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视角下重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策略研究

2022-03-24 07:02唐渝华何钰良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循环重庆制造业

□唐渝华 许 劲 何钰良 张 乐 方 青

一、引言

重庆直辖以来,借助改革开放的总思想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优势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其中最主要是电子制造业的转移。借此,重庆经济实现了飞跃。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市场持续低迷,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逆全球化浪潮愈发凶猛。在此背景下,国内提出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规避风险,保护国内产业发展信心。重庆电子制造业应当借此契机,更有效地实现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广泛受到学者关注,但研究领域仍集中于以下方面:一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如高菠阳等(2016)从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切入,探讨了政府空间治理与地方产业发展响应的问题。张少军(2010)等借地方政府的激励不相容与选择偏好的模型分析了我国分权治理下的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二是以价值链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如赵蓉(2020)等从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前提下,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区域融合发展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系。任家华(2005)等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基于全球价值产业链的升级战略;三是以自身比较优势为导向的产业发展,如张其仔(2008)通过对比较优势演化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中存在的风险级化解方式。牛志伟(2020)等以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的国际比较为基础,研究了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联系。整合目前既有的相关研究,鲜有学者探讨在双循环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具体地区的个别产业应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循环来实现产业的整体发展。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重庆电子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和双循环战略要求,得出重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机遇,并基于此提出发展战略。

二、重庆电子制造业的现状

(一)目前发展情况。本文所指的“电子制造业”是指为了实现制作、加工、处理、传播或接收信息等功能或目的,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所从事的与电子信息产品相关的设备生产、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以及应用服务等作业过程的产业的集合。

在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基础上,重庆建成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千亿级手机产业集群,推动重庆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9月,在全球工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重庆累计生产近6,400万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其中包括5,570万台笔记本计算机,均已恢复疫情前生产水平。2018年电子制造业产业总产值为4,497亿元,占重庆工业总产值的22.14%,产业出口交货额为2,873亿元,占重庆工业总出口交货值的82.4%。很明显,电子制造业是重庆地区的支柱产业。

(二)与国内同产业比较分析。

1.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显示性竞争比较优势指数也称为CA指数,表示某地区从该产业出口的比较优势中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该地区该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在这里用于分析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贸易中与中国其他城市相比是否具备比较优势以及竞争力的强弱。计算公式表示为:

其中,

其中,Xg表示某段时期内电子信息产品在重庆的出口额;Xa则代表重庆同期的出口总额,Wg代表同期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量,Wa代表同期中国总出口量;Mia表示重庆市在电子信息产品上的进口,Mit表示重庆在某时期的总进口,Mwa表示电子信息产品同期在中国市场上的进口,Mwt表示中国市场在同一时期的总进口。如果CA指数大于0,说明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其他城市地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若CA指数小于0,则说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且数值越高竞争力越强。

据表1,2013~2015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CA指均为负值,说明早期重庆市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在全国的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中不具备比较优势,而从2016年后CA指数由负转正,并有着逐渐增大的趋势,说明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在逐年增强。

表1 重庆市2013~2018年CA值

2.产品成本相对较低。通过利用“特殊经济空间”进行体制机制改革,重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在中央—地方政府共同创新空间管治模式下蓬勃发展。内陆城市重庆依托直辖市的政治资源,从中央政府获取了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内陆保税港区等多种特殊管治载体,并借此实现了多种制度环境的创新,从而快速承接了中国沿海及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在政策优惠的基础上,重庆电子制造业产品依靠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本成本形成了价格优势。加之重庆保税港区的建立使得重庆成为了重要的保税生产加工基地、外贸物流枢纽中心和进出口货物集散口岸。此外,西部陆海新通道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进一步降低重庆物流成本。

3.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缺乏。近年重庆电子制造业虽然建成了“品牌厂商+代工企业+配套零部件厂商”产业链,但是其中并无核心技术研发环节。重庆电子制造业的技术大多都由重庆德克特信息技术公司为首的一系列中外合资或外国全资企业提供,而产业内仅有18%的规模以上企业设有研发机构,故重庆电子制造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匮乏,易受他国技术封锁的影响。在技术创新的大趋势下,国内各产业都在进行转型,同样处于电子制造业转型阶段的成都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电子信息专业领域实力的高校,推动着科研成果转化,全省与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上中下产业链相关的120余个研究所、企业技术中心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0%以上的都在成都,具有技术研发优势。

(三)与国际同产业比较分析。

1.受全球价值链波动影响大。重庆电子制造业已深深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中。但正因为全球供应链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当全球价值链产生波动时,对全球价值链融合程度高的行业,例如汽车、电子和机械设备,影响将更为明显。在此次新冠疫情席卷对全球产业链产生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重庆电子制造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赵蓉(2020)等指出,目前重庆在国际分工和国内融合中均有显著向前嵌入的特征。虽然嵌入位置与区域主导环节契合,但分工仍陷于低端环节,极易受全球价值链波动的影响。

