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靖淇 闫丽蓉 高 青 王婉莹
能源价格飙涨,多个国家被迫“激进”加息。2021年9月份以来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提速,煤价上涨逾100%,天然气价格创12年新高,国际油价也创下2014年以来新高(见图1~4),高企的通胀压力使发达国家纷纷收紧货币政策。2021年11月24日,美联储公布了11月FOMC会议纪要,宣布分别在11月和12月各减少15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规模,并预期后续将维持类似的缩减速度,直到明年年中完全结束购债。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被动贬值,面临严重输入性通胀压力,为缓解压力,新兴市场国家必须要随之加息,甚至要比发达国家加息更快更猛烈,才可能充分避免本币贬值和通胀的形成,这就构成了一轮全球的加息竞赛。
图1 ICE布油价格监测(美元/桶)
目前,挪威、新西兰等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加息,新兴市场国家迫于本国通胀和资金外流等压力,加息进程更加激进:2021年12月8日,巴西央行加息宣布加息150个基点,基准利率从7.75%上调至9.25%,这是2021年以来巴西央行连续第七次加息;同日,波兰央行加息50个基点至1.75%,这是2021年内波兰央行连续第三次加息;11月11日,墨西哥央行、秘鲁央行同日宣布加息,其中,秘鲁央行已连续四次加息至2%;10月22日,俄罗斯央行将其关键利率从6.75%上调至7.5%,以应对强于预期的通胀回升。
图2 ICE WTI布油价格监测(美元/桶)
图3 CZCE动力煤价格监测(元/吨)
图4 NYMEX天然气价格监测(美元/BUT)
表1 全球主要国家的加息进程
图5 全球主要国家基准利率对比(截止2021.12.09)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进入加息竞赛,新一轮热钱流入压力骤然升温。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显示,9月份、10月份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达到约298亿美元、247亿美元,相当于8月份资金流入额的约6~7倍。在全球利差交易资本借助新兴市场国家被迫激进加息遏制通胀的契机,寻求更高利差回报的局面愈演愈烈下,一旦新兴市场国家为遏制通胀而过度激进加息,令整个经济复苏前景减弱,或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节奏较快造成“缩减恐慌”,新兴市场将形成“抽水”效应,“热钱”大规模离场将令新兴市场国家陷入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困局。
(一)从长期来看,全球加息潮引起的热钱流动风险对我国影响较小。在此轮加息竞赛中,我国通胀压力整体可控。一方面,随着我国“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国内各项改革不断释放长期增长潜力,资本市场开放度不断提升,中美利差仍在高位,强劲的净出口带来的交易性外汇流入对人民币汇率和外储资产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形成重要支持,中国大概率不会出现本币持续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强化反馈。另一方面,中央政治局2021年12月6日召开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同日,央行宣布全面降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在稳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降准不降息”的中性货币政策展望下,2022年经济增长的企稳过程有望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抗跌属性”。
(二)可能引发短期资本外流,资产价格下降。美元作为全球各国主要储备货币,缩减购债规模势必对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冲击。一方面,国际短期资本出于逐利特性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获利机会,利率差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动方向的改变。另一方面,在美联储实施了无限量的货币宽松政策、全球美元流动性泛滥的现实背景下,美联储加息使美债收益率快速上升,欧美股市波动,为弥补投资组合的保证金缺口,短期资本快速流出,可能引发我国货币贬值,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下跌。
(三)企业资产负债状况下滑,融资压力增加。由于美元的全球货币属性,一旦美联储加息提速,全球流动性加快收紧将对新兴市场形成“抽水”效应,美元流动性缩减造成的负外部性预计将对我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流动性和资本市场表现均产生负面影响,直接刺激央行推进加息步伐。尽管近几年企业融资渠道有所拓宽,但向银行借款为主的融资大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一旦央行加息,一方面,企业利息支出必将增加,资产负债率上升,盈利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利率上涨推高融资成本,加剧企业融资束缚。同时,融资成本增加提高了企业投资扩张的成本,抑制了企业投资扩张的积极性。
(一)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有效应对融资约束。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多以银行贷款融资为主要的融资手段,尤其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旦央行加息,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必然增加,加重财务负担。因此,应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坚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权益融资,充分发挥优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能力,低成本、多渠道筹集资金,协调解决困难企业融资问题,统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二)加快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经济韧性。长期来看,为规避美联储可能实施的加息计划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加快推进“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加大内需在国内经济总需求中的占比,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一是要降低对单一来源的依存度,确保关键资源供应安全,完善供应链建设,做深做细强链补链工作,多措并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是加快推进多层次能源储备体系建设,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储运设施建设、运营和维护[1]。通过稳定供应有效平抑价格大幅波动。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程度,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以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促进国内大循环,增强国内经济韧性,减轻可能面临的外部冲击[2]。
(三)提高上市公司市值关注度,稳定盈利和估值水平。由于加息对资本市场属于利空,上市公司应对市值整体走向预期做好充分研判和风险评估,基于价值传播路径做好市值管理,稳定盈利和估值水平。一是正确理解市值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升市值管理认识,提升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关注度;二是统筹规划企业战略定位,持续开展资产注入,优化企业资产组合,提高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支撑市值增长;三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与产业链协同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聚焦主业开展收并购,做强做大产业规模,强化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四是利用市值管理“工具箱”,平抑股价异常波动,引入稳定机构投资者,利用非公开发行、增持、发债、发行超短融等策略工具开展反周期管理,提振股价表现。
(四)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体系,防范外汇管理风险。美联储宣布缩减购债规模,推升美元震荡走强,人民币汇率波动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增加外汇管理风险。应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制定完善合理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综合运用多种汇率管理工具、灵活使用衍生品组合制定外汇避险方案。同时,进一步提高对境内外资金流动管理平台的监测,实现境内、外账户、资金的可视可控,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依托数据定期对外汇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加强境外资金风险管控、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