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园联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策略

2022-03-24 03:28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二幼儿园洪媛媛
天津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家园辅导心理健康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二幼儿园 洪媛媛

幼儿的心智发育状态尚不成熟,对世界的了解不够全面,此时对幼儿施以正确的指引,切实开展幼儿心理健康辅导,能协助幼儿构建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水平能直接体现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水准,而考虑到幼儿心理健康辅导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师需借助一定的力量来动态观察幼儿的成长轨迹及现存心理问题。家长、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人群,家园合作是有机融合以上两者教育能力的有效机制,考虑到以上人群的教育观念、手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找准两者的教育优势,加强家园教育力量之间的合作,促使其协同发挥教育作用,将实现幼儿心理健康辅导水平的显著提升。

一、开展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

(一)统一教育幼儿纠错标准

幼儿的理解能力较弱,其对对错并未形成明确、清晰的认知,进而可能导致自身在出现错误时未能深刻思考错误可能引发的危害。家园联合虽然能对幼儿的错误予以纠正,但两者在定义“错误”的标准上需要保持一致才能让幼儿在犯错时自然而然地想到对应的危害;反之,则会使幼儿不清楚该如何看待错误,容易导致其中一方语言的说服力下降,或使幼儿对其中一方的批评、劝导表示抵触。基于此,家园联合辅导期间应统一纠错标准,保证幼儿对对错形成明确认识。

(二)引导幼儿正面挑战困难

部分家长认为,不应该让孩子那么早地就直面残酷的问题,以此保护孩子的童心。实际上,这样的想法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反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心智不成熟,过度依赖父母。为了让幼儿学会独立处理问题、不逃避问题,家园联合辅导过程中应引导幼儿直面困难,通过锻炼来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协同发挥家长、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使其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而非过度依赖他人,培养幼儿坚韧、自强、独立的品质。

(三)避免过度介入幼儿社交

当今社会是一个公共型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指导幼儿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对其日后的社会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部分教师或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不喜欢社交、不擅长社交而强制为其创造社交环境,或是基于主观想法为孩子推荐朋友。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度依赖教师、家长来进行社交,且不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家园联合辅导期间,应重视孩子在社交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在社交活动中展现个人魅力。

二、家园联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不足之处

(一)家园教育诉求存在较大偏差

家长、幼儿园教师虽然都是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人群,但幼儿园教师往往在教育理念上接受过更为系统化的教育,而家长对孩子的内心想法往往较为熟悉;以上情况催生了家园教育力量在教育诉求、观念上的偏差。家长目睹了幼儿从牙牙学语到逐渐能克服困难成长的过程,在缺乏对比的情况下,部分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的一些缺点对比其自身的优点来说微不足道。相比之下,幼儿园教师每日面对的学生较多,其对幼儿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察觉力较强,自然能捕捉到一些细微的心理问题,而这很可能成为家长与教师之间意见分歧的来源。此外,家长对幼儿心理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也有可能导致家长与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改善方面的诉求不一致。

(二)家园幼儿管理标准难以统一

家长与教师存在的教育诉求的偏差很可能会影响两者对幼儿的管理标准,比如,其中一方认为当前急需改善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另一方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应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最终在训练幼儿积极面对社交活动时制定出不一致的标准。此外,两者在管理标准上的偏差很可能拉大两者分工内容方面的差距,模糊各自的角色定位,出现教育内容重合、观念冲突等情况,例如,在面对幼儿课堂上喧闹问题时,部分家长可能会认为这是孩子生性活泼的表现,应当发扬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特点;而教师则放眼于全班,认为过于喧闹会影响其他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度,应该适当改善孩子在群体当中的表达方式,学会尊重他人的表达机会。

(三)幼儿问题联合反馈效率过低

家园联合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集体性活动,而集体性活动势必需要各方进行充分的、有效的交流。有效的家园交流不仅能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日常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还能让幼儿的心理诉求获得直接的体现,进而促使幼儿园教师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家长。然而,实际交流过程中,家属需要同时兼顾孩子的教育和工作,这就容易导致家属与教师沟通的时间被压缩;此外,幼儿园教师需要同时照料班内大约30个幼儿,任务量较重,受此影响,教师可能难以跟每一个幼儿的家长达成高频次的沟通。以上情况可能会导致双方对孩子心理问题的关注点出现差异,进而难以就孩子主要的心理问题达成共识,再加上双方对孩子心理问题管理、解决的标准不同,家园联合问题反馈效率会逐渐降低。

三、家园联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策略

(一)紧密围绕幼儿心理状态,构建高效问题反馈机制

家园联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最终还是为了改善幼儿的心理状态,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促使幼儿在健康的身心状态下茁壮成长。为了确保心理健康辅导的科学性、实际性,应紧密围绕幼儿目前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幼儿的潜在心理隐患。幼儿园教师可将优良品质渗透至幼儿日常生活中,或是通过组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满足幼儿成长期间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需求;而家长本身所具有的优良品质、道德素养无形中会对幼儿的待人处事方式形成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正是家长教育观念的直接反馈。家长总结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后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而幼儿园教师为家长提供改善建议,家长在实施建议后观察应用效果,再次与幼儿园教师进行反馈,如此高效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际的辅导成果。

