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镜 邹本涛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教学模式创新,有助于师生在课堂上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适合课程的教学模式会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环节,好的课堂教学范型有助于从氛围、情感、思维、习惯等多方面综合发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一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学习领域,开好头起好步,对后续专业课学习至关重要。根据多年“旅游学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组初步探索出硕士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授·范·导·控”四维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经过三轮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目标为方向、以知识获得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手段、以科学研究为重点,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教学行为范型。它具有系统性、参与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科研性的特点。”[1]除上述共性外,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课在三个层面上体现出衔接和转换的个性要求:一是不同专业的之间的衔接和转换。“文科研究生招考体制的弱相关性,常导致学生彼此间学科背景不同和知识结构差异,由此给文科课堂教学提出如下挑战”。[2]旅游管理专业正属于文科类,由于上述原因,生源本科所学专业非旅游的比较常见,甚至文理间杂。学习起点参差不齐,需要补课的“点”既有旅游本科专业基础,又有旅游专业的思维方式,等等。这些因素在本教学模式实际操作中,都需要考虑进去。二是同一专业本、硕之间的衔接和转换。“旅游学基础理论”课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学生修读过的“旅游学概论”课之间存在着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的内在联系,简言之,前者大约相当于后者的升级版。这对于本科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必须完成学法和思维方法的转变,否则,他们极易于沾沾自喜甚至故步自封(尤其是在和来自其他专业同学处于同于课堂学习的时候),进而养成学习惰性,失去学习的动力。任课教师必须及时把握此类学生的学习心理,既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更要引导他们进一步开阔视野,深入探索问题学生。三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后续专业(方向)课之间的衔接和转换。专业基础理论课固然重要,但却不能代替后续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任课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授课内容上,应重点阐述宏观和中观问题,对微观问题做好引线且引而不发。总之,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依据,就是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并实现上述三个转换。
(一)“讲授、讨论”式:易变相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而“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不是新知的传授,而是要教会学生用研究、批判、创造的眼光与态度对待知识,最终实现人类知识总体在学科前沿处的延伸与新生”。[4]该模式易使学生产生被动接受既有知识的惯性和惰性,进而失去探索新知识和自主思考的欲求。
(二)“练习、实践”式:易流于形式。对于具有本专业本科专业基础的研一学生来说,有可能成为重复性学习环节;而对于跨专业考研的研一学生来说,则可能成为非专业的经验性活动。表面看,学生是动起来了,但这种动因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而缺乏创造性。
(三)“导读、研讨”式:易问题无价值。因为导读并不能完全规范思路和话题,所以,这种模式难免研讨的无主题泛化,进而使研讨偏离课程内容的重心,成为自说自话,缺乏思想交锋,形式看似自由,学生参与度也比较高,但散而无序,尤其不适宜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铺垫的专业基础课。
总体而言,现有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内容偏离教学目标,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端。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衔接和转换功能难以实现。
“文科研究生迥异于本科及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引发课程中知识性质由标准化、确定性到多样化、批判性的转型。”[5]
我们提出“授·范·导·控”四维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旨在克服上述模式的弊端,致力于解决知识汲取与创新性应用问题,并且在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具体思路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由上述模式可见,“授·范·导·控”四维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模式,每一维度都有自己既定的目标以及为达成目标而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手段。
(一)“授”主要担负着入门的任务。通过讲、论和熏陶、点化,引领学生完成知识、研究和精神三入门,进而完成知识传输、方法启迪和素质养成三项目标。传统讲授法中的授,教师通常是以权威的姿态,不容置疑地向学生灌输(告知)知识,学生“沦为记忆的机器”和“知识的容器”[6]“授·范·导·控”四维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中的授,则融合了“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完成三个转换。
(二)“范”主要担负着能力获得的任务。通过演示、示范课题研究,引领学生初涉科研领域,使之初步具备科研能力。研究生教育教学不同于本科教育教学,专业基础理论课除了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储备外,还要使学生拥有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因此,担任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为实例,进行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领悟科研方法。
(三)“导”主要担负着使学生具备独立操作能力的任务。以任务驱动为具体内容,通过动态追踪,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项基本的研究课题。这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以致用环节,对于正在入门或刚刚入门的学生来说,给予他们的科研任务不能太大太难,那样有可能使之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丧失科研的信心和动力。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选题。另外,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展,随时准备施以援手,辅助学生完成探究式学习。
