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一体化体验教学

2022-03-24 03:28:59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曾美婷
天津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曾美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一体化体验教学工作开展,要立足学科教学特点,把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特点,对课程建设的一体化模式进行探究分析,围绕具体的“点”,使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时,能对知识关键点做好学习和理解,带给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课改视角下《道德与法治》一体化体验学习的开展,注重从顶层设计入手,对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做好把握,并指引课堂实践操作,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实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引导小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及思考中,使小学生形成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为小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设计一体化教学目标:突出统筹,协调推进

新课改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对一体化体验学习模式的构建,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做好各方面的有效统筹,使课堂教学工作得到协调推进,能对小学生参与课程知识学习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让小学生形成法治意识、道德观念,对行为规则进行了解,树立起法治信仰、道德观念,深化课堂学习的效果及质量。一体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围绕认知上的要求、行为养成上的要求,从知识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方面入手,对课程教学标准予以明确,并从整体视角入手,对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统筹及协调,以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使法治教育的效果、质量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教育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联系小学生的学习实际,对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性问题做好统筹思考,在教学目标上做好把握,使小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具体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突出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生活中的法律事件、道德现象、规则意识、守法行为进行学习和理解,强化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得到更好的提升。一体化教学目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起到了协调、引领的作用,使小学生在参与课堂知识学习中,能初步学习及理解法治知识,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感知,使小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同时,围绕一体化教学目标,对《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细节、环节做好统筹安排,在一体化目标、整体目标的引导下,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得到层次化的递进,让小学生能对《道德与法治》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学习及认知。

二、构建一体化教学内容:聚焦法治,理解认识

联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特点来看,对教育内容的渗透,注重引导小学生初步学习,有效感知,内容设置上突出“初步”“感知”。一体化体验学习工作的开展,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教学内容做好一体化安排及设计,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对教育内容做好一体化展示,并对各部分之间的知识点做好有效链接,实现各部分内容的层层递进,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全程贯彻、落实,对小学生做好有效的引导,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一体化教学内容构建时,围绕小学生法治意识、道德观念的培养,要注重将内容设计聚焦道德与法律,并做好各个部分知识点的有效衔接,以此来推进一体化体验学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总体内容设计上要聚集法律

《道德与法治》教育一体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运用,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教学,让小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能对宪法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引导小学生以宪法精神作为主线,并结合现实生活中所见的现象、事件,使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习惯得到有效培养。如结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来看,在推进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时,立足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生活视角入手,使小学生对“宪法是根本法”这一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进一步教学中,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做好结合,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小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宪法的根本地位做好了解,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从整体视角入手,将课堂教学聚焦于法律,具体教学中,则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使法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有效落实,加深小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聚焦法律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为切入,能对法治问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分析,使小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能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内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及思考,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

(二)促进主题内容的不断深入开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一体化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对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性做好把握,并注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以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教学一体化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有所延伸和拓展,结合小升初、小初衔接教学视角,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延伸,使小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及理解,让小学生法律学习的视野变得开阔,对法律知识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如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以“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推进课程一体化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要调动起小学生参与法治知识学习的热情、兴趣,改变小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参与的状态,使小学生真正成为法治课堂的主人,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高质地开展。在课堂教学中,联系一体化、体验式学习模式、方法的运用,注重使小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明白宪法是根本法,宪法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参考和依据。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整体教学目标,可以组织小学生以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宪法的权威性进行探究学习,并借助合作学习氛围,使小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加深对宪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将小学《道德与法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将初中知识有效地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使小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对宪法的知识能有一个更全面、深层次的学习。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渗透及运用,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让小学生对宪法知识加深理解。

三、编排方式一体化把握:分散嵌入,集中处理

在新课改视角下法治教育一体化体验学习的教学,应注重对教材中的内容做好把握,对教材编排方式做好分析,做好集中化的处理,并借助一体化教学,让小学生能对法治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及思考,为小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工作的开展,突出了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中,认真地思考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看法,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一过程中,一体化体验学习方法的运用,要求教师对法治教学的内容做好集中整理,将分散的知识点做好集中,为小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提供重要的参考。分散嵌入,集中处理方法的运用,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情况,并注重对法律知识的逻辑顺序做好把握,使知识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结合一体化体验式教学视角来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时,可以从低段、中段、高段内容之间的衔接做好把握,对教学内容的安排特点做好分析,使教学知识点得到有效的体现。小学阶段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强调小学生法治意识、法治行为的教育引导,教学内容上表现出普遍性、深入浅出的特点。同时,教学内容上突出规则意识、规范意识、文明素养的培养。到了小学高段,《道德与法治》中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教材内容设计上注重将生活中的内容与法治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向高年级小学生呈现出规范的、严谨的法律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做好法治教育工作,分散嵌入和集中处理方法的运用,注重从学生生活空间变化、认知规律变化两个层面入手,对法治教育的内容做好安排和设计。以生活空间变化为例,小学生的生活空间逐渐由家庭到学校、到社会方面发展,联系这一变化,在法治知识教学时,注重嵌入规则,使小学生由规则认知向法律认识方面转变。以认知规律变化为切入,在进法治知识教学时,注重把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观,使法治教育内容突出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对法治知识进行集中整合,使小学生对法治知识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一体化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做好把握,注重对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特点做好分析,针对性地设计法制教育内容,让小学生在法治教育主线的引导下,能对法治知识加深理解。

如在小学法治教育中,围绕《法的由来》《交通安全》《人身安全》《个人隐私权》知识教学,以分散嵌入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将法治知识进行综合性、整合性的学习及思考。课堂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条款为导入,使小学生以宪法知识为引导,对本单元涉及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个人隐私权》的法治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从综合视角入手,对法律知识进行体验思考,以分层嵌入、整体学习的方式,加深小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提升小学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教育方式一体化创新:革新思路,创新方法

新课改视角下《道德与法治》教育一体化体验学习的有效策略把握中,教师是法治教育的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安排及设计上,联系一体化教学思路,要积极做好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把握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小学生参与课堂知识学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一体化创新上,教学理念及方法要保持一致性,教师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保持一致性,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从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入手,解决小学生在法治知识学习中面临的困惑及问题,以明确的教学思路对小学生做好教学引导,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一体化体验学习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突出智趣性,既要对小学生做好启智引导,又要让小学生对法治知识学习更感兴趣,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为小学生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法治课堂。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注重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形势,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特点、新需要做好把握,注重教育思路的引领性,选择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调动起小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引小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把握,将法治意识的形成、道德观念的形成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及立足点,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例如,课堂教育方式一体化的创新上,对教学理念、思路、方法的革新上,注重使课堂教学更有童趣,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特点,注重选择有趣的语言,借助“童言童语”推进课堂教学工作开展,把握小学生的接受程度,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生真正地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人,能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及思考,以构建一个高效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授课方法把握上,突出生动性、趣味性,使授课方法做到灵活多样。如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围绕法治知识点引导小学生采取讨论交流、观点辨析、资料查找、生活观察等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构建一个高效、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动态化的教学情境,将法治知识点形象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调动起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五、结语

总之,新课改视角下《道德与法治》一体化体验学习方法的有效运用,要注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路与方法一体化视角入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形势变化做好针对性把握,结合一体化教学,对课堂教学做好安排和设计。通过把握一体化体验学习,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做好归纳和总结,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参与到课堂学习及思考中,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高效、高质。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