幼儿园日常开展的集体比赛活动,是幼儿待人处事行为、心理健康状态的直接体现。以接力比赛为例,教师应密切观察孩子在接棒、递棒前后的情绪状态,观察他们是否能尽力地伸长手臂以便下一棒选手能更快地接到接力棒,或提前起跑以缩短不必要的交接时间。此外,分别观察孩子面对比赛胜利、落败时的情绪表现。注意孩子是否在获得胜利后会去嘲笑对方或是对其他孩子表示鼓励和尊重,并观察孩子是否在遗憾落败时一味地埋怨队友、随意地发泄负面情绪。从以上行为表现中,总结孩子在理解、包容、尊重他人等方面的能力,评估孩子是否能正确地、理智地看待输赢。如果孩子在接力赛中表现出过度强烈的胜负欲、过低的自信心,或是未能感激、理解他人的付出,教师则需要及时将以上行为表现向家长进行反馈。与此同时,家长应结合自己对幼儿日常行为表现的总结和体会,反思自己与孩子相处时,有没有表现出一些不尊重、理解他人的行为,与教师一同讨论自身行为对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后续有意识地让孩子在亲自劳作、协助家长完成大扫除等活动中培养耐心,使其学会通过正确的表达方式来寻求他人的帮助。教师在接受家长的反馈后,可实施“建议与实践并行”的方法,一方面让家长学会以身作则,从自身行为上作出改善,另一方面让幼儿在园内接受良好的行为教育。比如,评选优秀行为榜样,近期非常遵守班级行为规则的孩子可奖励“守纪好宝宝”贴纸。家长和教师均紧密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有助于增强反馈内容的真实性;而基于孩子不良行为表现同时从自身、孩子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反思和教育,可增强心理健康辅导的科学性、系统性。

(二)积极沟通家园教育理念,力求教育辅导措施一致性

除了紧密围绕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高效反馈以外,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注意到幼儿心理健康辅导开展的一个阻碍因素,即双方在教育标准方面的偏差。观念的差异,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顺利开展;随着两者标准偏差的不断增大,幼儿在分别接受家长、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时所接收的教育理念难以实现统一,幼儿难以形成对于某些思想观念、待人方式、优良品质的准确认识,反而可能会对其中一方的教育理念产生不满或误解。家长与幼儿园教师就教育理念、管理标准达成统一,有助于协同发挥两者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能力。两者就幼儿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达成共识,可集中力量、发散思维,将行为表现评估范围拓宽至幼儿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不断缩小家园教育场景之间的差异。

首先,为了保证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的一致性,家园联合教育期间可使用表格化管理的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进行总结,比如,观察孩子是否在家中、园内均表现出明显的不自信,或是观察孩子是否在对待长辈、园内其他孩子时均能保持相同的态度,明确孩子在面对困难或自己不熟悉的情况时是否能保持稳定、健康的心态。其次,双方基于孩子心理状况现状,就孩子现存问题达成共识,对双方均认为需要改善的问题做出改进讨论,对其中一方认为需要改善的问题作好标记,针对存在分歧的部分进行讨论。例如,孩子在家与长辈对话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长辈认为这是活泼的表现;教师可将孩子这一行为放入教学场景中,指出这个孩子常在课上、教师讲话时擅自与其他孩子说话,影响了课堂秩序。双方总结后得出,孩子实施讲话这一行为时并未考虑到说话场景的合理性,应在保持孩子活泼天性的前提下,使其认识到说话需要注意场合和时间。家庭方面,父母可以督促家中的长辈,让长辈在与孩子聊天时,静静等待孩子说完,让孩子意识到不可随便打断他人的话语。园内教育方面,教师在孩子想要表达但未考虑时间、场合时,首先对其话题表示一定的兴趣,后说明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所以请孩子给其他人平等的表达机会。家长和教师就存在分歧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代入不同场景来分析同一特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影响,有助于缩小两者标准之间的偏差,并融合两者教育力量集中击破某一难题。

(三)加强家园之间互动交流,协调分配各方教育任务

无论是构建高效的问题反馈机制,还是统一两者在教育理念上的标准,都需要家园双方加强沟通,在互动交流当中动态评估目前心理健康措施的有效性、不足之处、可加以创新的部分。由于家园双方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的场所、时间、方式以及实施主体均存在不同,而上文所提到的标准偏差、诉求差异等同样会对心理健康辅导成效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同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合理分配两者在心理健康辅导期间的任务,避免两者的教育功能、角色重合。从家长视角来看,幼儿与家长接触的时间内,每一位家属均可与其他人相配合完成教育任务,且幼儿与家长在一起时能接触到的社会场景较丰富,家长带领幼儿所接触到的非同龄人较多,这就要求家长除了以身作则以外,还需要统一家属的教育管理标准,避免家中成员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同时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在不同场合中合理调节表达方式、待人方式。从幼儿园教师视角来看,教师主要负责引导、管理孩子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评估孩子与同龄人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差距,在特定的场景内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创造社交环境。

基于以上教育功能的差异,家园双方应积极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做好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协调分配。沟通方面,双方可积极运用现代社交媒体,使彼此在工作之余能及时反馈孩子的心理问题,或建立家长交流群,让家长在群内分享一些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经验、方法。例如,孩子今天在排队领取午餐时过于喧闹,影响就餐环境,教师可拍摄下短视频后与家长进行反馈,后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明确这一问题的成因,基于这一问题,由教师发挥监督、管理职能,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由家长在家中利用生活化场景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将电视的声音开到最大,让孩子感受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是否会受到干扰,而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的意见将声音调低,孩子则会觉得舒服了很多。然后让孩子换位思考,既然自己陷入这样的情况会感到非常不舒服,那么其他孩子受到干扰时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能调低音量则能够让双方都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不会让其中一方感到不适。构建稳定的家园沟通机制,有助于发挥各方的职能,共同保护幼儿心理健康。

家园联合可为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家长、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评估标准、侧重点上难免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两者应构建紧密的沟通机制,分别发挥自身教育优势,围绕幼儿生活实际来缩小偏差,改善幼儿心理状态。

猜你喜欢
家园辅导心理健康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寻找失落的家园
绿家园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