物制品业务也与国外联系紧密,仪器设备的技术说明、进出口产品的报关资料、联系业务的口语交流,无不体现出英语的重要性。而从就业状况反馈发现,毕业生英语水平不够用,尤其是英语口语和专业英语不能得心应手,有的毕业生是在就业岗位强化充电。所以,应该对培养方案再做调整,加大英语教学力度,尤其是英语口语和专业英语的实用能力教学。
受生物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技术含量高的制约,化工生物技术专业考证目前尚未走出自己的路,今后应努力开拓,实现多工种考证的突破,如进行GMP考证、微生物育种技能考证、发酵操作技能考证、生化现代分离技能考证、英语口语考证等。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深入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学校内涵式建设,做到以赛促学。化工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要不断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岗位,为企业缩短岗前培训过程。
(2)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是学校管理中的永恒话题。高校内部结构很复杂,条块分割、功能重叠、责任不清等都是其弊端。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协调好人、财、物、事之间的关系,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要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办学投入,充足的办学投入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投入不足是学校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高职院校的投入来源过于单一是造成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拓宽办学经费筹措渠道,如强化校企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是解决投入不足的主要途径。
师资队伍事关专业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化工生物技术专业近五年内引进博士1人,定向培养博士1人(已毕业),博士在读3人。现有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2人、万层次4人。专业教师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93.75%。“双师”型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3.75%。经过多年校企合作建设,已形成稳定的、数量充足的校外专家库,可根据课程实训的需要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每年定期选派教师轮岗到企业挂职锻炼,推荐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提高教师实践和理论素养。
(3)服务社会,利用资源优势,强化社会服务
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常常被人忽视的职能,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实验条件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可以通过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实验室开放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众多方式为社会服务。
(4)提高家长思想意识,扩大招生范围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广泛,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是近年来化工专业报考人数普遍较少,结合调研情况分析有如下原因:一是考生和家长存在认识误区,大部分家长不愿子女到工矿企业等从事技术应用性工作,而乐意让子女从事白领工作;二是大部分家长对化工行业的认识不足,认为环保和化工矛盾,污染严重,但现在化工企业已注重了环保工作,安全和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治;三是在宣传上存在着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欠缺,使大部分家长对化工生物技术专业认识不足,但随着人们就业观和对化工行业的逐步认识,上述问题将会有所好转。从社会需求上看,化工生物技术专业的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朝阳市和周边地区十余家化工生物相关企业进行电话、访谈的形式开展了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包括朝阳坤天有机酵素菌肥有限公司、盘锦龙鑫能源化工厂和沈阳油漆化工厂等企业。从企业对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上看,整体需求量较大。多数企业面临年年招人,年年招不到的尴尬局面。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对人才需求量不是很大,需1~2名/年,但是朝阳及周边的类似企业多,尤其是喀左、凌源这样的有工业园区的地区,整体上人才需求量大,学生就业前景广阔。随着经验和能力的提升,从事对口行业的毕业生,有“越老越吃香”的优势,远胜于吃青春饭的就业岗位。随着经济发展,这些企业在人才需求上越来越偏重于操作能力强的一线操作人员和分析检验工。所以要做好宣传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单独招生、订单培养等方式,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
化工生物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培养方案的建设,也要不断提升团队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作为朝阳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并将合作领域逐步拓展到工业和行业,逐渐建立起政、产、学、研联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和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促进地方全面协调、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发展建设,在办学顶层设计、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及日常工作等方面均给予了大力的指导与支持,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将学校发展建设纳入了政府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加快朝阳师专发展建设,为朝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具有人才和资源的区域优势,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合理配置社会人力、技术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作为高职专业应积极顺应社会与市场需求,推进与域内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持;推进教科研机制改革,组建教科研团队,催生优质科研成果;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进修学习平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从而促进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1)积极推进与域内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合作,为企业提供科技支持
