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文科”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2-03-24 06:49朱佳俊俞园园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文科会计学文科

□朱佳俊 俞园园

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年度发布会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事业均取得较大成就,蹄疾步稳、有序推进。针对大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新文科建设就是要体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学科建设与科技及产业变革融合,以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专业与国家栋梁。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路径与方法[1]。实践教学体系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根据培养方案设计实践计划、课程与环节,明确实践方法、形式与考核,落实实践的软件及硬件资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衔接与融合[2]。“新文科”的核心思路既要强调学科的深度挖掘与改革,也要实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这对会计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一、会计学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推动了国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一方面,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加快了我国会计法规的改革,新的业务内容与核算方法使企业需求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经验,以满足资产管理、衍生金融工具核算、期货投资业务的需要[4]。此外,金融、建筑、服务业等行业的差异也对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会计准则的修订及其企业用人需求成为新时期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发展动力。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逐步与新准则、新内容接轨,以适应企业、行业的会计核算与应用的需求。

(二)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会计业务操作会逐步被计算机替代。会计电算化已经具备了完善的账务系统、报表系统及分析系统,可以实现业务的自动化处理与全过程监督,并且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数据传输、采集、分析、预测与辅助决策。因此,信息化提高了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效率,但对会计岗位及人员需求产生了替代效应,即未来的会计信息化与智能化会逐步替代传统手工操作,这是会计行业及职业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分析

(一)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建设的目标。一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完善能力培养指标。高校学科交叉融合成为时代发展新趋势,通过对新文科发展理念的解析,结合会计学专业特性,促进本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跨学科的交叉复合型会计人才。二是优化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育方法。“新经济”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因此,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不只是着眼于培养普通的应用型人才。本项目通过会计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培养能为企业提供专业数据支持及决策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三是推进校企资源共享,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大力拓展校企合作,依托校内和校外的专业及课程实践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鼓励教师下企业,熟悉新时代会计岗位实践需求,不仅促进教师服务企业,还能提升教师的教学与实践水平。

(二)实践教学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的地位。会计学专业是应用型、操作型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与练习是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措施与前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是会计学专业的特征,也是学以致用的专业建设特色。一是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分为课程内和课程外、校内和校外实践部分,实践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决定了整个培养方案的效果。二是实践是检验会计学专业教学效果与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是与课程教学内容一一对应的,反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三是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与创业的重要路径,通过实践的认知与锻炼,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专业的内涵与价值,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中不断成长,为适用岗位需要打好基础。四是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相衔接的通道,企业会计及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要求成为实践设计的前提和指南,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实践,在知识上、能力上能够适应与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从内生和外生需求的角度,实践教学在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建设及课程体系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一)专业定位与实践体系相结合。“新文科”不仅体现了社会经济时代发展要求,也指明了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基于“新文科”思路,会计学专业需要培养出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型的发展思路和国际化的前瞻视野、掌握会计理论与实践技能的高级决策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新时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使会计学人才定位更贴近于市场、更贴近于需求。除传统会计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新目标更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学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图1 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实践体系

要实现专业定位与实践体系相结合,必须以创新、发展为理念,合理设计和优化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综合素质教育模块,逐步形成论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学校教育与企(行)业教育相融合的“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交叉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设计基于课程、任务、岗位和项目为导向的专业实践体系,将实践、实习、训练和论文结合起来,采用分阶段、多渠道的实践创新过程,形成知识点、能力点、应用点的无缝衔接,实现实践教学培养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二)学科交叉与创新探索相结合。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当代大学制度创新的一个具体体现。“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科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界限、突破传统的会计学专业培养制度的阻碍、深入研究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论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契合点、着力点和支撑点,以形成新时期会计学科的特色与品牌。这种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扩大了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范围,从而使实践的项目和任务也随之扩大。一是从学科融合的角度,会计学需要引入更多的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除了强化夯实专业基础外,更重要的是拓宽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范围。二是从专业融合的角度,会计学需要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引入相关专业的课程与实践项目,尤其是财务、金融、工程、营销、企管等专业的相关内容和项目,从而实现专业间的相关交叉与融合,满足会计业务操作的岗位与行业特征。三是从实践创新的角度。会计学实践创新不仅要满足传统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而且要适应多学科的发展要求。因此,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将纳入到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当前的专业及创新创业竞争赛中除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会计及财务能力,涵盖了财务预算、预测、分析、决策的具体内容,涉及到会计相关的理论、方法及模型的应用与设计,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基于项目和任务的综合性设计与训练,有助于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应用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方法改革相结合。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第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一方面,现在的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本职能已经逐步被计算机替代,而非基本职能的预测、决策等逐步成为会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就决定了会计实践与操作应用及能力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经营业态等。而会计作为重要的商业语言与信息系统必须与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密切关联,因此,云会计、财务共享中心等新型的会计核算体系和网络出现了,这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信息技术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来看,当前的实践与实训已经不能再局限于原有固定的实践项目,更多的是要将智能化、信息化融入到课程与专业实践的全过程,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无缝衔接,更要实现实践设计、任务开发、竞赛对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专业实践的支撑和提升作用。因此,作为培养会计专门人才的高校,必须认识到科技发展与专业建设的互动作用,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完善实践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会计学专业实践体系才能快速适应新一代会计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四、结语

“新文科”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专业发展的时代性、创新性以及学科交叉性的特点。会计专业实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操作与应用的价值观,而且基于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通过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加快实践内容与项目的调整、推动实践方法与形式的创新,促进实践考核与评价的优化,加强实训网络与资源的共享,才能真正践行“新文科”发展思路,为应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提供系统、科学的专业实践与培训。

猜你喜欢
新文科会计学文科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