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性定位研究

2022-03-24 07:19张亚萍徐坤山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源分层岗位

张亚萍,徐坤山,于 雯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非传统生源退役军人、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主要生源,加上传统的高考和中职毕业生,教学主体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人群,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1]。面对百万扩招,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各层次生源特点,从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学籍管理、管理制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相应的改革,基本解决了由于扩招所带来的实训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的问题,基本能按照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2-4];而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基本还是统一采用全日制高中毕业生的标准,不能满足不同类型生源结构主体的学习需求、就业需求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

结合多层次生源主体的问卷调查结果和个人特殊发展需求,建立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指标体系,实施不同生源主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性定位,进而引导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变革,将对高职院校开展分类分层人才培养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性定位标准体系

1.1 关键指标

围绕学生学习基础、技能水平、工作岗位、学习期望、学习目标、存在困难等关键指标,对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生源群体进行科学调查研究,通过调研厘清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明确多样化教学目的,总结不同教学主体划分的关键指标,建立标准目标划分原则。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大类专业普高类、职业类、社会类生源为对象,调研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结果统计

(1)生源知识结构复杂多元化。教学主体接受过中职、技校、高中、初中或者成人教育,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运用和掌握程度不一样,导致教学实施困难;另外知识分层严重,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文化基础弱,在教学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

(2)生源学习时间分散化。90%的学生学习时间比较分散,希望能够灵活学习,通过有效便捷的在线学习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组织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安排。

(3)生源学习目标具体明确。高职扩招学生中有87%的学生为了提高学历层次;75%的学生希望学习到更多的技能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上得到一定的认可和帮助;68%的学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技能不全面不系统,基础薄弱且理论学习困难;就业岗位意向集中在智能控制技术、机电技术、机器人操作技术、数控技术。学生发展意识强,目标明确,高职院校应该适应学生期望,将技能、理论、实践和1+X 证书制度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

1.2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社会类学生在教育层次、知识结构和学习诉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培养规格、质量和要求明显不同于普高和职业类学生。在人才培养目标顶层设计时,既要注重适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要把握差异性。因此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学院以学生学习基础、技能水平、工作岗位、学习期望、学习目标、存在困难等关键指标作为分层分类基础依据,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性定位的标准体系,精准把握不同生源主体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划分,从而更科学、更有效地指导分类教学实施,推动高职分层分类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如图2所示。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表2 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1)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自我学习需求和关键指标为依据,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顶层思考与设计,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政策和方针以及学生自身未来发展需求,按照二级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设计思路,重塑“技术技能型”“全日制复合型”“创新创业型”“工匠型”等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一级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和层次,二级目标规范人才培养标准和规格。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类型生源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全日制复合型: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在职岗位或意向岗位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调理论+实践+技能+职业资格全面发展。分层依据:适合普高类、职业类、部分有充足时间的社会类学生。学习模式:在校脱产学习,具有完整学习时间轴,高职常规人才培养模式。

技术技能型: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在职岗位或意向岗位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调技能+职业资格的发展,理论适量。分层依据: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有职业技能提升需求的社会类学生,学习时间相对集中。学习模式:利用周末集中学习,采用线上教学+线下实训+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注重实践技能的考察。

创新创业型:培养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强调技能+创业就业能力的发展。分层依据:技术不全面,职业素养不够。有就业和创业需要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学习模式:对口企业,采用学徒制、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等模式开展教学,采用企业考察为主、学校考察为辅模式

工匠型:培养具有一定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在职岗位或意向岗位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调职业技能的全方面提升和精炼。分层依据:具备企业多年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技能扎实,有理论学习需求,进一步拓展技能的社会学员。学习模式:线上理论教学,线下对口企业,采用企业生产项目实践教学。理论考试为辅助,考察工作中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2)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合理完善的递进课程体系。模块设计教学是实现分层教学的关键,根据分层培养目标需求设计模块。课程模块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专业补充模块和专业岗位特色模块。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是共性课程,需要全员学习。分类教学的核心为专业方向模块和岗位特色模块。专业补充模块是根据不同生源实际学情设计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或者创新创业课程等,比如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对国家政策方向进行学习和指引,开设政策解读相关课程,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学习创业相关知识,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专业岗位特色模块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对接企业项目,充分了解企业职业需求和要求,构建岗位技能深度扩展的课程模块,为技术技能要求比较高、工匠型学习者提供较强的竞争优势。

(3)教学组织形式。推行工序交替,实施弹性学制方案。社会扩招学生学制为3~6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全脱产形式、周末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上门教学模式等。对于拥有工作经验和已经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学生,可以制定灵活的学分认定、课程免修等制度。

(4)课程评价。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双主体评价体系。推行“1+X”制度、学分银行、学分置换等政策,校企双方根据学生实际工作情况、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制定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开展职业技能考核评价,通过考核测试、技能鉴定、课证融通等多种考核手段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

3 结语

本研究采用关键指标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目标差异性定位的标准体系,构建“技术技能型”、“全日制复合型”“创新创业型”“工匠型”等多层次人才培养目标,跳出传统以专业为单位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固定思维,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全主体、全覆盖、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结构丰富多元的同时,注重质量型人才的培养,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提供有效模式和借鉴。

猜你喜欢
生源分层岗位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有趣的分层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