2.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2018年电子制造业产业总产值为4,497亿元,产业出口交货额为2,873亿元,占产业总产值的63.89%,故重庆电子制造业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极高。然而疫情以来,重庆电子制造业的货物出口额增长比从2019年12月开始出现大幅减少,2020年2月出口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直至2020年6月依赖才逐渐恢复往年同期水平。此种“黑天鹅事件”将对重庆电子制造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打击。

三、双循环战略下重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机遇

(一)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可作为重庆电子制造业的技术支撑。作为双循环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让产业、人口及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建设过程中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方便科技的深入交流和交换。为重庆和成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深层次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便利,也为后续重庆电子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从表2可以看出,R&D经费投入规模变量和区域外技术购买的一致性都大于0.9,说明两者对结果影响大,即R&D经费投入规模和区域外技术购买的量越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越有利。在国内循环的人才培养目标下重庆电子制造业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区域内或国内顶尖高校紧密结合,促成产学研一体化,实现科研成果在电子制造业中转化。而在外循环层面,重庆电子制造业可通过国内外贸易获得资本积累,再购买域外技术来实现国内外科研资源和先进技术的整合。

表2 QCA必要性检验

(二)增强产业供应链稳定性。双循环强调了生产资源的双循环。通过刘再兴(1996)提出的基于产业功能联系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重庆市在处理好电子制造业中心和区域的关系基础上,明确区域生产应以中心需求为导向,加强电子制造业中心的管理协调能力和提高其市场反应效率。此外,还应着力提升产业链中各主体间交流沟通的便捷度,降低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再通过整合全球的大范围、不科学的产业集群分布,建立以重庆为中心的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通过降低全球分散化生产的比重,避免不可控因素带来的供应链断裂风险,以达到区域内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

图1 基于产业功能联系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三)国际国内双市场互动促进扩大。双循环强调了市场资源的双循环。鉴于目前多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故双循环战略强调以国内市场为主导,国际市场为补充,以降低相应风险带来的损失。

国内市场方面,我国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巨大的居民购买力是发展国内循环的重要优势,为重庆电子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相对于世界市场规模而言,中国国内市场是相对有限的。因此更大的国际市场对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来说也尤为重要,必须在更大的国际市场上寻求机遇以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效果。

国际市场方面,“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的签订都有助于重庆扩大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多样化,有利于稳外资、稳外贸,有效地将世界机遇转化为中国机遇,这无疑也是重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机遇。此外,这也能为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为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

四、双循环战略下重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战略

(一)提高产学研一体化程度,提升产业科研能力。国内循环促进了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使得获取高质量的科研资源的成本降低。而产学研一体化是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故重庆市应以电子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电子制造业产业结构,通过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紧密结合,提高产学研一体化程度,加快科研成果在电子制造业中转化的进程。此外,通过建设重庆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合作机制,使科技资源能够大范围流动,有利于加强技术交流,从而提高产学研一体化的水平,为产业内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供应产业链,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双循环战略将实现以重庆主城为核心的一定区域内相关配套产业的不断完善。重庆应综合利用西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地位,充分发挥支配效应,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

图2 波特的钻石模型

根据波特(2002)的钻石模型,对重庆电子制造业而言,在政府作用、国内需求和市场机遇均趋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若其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体系完善且发展水平高,则更有利于其竞争力的提高。在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过程中,通过推动邻近地区配套产业、关联产业的发展,健全区域协作、统筹合作机制,以优化和稳定产业链,增强其抗风险能力。通过统筹协调重庆市江津区、长寿区,四川省广安市等临近且工业基础良好的区域,完善以重庆电子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并通过实现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主动搭建数字平台和相关的生态系统,为高效、灵活的跨界价值传递提供新渠道、新载体,以实现重庆电子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重新审视产品销售市场,增强市场销售能力。双循环战略要求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循环为补充。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建立庞大有效的国内消费者需求体系,充分利用我国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和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实现国内各区域经济活动的联动,打通需求和供给的内部良性循环,更好地满足国内需求。

据表3可知,重庆目前出口仍过度依赖欧美市场。但可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签订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在充分利用与东盟地区的地理位置上邻近和交通的相对便捷优势的基础上,重庆电子制造业可将产品出口销售重心转移到东盟地区,以降低国际循环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风险。

表3 重庆出口个别地区数据(单位:%)

五、结语

为了更好顺应双循环战略的部署,重庆应形成以企业为基础,产业为核心,政府为指导的高效响应机制。通过对双循环战略的统筹规划和具体适用,实现对内生市场动力的激发,对产业支撑作用的加强,企业主体地位的培育。以此实现重庆电子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双循环重庆制造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重庆客APP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