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治民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23)
国内建筑项目逐年增多,在建筑市场发展期间,对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形成了高度重视。因此,在实际工程建筑期间,积极研发了各类绿色施工方法,以期减少资源浪费,积极防控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尝试为人们构建出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
绿色施工具体是在工程实施全环节中,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建设,有序开展工程安全管理,借助多样化管理措施,有序完成施工建设,以此减少施工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施工全环节中,施工组织需要从资源、土地、水、资金、环境等视角,逐一落实绿色施工工作。
(1)减少资源浪费。在开展建筑施工操作时,施工单位将会对建材、水资源产生较大需求。绿色施工进行时,施工单位需要尽量减少能源消耗,确保资源利用有效性,同时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性,达成资源重复利用的目标。(2)加强施工区管理。在施工建设期间,施工组织需减少对工程环境带来的影响。施工单位可采取场地平整处理、土方建设、临时施工棚、废物场地规划等。(3)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妥善制定施工方案,顺应工程需求。
在施工建设期间,施工废弃材料的关键特点表现为“降解难度大”,由此形成的建筑垃圾污染问题,亟需解决。近年来,国内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每年产出建筑垃圾质量约有1 500Gt,而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的仅占有5%。由此说明: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能够有效改善国内建筑垃圾形成的污染问题。以广州茶山碧桂园工程为例,如图1所示,为案例工程的云顶效果图。此房建项目积极融合了绿色施工技术,以期最大程度地控制资源消耗,加强资源化处理[1]。
图1 案例工程的云顶效果图
在众多城市中,建筑规模与交通工具的数量,均处于逐年增加状态,由此引起城区形成热岛现象,以夏季表现突出。在热岛效应作用下,建筑屋面温度最高时达到了80℃,在冬季时最低温度为-20℃。在较大温差条件下,对于室内温度形成了较大影响。此时建筑在温差影响下,改变了原有的结构与性能,逐渐呈现出裂缝与老化问题,引起屋面防水性能欠佳,对居民生活构成了较大安全隐患。
针对此情况,对案例工程进行了绿色工艺使用,在建筑屋顶增加了绿植规划,以积极控制屋面温度。在夏季时,植物降温辅助下,屋面温度最大值为25℃,以此对屋顶形成了保护作用,成功回避屋顶性能受损问题。
屋顶绿色工艺与原有施工方法相比,绿色施工方法成功降低了屋顶径流能力,使其由原有的2.5,有效调整至0.3。在径流能力降低的同时,雨季环境中能够有效回收屋顶的雨水资源,减少屋顶积水可能性,为地下水资源补充提供了机会。在屋顶绿植施工技术使用时,能够有效增强建筑观赏性,提升城区环境的净化效果。
2.3.1 土壤保护
在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可使用绿色工艺对土壤进行保护,以降低施工行为对土壤形成的污染。具体保护措施如下。(1)积极防止土壤发生腐蚀问题。在工程操作期间,在施工区域完成植物种植,借助植物的自净降污能力,减少污染物质的侵害。(2)在建筑周边进行绿植种植,借助绿植水涵养能力,防止工程区发生水土流失。(3)对案例工程生产剩余的建筑垃圾,采取及时运输至资源化处理单位的措施,回避环境污染问题。
2.3.2 粉尘污染防控
在建筑施工操作时,难免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粉尘,如果不加以有效处理,会对建筑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危害人们健康。案例工程施工单位应对粉尘污染问题,使用的绿色施工技术如下。(1)在建筑施工区周边架设围挡,防止粉尘扩散。(2)加强工程监管,提升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尽可能控制粉尘污染问题。(3)在形成粉尘时,案例工程施工人员及时进行喷雾、洒水等处理,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浑浊性[2]。
建筑施工时,主要使用的建材为混凝土,在案例工程施工前期,设计单位明确给出了混凝土的施工消耗量。在工程实践中,时常有混凝土建材剩余问题。如果剩余的建材未加以有效处理,在未使用的混凝土发生凝固后,将会对工程环境形成一定污染。因此,在案例工程中,成功融合了混凝土有效利用的工艺,以有效分解未用的混凝土,对其进行重新加工,便于重复投产使用,以此优化混凝土建材成本。
原有施工全程序会产生较多能耗,导致较大的资源浪费。在绿色施工引导下,案例工程的施工组织积极使用了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以此减少能源浪费,完善了建筑功能,切实提升建筑空间的居住舒适感。以太阳能为例,在使用此种再生能源时,能够为建筑空间输送电能与热能,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在施工操作期间,噪声污染发生可能性较高,会对施工周边环境形成较大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使用绿色施工技术时,可有效控制噪声污染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和现状,希望通过该研究,为无障碍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给广大障碍人群提供学习帮助。