(四)“控”主要担负着学术生态培育的任务。以调适和自我调适为手段,使学生具备从事科研的身心情态,维护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应有情境。对于正准备踏上学术之路的研一学生来说,也许他们尚未感触到学术之路的艰辛,但刚刚从考研的艰苦搏杀中冲出来的他们来说,有可能产生贪图安逸的思想,会受到各种学习以外事情的诱惑。这时,导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适时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专业学习上,帮助学生调适身心情态,积极进入学习情境。
其中“授”和“范”是基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知识、方法、素质和能力的基础;“导”是核心环节,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顺利完成前述三项衔接和转换,真正开启专业学习之门径;“控”则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和强化环节,它承接着前三维活动要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学术品格。“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阵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培养的重要平台。”[7]在完整的研究生专业基础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授·范·导·控”四维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依次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和全程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
经过约十个轮次的“旅游学基础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授·范·导·控”四维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应用和检验。具体应用及经验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运用“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相互融合的讲授方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具体方法上启迪学生,使之能够把汲取知识和整合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还能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基本的理论思维方法,形成必备的专业视角。一般看来,“旅游学基础理论”课,可谓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学生已修读过的“旅游学概论课”的升级版,但两者之间的区别绝不仅仅是简繁、难易的问题,由于生源本科阶段并非全都是学旅游管理的,因此,开课伊始就要同时着手解决不同专业之间和同一专业本、硕之间的衔接和转换问题。为此,改变“旅游学概论课”对旅游学基本知识平铺直叙的做法,以系统认识旅游现象的整一视角构筑课程体系,把旅游学基础理论划分为旅游学元理论、旅游构成论、旅游属性论、旅游发生论、旅游体验论、旅游效应论彼此关联的六大知识板块。当教师把这样的思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的时候,他们反馈说“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这样,无论本科阶段是否学旅游管理,大家都可以比较容易地在较高起点上,同时开始全新的学习之旅。
(二)以教师自己的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演示、示范等现身说法,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当然不能替代后续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但它以专业基础理论为先导,在理论思维训练和学用结合等方面具有其自身优势。研一阶段,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还没有完全铺开,这时,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科研能力培养的任务。在这方面,主要通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引入自己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实例,从选题到思路、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使之初步具备从事科研的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的成效,研二发表论文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6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科研能力的初步获得。
(三)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看花容易绣花难,要想真正获得科研能力,光靠听讲和例证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得亲自动手。为此,我们结合不同知识板块的学习,给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游刃有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把自己所学所思充分运用到论文写作中,达到了学用结合、理实结合。例如:如果让研一学生写“近五年旅游体验研究综述”,他们恐怕是力所不逮。但换成“近五年旅游体验研究之我见”这样的作业,他们便欣然接受了。适当的任务辅以必要的跟踪指导,学生们慢慢学会了选择专业视角、运用专业思维和方法,应对专业课题。到硕士论文写作时,学生们普遍反映,写作研究综述的方法他们已经了然于心,能够很快上手完成。
(四)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培育健康的学术生态是立足当下并指向长远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实施“授”“范”“导”的每一环节,都十分注重调适学生的身心情态。结合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学术理想,既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执着于专业学习,不断地超越自我,砥砺前行。除此之外,还与研究生们的各自导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沟通学生们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动向,实施引导,通力合作。几年下来,专业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研究生由无到有,考取博士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
时间和实践是检验教学模式优劣、成败最好的标准,“授·范·导·控”四维联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是我们近十年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还有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如何使之与时下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加有机地融合;如何使之操作方式更加细化、深化,等等。这些都有待在后续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