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雅兰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按照这个计划看,未来40 年正是新时代能源环保人大显身手的时期。希望我们能不负使命,立足中国,走向世界,为能源环保事业作出贡献!”
在30 多年前,高翔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投身于能源环保领域,数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着更清洁的能源利用方式和更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成果已在全国规模化应用,有效削减了燃煤污染物,提升了燃煤污染治理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实施,为中国清洁高效煤电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同时也为全球解决燃煤污染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广,煤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而且高灰煤、高硫煤等劣质煤用量大,煤的燃烧特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也非常复杂。与此同时,燃煤电厂负荷变化较为频繁,对环保装置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质和负荷适应性强的燃煤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是亟待突破的难题。
“如果我们利用创新科技把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国家规定的天然气发电排放限值水平,它也可以成为一种清洁能源。”高翔带领团队经过长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研发了高效率、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的多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超低排放系统,最终实现了复杂煤质和复杂工况下燃煤机组多污染物的超低排放,让燃煤变得更加清洁。
通过与浙能集团等单位产学研用合作,这项成果在嘉华电厂大型燃煤机组上进行了工程示范。在嘉华电厂,每小时发电量100 万度电的燃煤发电机组,燃煤烟气在短短的几十秒内,就“跑完”了高翔团队开发的超低排放系统。最终,监测到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远低于排放限值,在200 多米高的烟囱上几乎看不到烟色,成功实现了煤炭在电厂的清洁利用。
通过与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高翔团队的成果在全国10 多个省市的1000MW、600MW、300MW 等不同等级的燃煤机组及中小热电机组上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推动了国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战略实施,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该成果获得了2017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浙江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该奖项,也是浙江省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在高翔看来,前辈的指引、团队的协作和业界的支持是他这一路走来的重要支撑,“对于工科行业来说,团队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互相支持、互相补位,才能干得成大事”。
高翔团队成员郑成航教授说:“高老师鼓励大家将多学科知识交叉碰撞,培养科研创新思维。与此同时,高老师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要求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科研导向,将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在解决科研难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施展才华、增长才干。”
高翔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一线,时刻关心着学生们的个人成长。他常说:“年轻学生本身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创新能力强,关键是要搭好平台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一直以来,高翔热心指导本科生参与节能环保工作,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参加国家节能减排大赛。高翔作为第一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曾获由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主办的“全球重大挑战峰会”的唯一金奖,第44 届国际发明展金奖及特别大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近年来,他积极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牵头与京都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高校建立了研究生双学位培养计划,形成了中外合作互派学生、互换课程、互授学位的双学位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饱满热情,他广受赞誉,被评为“浙江省第五届师德先进个人”。
嘉华电厂1000MW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示范工程
1990 年,在导师岑可法院士的指导下,高翔踏入了能源环保领域。他始终认为科技工作者首先要爱国,要以国家战略布局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肩负起为国家排忧解难的责任和使命。对于高翔而言,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砥砺前行。
30 余年里,无论是在实验室还是在工地现场,高翔的实干作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验证自己的一个想法,他和团队成员常常通宵达旦做实验;一次中试规模的测试实验,5000 个小时不间断;一次检修,凌晨两点接到电话就火速赶到电厂……高翔和他的团队在企业、用户眼中已经成为解决疑难杂症的“环保医生”。在这个过程中,高翔团队和企业合作,还共同制订了国家及行业标准共70 多项,推动了国家大气环保装备的标准化体系建设。
超低排放关键技术成果在电厂成功应用之后,高翔又把目光转向了海上。行驶在海上的船舶所排放的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来源之一。随着国际海事组织新标准、新规范的密集出台和陆续实施,航运界也掀起了一场节能减排大变革。高翔带领团队,从陆地电厂走向海洋船舶,进行了适应性技术研发,使得船舶污染物排放浓度指标显著优于国际海事组织的法规要求。
与此同时,低碳排放也是高翔重点关注的对象。有数据显示,能源电力的碳排放占总数的比例超40%,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亟需科技支撑。“能源是工业的‘血液’,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我国政府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相当紧迫,急需我们科技人员研发一批低碳、零碳的新技术,推动我们的能源环保事业再上新台阶。”
面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高翔团队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心系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聚力攻克减污降碳关键科技难题,继续为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贡献硬核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