由于本次研究有许多方面的局限,不能完整、全面的展开研究过程,因此在结论上可能会存在片面性。希望在日后能通过更加全面、持续的研究来完善,为其他学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1)有效排查施工中有较大噪声污染的环节、设备,加强施工调节,以合理控制施工噪声污染问题,在案例工程中,对运输交通工具产生的施工污染,进行了有效控制,尽量回避夜晚运输问题,以减少运输对周边环境形成的影响。(2)加强噪声污染监测。在案例工程周边,设立了多个噪声监测点,一旦有噪声超过标准设定值,将会相应措施,以减少噪声污染。(3)开展施工全程序管理。对于具有较大噪音的工程环节,比如,建材加工、钢筋焊接等,案例工程的施工单位,采取统一生产与调配的方式,减少在施工现场进行材料生产配置等工作,以维护施工环境的清洁性,降低环境与噪音各项污染。(4)监控智能管理。案例工程,在实际施工建设期间,有效使用的智能设备,对各施工区进行了动态化监管,以此加强施工监管,对于噪音施工及时制止。
(1)是生活区。在案例工程施工建设时,需要对于生活与施工区制定差别性节电方案。在生活区节电策略中,施工单位准确掌握居民生活用电的特点与规律,同时对施工生活区的整体用电需求进行了评估与测定,继而进行电量的合理分配。再使用台账管理方法,以有效控制生活用电量;加强大功率设备使用,安全隔离漏电开关,保障用电设备的节电效果。一般情况下,施工期间会产生较高的电量能耗。案例工程在施工操作时,充分利用了具有先进性的节电工艺。比如,在使用节能LED灯具时,同时使用了限流器,辅以过电表装置,达成分路供电管理效果,有效检测电量消耗情况,达成电能节约目标。
(2)是施工区。案例工程的施工单位,对施工各阶段加以电耗分析,准确核算总体用电量,再借助相应比例进行电量分配。同时,借助台账助力电量使用控制,以保障电量使用控制的合理性。此外,对于性能老化、故障作业的设备,加以排查,以防止电能浪费,确保各类施工设备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节电策略具有较高的能源节约作用,可有效减少电能消耗,确保施工任务有序完成。在施工区与生活区进行电力设备连接时,需要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减少用电安全问题,以顺应绿色工艺的施工理念。
3.1.1 建筑规划情况
某地区综合性高校建筑项目,在施工时融合多种绿色工艺。此建筑工程面积总数为15.2万m2。寝室楼、教务管理楼均设11层,建筑整体高度约为50m。其余食堂、体育馆各项建筑高度均值为24m。
3.1.2 绿色施工指标
3.2.1 临时道路规划
本工程在施工期间,结合工程用料运输需求,进行临时道路的具体规划,顺应工人各类用料、器具的施工需求,减少用地铺张问题。在实际施工时,临时道路选择永久道路,对其进行简单改造,增加道路宽度至6m。案例工程所在区域,具有地势平坦、不易形变的特点。临时道路规划时,应缩短用料输送路程,以作业区、材料存储区为主要参考地段,确保铺道长度设计的合理性,降低土地使用的消耗量,优化运输成本。
3.2.2 生产用地硬化处理
在施工生产区进行设备摆放,是施工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施工单位对目标施工区的地面进行硬化处理,以保障施工用地的环保性。案例工程施工时间为730d,具有工期长、工程量大等特点。在施工期间有雨季、冬季等恶劣环境施工的必然性。因此,为防止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作用,硬化处理施工区整体地面,确保土层结构性能平稳,减少雨水冲刷干扰,控制扬尘问题。(1)现场环形路面处理时,使用C20混凝用料。(2)一般铺道硬化改造时,用C15混凝材料。
3.3.1 节水指标
在实际进行施工各项任务时,在分包、用工各项合同内容中添加节水指标。针对用水量较高的人员,采取定额用水管理方法。依据前期给出的水量定额2t,未使用2t水的人员,给予奖励。用水超过2t的人员,超出用水部分需缴纳1.5倍水费,以此强化工人的用水节约思想。
3.3.2 节水施工方法
由于在施工期间水的消耗量较大,应采取优质节水方案,确保节水质量。(1)在混凝土养护环节时,节水措施有:其一,在基础顶面位置,使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后续使用棉毡,减少洒水用量,确保养护效果。在墙面工程完成后,调配专人进行养护;其二,拆除框架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表层,进行淋水操作。(2)使用循环净水设备,加强各施工环节的用水循环处理效果。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完工时,可进行温度、湿度的联合保护方式,减少养护用水量。现场车辆、器具冲洗时,使用循环装置净化的水。循环用水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循环用水系统示意图
3.3.3 给排水设计
案例工程用水时,施工区排放出的水,在集水坑进行施工水的沉淀处理,用于工程养护。工程区雨水收集在洗车位置,形成雨水储藏区,便于车辆冲洗用水。在车辆冲洗完成时,进行沉淀处理,可再次用于洗车。
(1)是LED照明。案例工程使用LED节能灯,连接太阳能发电装置,使用DC供电方式,减少电能消耗量。(2)是节能型器具。案例工程借助变频塔吊工艺,积极使用变频器,有效降低塔吊机械运行不畅次数,发挥塔吊起重设备的传动优势。
(1)是钢筋配料控制。在钢筋生产前期,施工责任人多次核对用料清单与施工数量,在确认生产方案无误后,进行钢筋规模性生产,以此保障钢筋进场数量与施工需求的匹配性。案例工程中,首层钢筋用量预算结果为19.21t,使用使用18.75t,贴合预算量。(2)施工期间,对于废旧钢筋,采取按类存放方式,给予必要的防潮与存储保护,防控钢筋性能改变。在后续施工时,二次使用钢筋废料,制作成“F”卡具,用于钢筋位置锁定。在施工中,废旧钢筋二次利用量有65.21t,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综上所述,在房建工程中融合绿色施工工艺时,要求施工单位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结合工程建筑的实际需求,前期完成绿色工艺规划,以最大化获取工程收益,减少环境污染,规避能源浪费问题,加强噪音管理、施工垃圾处理等,推动低碳环保施工体系有序建成。