在朝阳师专大力开展“千名专家进园(景)区活动”的基础上,化工生物技术专业与园(景)区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开展应用课题研究、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咨询服务,增强服务园(景)区发展建设能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应该通过校地合作、大学进园(景)区等多种形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种服务,高校应与企业共同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研发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高校与地方企业在“订单培养”、专业共建、讲师互派、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这是高校实施校地合作、发挥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全力推进服务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助推学校产教融合、对外开放、社会服务,实现学校新一轮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化工生物技术专业成立了有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行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分析、毕业生追踪调研等方面,都有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要进一步落实建设责任,充分发挥院系、教师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考核监督,将化工生物技术学科建设评估纳入院系领导班子考核体系。既要重视对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又要在规划中对管理和建设职责进行落实。
根据《朝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确定“千名专家进园(景)区活动”对接项目的通知》精神,朝阳师专组织教师深入到园(景)区开展了技术指导、决策咨询、项目合作和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全力助推朝阳振兴发展建设。朝阳师专进一步推进管理与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依托朝阳师专现有科研基地、团队、人才、智力和设备等区域科技资源优势,继续推行“科研兴校”发展战略,围绕打造朝阳市产学研合作高地具体措施,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振兴服务能力,积极强化区域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以及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科研团队深入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景)区开展技术指导、决策咨询、项目合作和联合攻关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化工生物技术科研团队积极发挥科技平台作用,为朝阳及周边地区提供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免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检测服务,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推进教科研机制改革,从制度上支持教科研团队,催生优质科研成果
强化教学科研机制改革,严格按照《朝阳师专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并在多渠道、多形式广泛的校内外调研基础上,对《朝阳师专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参评推荐量化标准实施细则》提出了修订方案,有效地推动了教科研一体化机制建设。学校组建校级科研专家团队,提高了申报重大科研项目能力。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催生重大科研项目、高水平论文及有质量的发明专利。
朝阳师专进一步加强与域内企业的合作,深入推进域内校企融合、产学结合,依托校内现有科学研究基础,把服务域内存量企业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与辽宁省化工技术研究基地建设、校企联盟建设、科技平台建设、检测中心建设以及“产学研用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统一起来,实现校企互利共赢[12]。分批次选派优秀教学科研人员深入企业进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与企业科技人员一道革新核心(关键)技术,助推企业产品升级。化工生物技术专业教师为凌源喜加喜饮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八宝粥水析问题”技术服务,为凌源市晟昱菜业食品有限公司“果蔬膨化即食食品”提供技术支持,为建平县金棚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提供“肉鸡粪污生态环保”技术服务。学校与域内数十家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与市内中小微企业签订“产学研”对接合作协议,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科技创新对域内存量企业发展的贡献率。
(3)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进修学习平台
为打破校企之间深度合作的思想壁垒和制度瓶颈,充分实现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和互利共赢,朝阳师专组织教学科研人员深入市、县企业进行科技需求问卷调研,从而拿到困扰企业深化改革发展因素的第一手资料。印制《朝阳市企业需求问卷调研手册》,向企业发放,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把握企业改革发展的瓶颈,以期为域内企业发展当好参谋。另外,编撰《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技成果汇编》,免费向企业界人士发放,使高校与企业之间科技需求互通有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朝阳市“161工程”建设战略,用足用好百千万专家学者进入园(景)区的政策、精准扶贫政策和“双创”孵化政策等,激励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深入企业、矿山及村镇等社会生产、生活和服务等一线,创新关键技术,把生产车间与课堂、实验实训室统一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同时,充分利用高校资源,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化工生物技术专业教师深入相关企业,对发酵、食品、化工等企业一线员工做理论、技术培训,开展不同层次的企业员工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面向企业和社会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在企业兼职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参与企业的生产、新产品研发等工作,为企业解决技术和生产难题。利用学校资源优势,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品测试、质量鉴定,承担组织社会考试,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和平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同时,不断改进教学能力和教学思路,形成企业-专业互利互惠的新局面,不断促进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提质培优”背景下,为了更好适应辽西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有必要对化工生物技术专业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完善,以培养适应性更强、更符合行业发展、质量更高的人才。化工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为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充分体现人力资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